阅读课堂实施“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实际出发,顺应新课改潮流,它向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挑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转变,是新课改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其理论依据如下:教育论文发表
一、“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教育论文发表
1.因材施教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实际上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
2.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虽有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教育论文发表
3.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
4.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教师应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他主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把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等形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5.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明确指出,教师必须针对个别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学的广度、深度等方面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个别差异。
6.《英语课程标准》理论。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问题
通过笔者所在课题组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研究,“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在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学生缺乏体念性学习,教师教学目标、手段单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1.实验学生分组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课后与学生的交谈以及对356名实验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1/3的学生对老师按英语成绩分层分组有意见,况且阅读课堂上同一层次的学生又是按6人一组前后围坐在一起,他们认为“差生”、“优生”都聚到了一块,C层学生或许还有自豪感,但对A层学生的自尊心却无疑是一种伤害,而且一旦A层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也不知该向谁请教。另一方面,在学校组织召开的家长会上,我们也了解到学生家长对英语阅读课堂实施分层分组教学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学生都是平等的,不应该“分层分等”。学生及家长对小组分层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实施。
2.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不高
由于学生是按不同的基础、不同的接受能力等方面划分层次,因此阅读课堂上教师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难易不等的阅读任务,A、B、C层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相应的阅读任务。
我们通过对一年来实验教师的示范课观察发现:当A层学生在回答老师为自己设置的问题时,B、C层学生认为事不关己,要么待在那儿无事可做,要么就趁机说话,给老师的课堂管理添麻烦。当B、C层学生在回答老师为自己设置的问题时,A层学生也同样如此。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英语阅读课堂的宝贵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换句话说,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不强。 3.小组分层合作学习形式化、惯性化
在刚开始实施“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由于学生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还有新鲜感,阅读课堂上也相当配合老师的工作,参与阅读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也开始厌倦了。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很少对分层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进行传授,导致有些基础较差的A层学生对合作学习无从下手,课堂上只能鱼目混珠、凑凑热闹;二是有些教师设置的阅读问题不切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是太难,就是太容易,使得有些学生对小组分层合作学习失去兴趣;三是同一分层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协作精神,有些优秀的学生总是抢夺发言权,把其他的学生凉在一边。所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小组分层合作学习形式化、惯性化。
4.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层评价体系
教学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十分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这也直接影响着分层小组成员对合作学习的态度。但是在阅读课堂对学生评价这一环节,我们的教师的确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对在小组分层合作学习中表现突出的个别学生表扬鼓励很多,忽略了在小组分层合作学习中表现平常的多数学生,久而久之,自然会影响到课堂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同时,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评价显得有点笼统、简单化,由于分层小组的学生是按差、中、优分成了A、B、C三层,不同情况应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三、针对该模式问题的探究性对策
面对“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探究性的对策,还有待课题组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1.合理分组,加强课堂阅读教学实效性探究
为确保不因分组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课题组教师在分组前开展个案调查,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结合课题组对实验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理解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统一分组协调。课题组紧接着组织召开学生及家长座谈会,讲明“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目的和意义,最终达到学生及家长思想统一的目的。同时,为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课题组采取了灵活的教学方法,A、B、C层学生并非一定只能完成自己所在小组的阅读任务,大力提倡A层学生尝试完成B层学生的任务,鼓励B层学生向C层学生递进,这样也能满足某些进步快的学生的需求,也提高了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落实小组分层合作学习,建立分层目标评价体系
为了使教师领会“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质,课题组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与“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相关的理论,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其对“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公开课、示范课为平台,让课题组教师探讨、反思小组分层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平常的随堂课为契机,要求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反思,共同探寻解决小组分层合作学习形式化、惯性化的顽疾。对于如何真正实现分层评价,我们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教师在英语阅读课堂上不要总是把目光聚焦在那些“优生”身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占班上绝大多数的A、B层学生,他们才是提高班级整体成绩的核心力量。同时,建立科学的分层目标评价体系也迫在眉捷。
