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思想与课堂教学实践
和谐理想是古今中外先哲及今贤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它渐行渐近而又永无止境,是人类渴望追求理想和幸福的一种表达。课堂教学是学生成长关键的、主要的、不可替代的场所,和谐教育思想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这一微观层面的实施来落实。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和谐教育的思想就成为“和谐教育”成败的关节点、生长点。下面就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和谐教育思想谈几点策略意见。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一、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教授目标的达成,学生身心发展的实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课堂气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首先要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心理渴求,以尊重学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是宽容学生,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因而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过错,对学生的不足和过错给予春风拂面般的宽容,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波澜,从而敬佩教师、信服教师,并以努力学习来回报教师。再次,与学生民主的对话与交流。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看待,与学生平等交流和对话,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所想所学与所得,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二、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自从人文主义哲学家培根喊出那句改变世界面貌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后,知识的力量确实无与能比。近代以降,知识正以魔力般的力量改变着世界,让世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当今时代被冠以“知识经济时代”,可见知识的巨大威力。知识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对个体,尤其对中学生来说,那是决定其未来命运的法宝,无论怎样强调甚至夸大知识对中学生的作用都不会过分。但是我们部分教师不懂得社会是一个多维结构体,人是知、情、意、行的复杂生物体,人没有知识是不行的,但仅有知识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人除知识外,还需要丰富的情感世界、坚定的意志品质、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人是注定要过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虽然知识对人的情感形成、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又需要情感来引领,行为需要价值观来控制和调节。如果在教学中“片面发展知识,没有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跟进,学生可能会成为知识的怪兽”,造成人生的悲剧。和谐教育思想要求不以知识的发展损害学生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发展,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与学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要相互和谐。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三、教与学的节奏和谐统一
节奏,原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规律性、反复性、间歇性等特征是世间万物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世间万物的固有属性。教态节奏指教与学双方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间节奏、语言节奏、教法节奏、进度节奏等方面的个性和风格特征,它是具体的、个别的。教与学的节奏具有个性特点,因而教与学双方的节奏时常表现出矛盾、对立的一面。教与学节奏相适应,和谐共进,教与学双方主体则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教的节奏主体的教师会觉得课讲得生动有趣,得心应手;作为学的节奏主体的学生会感到听老师上课如沐春风,知识内化快,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在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获得、生成上会有质的飞跃。反之,如果教的节奏不与学的节奏和谐,则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会导致师生双方产生心理问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师生双方甚至产生对立、淡漠甚或产生麻木的情感,这是非常危险的。
四、优生与学困生各展其长和谐发展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小班教学对当下的教育来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仍然是不可企及的乌托邦理想。目前大多数中学的班额都在60—80人之间,每班90—100个学生也是常有的事。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差异,这是规律。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有个取舍问题,是照顾优生,还是学困生,抑或中等生?照顾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而漠视甚至牺牲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是不人道、不正义的,也是不可取的。和谐教育思想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不能以促进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而牺牲其他学生的发展。因而要求教师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都要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情况,使自己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发展不同层次学生之所长,补不同层次学生之所短。避免学困生的日益边缘化,更要对其作好心理调适,预防学生成人后出现去“社会化”、边缘化的生存心态。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五、全面发展与天赋优势突出和谐发展
从人类有教育行为以来,全面发展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党的教育方针也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但是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全面发展”的涵义。全面发展不是全面的均衡的发展,它是指学生的情感、能力、知识结构、伦理价值观、审美情趣的每一个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而且一个方向(方面)的发展不能以损害、牺牲另一个方面的发展为代价。全面发展“不仅不反对特长优势,反而鼓励发展学生的特长优势”。可以说,没有特长优势和个性的学生,虽然各方面都较好,也不能认为是全面发展了,因为全面发展不能以牺牲特长个性为代价。
