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手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吞咽障碍20例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吞咽障碍;电针疗法;手法
吞咽困难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临床症状表现为: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的过程发生障碍。脑卒中后遗症吞咽障碍一般系指脑神经系统损伤后引起的吞咽困难,除了口、咽、食管、延髓病变,还有假性延髓麻痹。治疗吞咽困难的目的是预防吸入性肺炎、重建吞咽功能及避免饮食摄取不足。我们自2008年1月至今,运用电针配合手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吞咽困难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如何发表论文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40例患者均为脑卒中急性期后,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治疗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6岁,平均 60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9岁,平均63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40 例患者均经CT确诊,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的脑卒中后遗症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加电针配合手法治疗。①取穴: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取印堂、人中、地仓、廉泉、承浆等穴位,同时在两侧咬肌、舌下肌各取一个阿是穴。常规消毒穴位,用一寸28号毫针斜刺以上穴位,注意毫针不能刺透口腔内膜,然后在阿是穴咬肌,舌下肌两侧各直刺一针,并加电刺激(用断续波刺激)15~20 min。刺激强度以引起咬肌和舌下肌肌肉收缩明显,患者表情舒适为宜。②手法治疗:一般取仰卧位或坐位。Ⅰ.口腔按摩:用推揉的手法轻揉舌下肌、咬肌、口周肌肉,用压舌板压舌前1/3,并做水平震颤,震颤运动的幅度应小,至舌后跟抬高后1/3,压舌板在口中不应超过5 s,然后嘱患者吸气,左右交替鼓腮,使气体保持在颊部,最后嘱患者上下,左右运动舌部,每次15~25个为宜,每日2次。Ⅱ.冷刺激:将冰冻的棉棍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跟、咽后壁,各处分别缓慢刺激20次。若流涎过多,可对面部唾液腺处行冷按摩,3次/日,10 min/次,至皮肤稍发红。Ⅲ.直接摄食训练:开始取30°仰卧,颈部前倾的体位,从小量(1~4 ml)流食开始,逐步增加,同时训练患者空吞咽、交互吞咽、点头样吞咽、侧方吞咽及屏气吞咽,每次10~15个,每日3次, 15~3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加手法治疗。
3.疗效标准 通过观察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变评价疗效。治愈:吞咽功能正常,食物入口能正常咽下而无堵塞或呛咳;好转:吞咽功能有所改善,食物入口能部分咽下或全部咽下伴有呛咳;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
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间疗效评价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 果
如何发表论文
治疗组治愈18例(90.0%),好转2例(10.0%),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治愈病例时间最短需2个疗程,最长6个疗程,平均4个疗程。对照组治愈10例(50.0%),好转2例(10.0%),无效8例(40.0%),总有效率为60.0%。经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656,P<0.01),治疗组疗效较好。 讨 论
在脑卒中的急性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达40%~50%,随着疾病的好转,多数患者吞咽功能可逐渐恢复,但是约10%的患者,其吞咽困难不能自行缓解,需要进行专门的康复治疗[2],其根源为脑实质岀血或缺血、缺氧、充血和水肿,直接或间接导致吞咽、迷走、舌下等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假性球麻痹[3]。手法康复过程中,有康复师陪伴,使病人不感觉孤单,感觉受到重视。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使病人增强了信心,消除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绝望等不良情绪[4]。电针加手法刺激吞咽功能相关的肌肉能有效调节其协调性和精确性,增加吞咽功能相关肌肉的肌力,从而改善和(或)恢复吞咽功能及关节的被动活动。本法易于操作,疗效显著,但施术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针刺时注意斜刺,勿让针头穿透口腔内膜。冷刺激不宜长时间置于同一个部位,以免损伤舌肌。据我们近两年来的观察,该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吞咽困难取得较好的疗效,特别是脑卒中急性期后生命体征平稳时,治疗效果更佳。脑卒中偏瘫患者从发病后数天即可开始恢复部分功能,并于1~3个月内恢复至最大限度,3个月后常因各种继发性功能障碍导致恢复速度减慢,故康复治疗应尽早介入[5]。为此提倡脑卒中伴随吞咽障碍的患者及时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在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辅以电针,是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较理想的方法[6]。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如何发表论文
[1]孙传兴编译.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02.
[2]卓大宏.康复治疗处方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7.
[3]房晓宇,唐 勇,王中铎,等.针刺太溪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2):75-76.
[4]王淑君.手法康复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J].家庭护理,2008,2(6):486-487.
[5]沐 榕,李 菁.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2):128.