综上所述,“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倡导自主、协作,把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好自身的组织、管理作用,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一、“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教育论文发表
1.因材施教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实际上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
2.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虽有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教育论文发表
3.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
4.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教师应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他主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把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等形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5.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明确指出,教师必须针对个别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学的广度、深度等方面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个别差异。
6.《英语课程标准》理论。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问题
通过笔者所在课题组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研究,“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在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习惯,学生缺乏体念性学习,教师教学目标、手段单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1.实验学生分组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课后与学生的交谈以及对356名实验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1/3的学生对老师按英语成绩分层分组有意见,况且阅读课堂上同一层次的学生又是按6人一组前后围坐在一起,他们认为“差生”、“优生”都聚到了一块,C层学生或许还有自豪感,但对A层学生的自尊心却无疑是一种伤害,而且一旦A层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也不知该向谁请教。另一方面,在学校组织召开的家长会上,我们也了解到学生家长对英语阅读课堂实施分层分组教学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学生都是平等的,不应该“分层分等”。学生及家长对小组分层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实施。
2.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不高
由于学生是按不同的基础、不同的接受能力等方面划分层次,因此阅读课堂上教师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难易不等的阅读任务,A、B、C层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相应的阅读任务。
我们通过对一年来实验教师的示范课观察发现:当A层学生在回答老师为自己设置的问题时,B、C层学生认为事不关己,要么待在那儿无事可做,要么就趁机说话,给老师的课堂管理添麻烦。当B、C层学生在回答老师为自己设置的问题时,A层学生也同样如此。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英语阅读课堂的宝贵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换句话说,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不强。 3.小组分层合作学习形式化、惯性化
在刚开始实施“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由于学生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还有新鲜感,阅读课堂上也相当配合老师的工作,参与阅读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也开始厌倦了。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很少对分层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进行传授,导致有些基础较差的A层学生对合作学习无从下手,课堂上只能鱼目混珠、凑凑热闹;二是有些教师设置的阅读问题不切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是太难,就是太容易,使得有些学生对小组分层合作学习失去兴趣;三是同一分层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协作精神,有些优秀的学生总是抢夺发言权,把其他的学生凉在一边。所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小组分层合作学习形式化、惯性化。
4.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层评价体系
教学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十分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这也直接影响着分层小组成员对合作学习的态度。但是在阅读课堂对学生评价这一环节,我们的教师的确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对在小组分层合作学习中表现突出的个别学生表扬鼓励很多,忽略了在小组分层合作学习中表现平常的多数学生,久而久之,自然会影响到课堂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同时,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评价显得有点笼统、简单化,由于分层小组的学生是按差、中、优分成了A、B、C三层,不同情况应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三、针对该模式问题的探究性对策
面对“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探究性的对策,还有待课题组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1.合理分组,加强课堂阅读教学实效性探究
为确保不因分组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课题组教师在分组前开展个案调查,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结合课题组对实验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理解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统一分组协调。课题组紧接着组织召开学生及家长座谈会,讲明“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目的和意义,最终达到学生及家长思想统一的目的。同时,为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课题组采取了灵活的教学方法,A、B、C层学生并非一定只能完成自己所在小组的阅读任务,大力提倡A层学生尝试完成B层学生的任务,鼓励B层学生向C层学生递进,这样也能满足某些进步快的学生的需求,也提高了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落实小组分层合作学习,建立分层目标评价体系
为了使教师领会“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质,课题组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与“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相关的理论,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其对“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公开课、示范课为平台,让课题组教师探讨、反思小组分层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平常的随堂课为契机,要求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反思,共同探寻解决小组分层合作学习形式化、惯性化的顽疾。对于如何真正实现分层评价,我们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教师在英语阅读课堂上不要总是把目光聚焦在那些“优生”身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占班上绝大多数的A、B层学生,他们才是提高班级整体成绩的核心力量。同时,建立科学的分层目标评价体系也迫在眉捷。
综上所述,“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模式”倡导自主、协作,把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好自身的组织、管理作用,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