第斯多惠早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和谐培养”的关系,他批评那种主张全面发展但不顾天赋特长的思想。以全面发展而掩盖天赋特长的培养,结果培养的人才程式化,造成人的扁平化,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发展的悲剧。从根本上说,把每个人放在全人类来看,个体都是片面的,而且可以说都是片面的发展;普遍发展的人,只有在全人类中才能找到,在一个人身上是找不到的。第斯多惠指出:如果我们能重点培养人的天赋,那么人便会达成自己的使命,这种人将是幸福的。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全面发展而又天赋特长突出的人,即和谐完美的人,由此构成的社会将是和谐完美的。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一、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教授目标的达成,学生身心发展的实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课堂气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首先要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心理渴求,以尊重学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是宽容学生,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因而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过错,对学生的不足和过错给予春风拂面般的宽容,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波澜,从而敬佩教师、信服教师,并以努力学习来回报教师。再次,与学生民主的对话与交流。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看待,与学生平等交流和对话,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所想所学与所得,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二、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自从人文主义哲学家培根喊出那句改变世界面貌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后,知识的力量确实无与能比。近代以降,知识正以魔力般的力量改变着世界,让世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当今时代被冠以“知识经济时代”,可见知识的巨大威力。知识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对个体,尤其对中学生来说,那是决定其未来命运的法宝,无论怎样强调甚至夸大知识对中学生的作用都不会过分。但是我们部分教师不懂得社会是一个多维结构体,人是知、情、意、行的复杂生物体,人没有知识是不行的,但仅有知识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人除知识外,还需要丰富的情感世界、坚定的意志品质、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人是注定要过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虽然知识对人的情感形成、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又需要情感来引领,行为需要价值观来控制和调节。如果在教学中“片面发展知识,没有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跟进,学生可能会成为知识的怪兽”,造成人生的悲剧。和谐教育思想要求不以知识的发展损害学生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发展,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与学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要相互和谐。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三、教与学的节奏和谐统一
节奏,原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规律性、反复性、间歇性等特征是世间万物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世间万物的固有属性。教态节奏指教与学双方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间节奏、语言节奏、教法节奏、进度节奏等方面的个性和风格特征,它是具体的、个别的。教与学的节奏具有个性特点,因而教与学双方的节奏时常表现出矛盾、对立的一面。教与学节奏相适应,和谐共进,教与学双方主体则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教的节奏主体的教师会觉得课讲得生动有趣,得心应手;作为学的节奏主体的学生会感到听老师上课如沐春风,知识内化快,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在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获得、生成上会有质的飞跃。反之,如果教的节奏不与学的节奏和谐,则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会导致师生双方产生心理问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师生双方甚至产生对立、淡漠甚或产生麻木的情感,这是非常危险的。
四、优生与学困生各展其长和谐发展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小班教学对当下的教育来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仍然是不可企及的乌托邦理想。目前大多数中学的班额都在60—80人之间,每班90—100个学生也是常有的事。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差异,这是规律。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有个取舍问题,是照顾优生,还是学困生,抑或中等生?照顾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而漠视甚至牺牲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是不人道、不正义的,也是不可取的。和谐教育思想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不能以促进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而牺牲其他学生的发展。因而要求教师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都要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情况,使自己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发展不同层次学生之所长,补不同层次学生之所短。避免学困生的日益边缘化,更要对其作好心理调适,预防学生成人后出现去“社会化”、边缘化的生存心态。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五、全面发展与天赋优势突出和谐发展
从人类有教育行为以来,全面发展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党的教育方针也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但是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全面发展”的涵义。全面发展不是全面的均衡的发展,它是指学生的情感、能力、知识结构、伦理价值观、审美情趣的每一个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而且一个方向(方面)的发展不能以损害、牺牲另一个方面的发展为代价。全面发展“不仅不反对特长优势,反而鼓励发展学生的特长优势”。可以说,没有特长优势和个性的学生,虽然各方面都较好,也不能认为是全面发展了,因为全面发展不能以牺牲特长个性为代价。
第斯多惠早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和谐培养”的关系,他批评那种主张全面发展但不顾天赋特长的思想。以全面发展而掩盖天赋特长的培养,结果培养的人才程式化,造成人的扁平化,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发展的悲剧。从根本上说,把每个人放在全人类来看,个体都是片面的,而且可以说都是片面的发展;普遍发展的人,只有在全人类中才能找到,在一个人身上是找不到的。第斯多惠指出:如果我们能重点培养人的天赋,那么人便会达成自己的使命,这种人将是幸福的。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全面发展而又天赋特长突出的人,即和谐完美的人,由此构成的社会将是和谐完美的。 教育教学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