[6]潘 洁.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4):230-231如何发表论文
吞咽困难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临床症状表现为: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的过程发生障碍。脑卒中后遗症吞咽障碍一般系指脑神经系统损伤后引起的吞咽困难,除了口、咽、食管、延髓病变,还有假性延髓麻痹。治疗吞咽困难的目的是预防吸入性肺炎、重建吞咽功能及避免饮食摄取不足。我们自2008年1月至今,运用电针配合手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吞咽困难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如何发表论文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40例患者均为脑卒中急性期后,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治疗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6岁,平均 60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9岁,平均63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40 例患者均经CT确诊,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的脑卒中后遗症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加电针配合手法治疗。①取穴: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取印堂、人中、地仓、廉泉、承浆等穴位,同时在两侧咬肌、舌下肌各取一个阿是穴。常规消毒穴位,用一寸28号毫针斜刺以上穴位,注意毫针不能刺透口腔内膜,然后在阿是穴咬肌,舌下肌两侧各直刺一针,并加电刺激(用断续波刺激)15~20 min。刺激强度以引起咬肌和舌下肌肌肉收缩明显,患者表情舒适为宜。②手法治疗:一般取仰卧位或坐位。Ⅰ.口腔按摩:用推揉的手法轻揉舌下肌、咬肌、口周肌肉,用压舌板压舌前1/3,并做水平震颤,震颤运动的幅度应小,至舌后跟抬高后1/3,压舌板在口中不应超过5 s,然后嘱患者吸气,左右交替鼓腮,使气体保持在颊部,最后嘱患者上下,左右运动舌部,每次15~25个为宜,每日2次。Ⅱ.冷刺激:将冰冻的棉棍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跟、咽后壁,各处分别缓慢刺激20次。若流涎过多,可对面部唾液腺处行冷按摩,3次/日,10 min/次,至皮肤稍发红。Ⅲ.直接摄食训练:开始取30°仰卧,颈部前倾的体位,从小量(1~4 ml)流食开始,逐步增加,同时训练患者空吞咽、交互吞咽、点头样吞咽、侧方吞咽及屏气吞咽,每次10~15个,每日3次, 15~3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加手法治疗。
3.疗效标准 通过观察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变评价疗效。治愈:吞咽功能正常,食物入口能正常咽下而无堵塞或呛咳;好转:吞咽功能有所改善,食物入口能部分咽下或全部咽下伴有呛咳;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
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间疗效评价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 果
如何发表论文
治疗组治愈18例(90.0%),好转2例(10.0%),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治愈病例时间最短需2个疗程,最长6个疗程,平均4个疗程。对照组治愈10例(50.0%),好转2例(10.0%),无效8例(40.0%),总有效率为60.0%。经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656,P<0.01),治疗组疗效较好。 讨 论
在脑卒中的急性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达40%~50%,随着疾病的好转,多数患者吞咽功能可逐渐恢复,但是约10%的患者,其吞咽困难不能自行缓解,需要进行专门的康复治疗[2],其根源为脑实质岀血或缺血、缺氧、充血和水肿,直接或间接导致吞咽、迷走、舌下等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假性球麻痹[3]。手法康复过程中,有康复师陪伴,使病人不感觉孤单,感觉受到重视。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使病人增强了信心,消除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绝望等不良情绪[4]。电针加手法刺激吞咽功能相关的肌肉能有效调节其协调性和精确性,增加吞咽功能相关肌肉的肌力,从而改善和(或)恢复吞咽功能及关节的被动活动。本法易于操作,疗效显著,但施术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针刺时注意斜刺,勿让针头穿透口腔内膜。冷刺激不宜长时间置于同一个部位,以免损伤舌肌。据我们近两年来的观察,该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吞咽困难取得较好的疗效,特别是脑卒中急性期后生命体征平稳时,治疗效果更佳。脑卒中偏瘫患者从发病后数天即可开始恢复部分功能,并于1~3个月内恢复至最大限度,3个月后常因各种继发性功能障碍导致恢复速度减慢,故康复治疗应尽早介入[5]。为此提倡脑卒中伴随吞咽障碍的患者及时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在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辅以电针,是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较理想的方法[6]。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如何发表论文
[1]孙传兴编译.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02.
[2]卓大宏.康复治疗处方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7.
[3]房晓宇,唐 勇,王中铎,等.针刺太溪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2):75-76.
[4]王淑君.手法康复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J].家庭护理,2008,2(6):486-487.
[5]沐 榕,李 菁.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2):128.
[6]潘 洁.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4):230-231如何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