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旋反气旋教学案例
热度0票 浏览145次
时间:2011年3月03日 12:56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于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如果还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那么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就很难突破这些重点与难点。因此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如何利用多媒体手段,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突破重点与难点,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学术论文发表
在高一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抽象、难懂,每次讲到这儿,我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又比又画,学生还是不理解气旋与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大气的流动状况;不理解锋面气旋的运动状况及对天气的影响;甚至不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我就思考,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方法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呢?单纯的平面图形不会达到直观的效果,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营造动态立体的运动效果,显示气旋与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大气流动状况。同时又可从实际出发,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怯学到愿学再到想学,觉得学习气旋与反气旋这样的知识是一种乐趣,不再抽象、难懂,而且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就从学过的知识入手,分三步走,由简到繁,深入浅出,通过图形的变化,给同学们一个简明的理解与思考过程。
首先,给出一组水平等压线示意图,根据气压梯度力,让学生画出任一点的风向。并让学生明确水平等压线只是理想状态,实际海平面等压线是弯曲的,有的甚至是闭合的。第二步给出一组位于北半球等压线闭合的图让学生画出周围四点的风向,学生通过图不难发现大气的流动状况(如图一)。第三步我借用多媒体技术把这组等压线做成立体(如图二),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感,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心气流的运动状况及对应的天气情况(如图三)。
学术论文发表
通过这一组图的变化讲解,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绘出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并分析所对应的天气状况。
锋面气旋的理解与认知相对于气旋与反气旋而言难度又有所加大,内容既有气旋与反气旋的相关知识,也有锋面的相关内容;既有宏观的理解,也有微观的认知。基于同学在学习中的认知难点,所以对于此内容的处理也采用以上方法。
第一,从微观上认知锋面气旋的成因:首先我先在高压脊两侧各取一点A、B(以北半球为例),让学生画出这两点的风向,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高压脊两侧气流是相离的,不会形成锋面(如图四)。其次用相同的方法,让学生分析低压槽C、D两点的气流运动情况(以北半球为例),从而得知在低压槽两侧的气流则是相遇的,能形成锋面(如图五)。低气压的气流状况叫气旋,从图五中可以看出气旋与锋面易相伴而生,故称锋面气旋。
第二,从宏观上认知锋面气旋的性质与运动方向:以北半球而言,首先判断低压槽两侧C、D两点气流的冷暖情况,低压槽北侧C点的气流来自极地方向,故较冷,而低压槽南侧D点的气流来自赤道方向,故较暖;其次在形成锋面的位置上画出锋线的符号。根据北半球气旋在水平方向上整体逆时针辐合的运动状况,可以推出C点的气流推动着D点的气流在做逆时针方向移动,故C、D气流交汇处形成了冷锋,而图五中E点的低压槽处形成了暖锋(如图六)。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锋面气旋的理解:气旋在水平面上是动的而不是静的,比如说北半球的气旋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是逆时针辐合,这种动态的运动就会导致天气的变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录制了一段天气预报,给学生放过这段天气预报之后,然后给出图示,让学生试做天气预报员,大家兴趣盎然,纷纷发言,觉得这些知识学完后原来这么有用呀!特别是回答对的同学有一种格外的自豪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光备课本,同时还得备学生,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为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解学生的认知特点。高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能力较强,但他们不满足于了解是什么,而对于为什么更有兴趣。
2.了解知识点在全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解知识点,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学术论文发表
3.熟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根据各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应用不同的平面或动画技术来帮助同学们理解。
4.从实际出发,用所学知识解决或认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与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与运用。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锋面气旋的理解:气旋在水平面上是动的而不是静的,比如说北半球的气旋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是逆时针辐合,这种动态的运动就会导致天气的变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录制了一段天气预报,给学生放过这段天气预报之后,然后给出图示,让学生试做天气预报员,大家兴趣盎然,纷纷发言,觉得这些知识学完后原来这么有用呀!特别是回答对的同学有一种格外的自豪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光备课本,同时还得备学生,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为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解学生的认知特点。高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能力较强,但他们不满足于了解是什么,而对于为什么更有兴趣。
2.了解知识点在全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解知识点,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3.熟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根据各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应用不同的平面或动画技术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学术论文发表
4.从实际出发,用所学知识解决或认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与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与运用。
学术论文发表
在高一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抽象、难懂,每次讲到这儿,我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又比又画,学生还是不理解气旋与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大气的流动状况;不理解锋面气旋的运动状况及对天气的影响;甚至不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我就思考,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方法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呢?单纯的平面图形不会达到直观的效果,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营造动态立体的运动效果,显示气旋与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大气流动状况。同时又可从实际出发,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怯学到愿学再到想学,觉得学习气旋与反气旋这样的知识是一种乐趣,不再抽象、难懂,而且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就从学过的知识入手,分三步走,由简到繁,深入浅出,通过图形的变化,给同学们一个简明的理解与思考过程。
首先,给出一组水平等压线示意图,根据气压梯度力,让学生画出任一点的风向。并让学生明确水平等压线只是理想状态,实际海平面等压线是弯曲的,有的甚至是闭合的。第二步给出一组位于北半球等压线闭合的图让学生画出周围四点的风向,学生通过图不难发现大气的流动状况(如图一)。第三步我借用多媒体技术把这组等压线做成立体(如图二),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感,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心气流的运动状况及对应的天气情况(如图三)。
学术论文发表
通过这一组图的变化讲解,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绘出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并分析所对应的天气状况。
锋面气旋的理解与认知相对于气旋与反气旋而言难度又有所加大,内容既有气旋与反气旋的相关知识,也有锋面的相关内容;既有宏观的理解,也有微观的认知。基于同学在学习中的认知难点,所以对于此内容的处理也采用以上方法。
第一,从微观上认知锋面气旋的成因:首先我先在高压脊两侧各取一点A、B(以北半球为例),让学生画出这两点的风向,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高压脊两侧气流是相离的,不会形成锋面(如图四)。其次用相同的方法,让学生分析低压槽C、D两点的气流运动情况(以北半球为例),从而得知在低压槽两侧的气流则是相遇的,能形成锋面(如图五)。低气压的气流状况叫气旋,从图五中可以看出气旋与锋面易相伴而生,故称锋面气旋。
第二,从宏观上认知锋面气旋的性质与运动方向:以北半球而言,首先判断低压槽两侧C、D两点气流的冷暖情况,低压槽北侧C点的气流来自极地方向,故较冷,而低压槽南侧D点的气流来自赤道方向,故较暖;其次在形成锋面的位置上画出锋线的符号。根据北半球气旋在水平方向上整体逆时针辐合的运动状况,可以推出C点的气流推动着D点的气流在做逆时针方向移动,故C、D气流交汇处形成了冷锋,而图五中E点的低压槽处形成了暖锋(如图六)。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锋面气旋的理解:气旋在水平面上是动的而不是静的,比如说北半球的气旋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是逆时针辐合,这种动态的运动就会导致天气的变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录制了一段天气预报,给学生放过这段天气预报之后,然后给出图示,让学生试做天气预报员,大家兴趣盎然,纷纷发言,觉得这些知识学完后原来这么有用呀!特别是回答对的同学有一种格外的自豪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光备课本,同时还得备学生,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为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解学生的认知特点。高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能力较强,但他们不满足于了解是什么,而对于为什么更有兴趣。
2.了解知识点在全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解知识点,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学术论文发表
3.熟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根据各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应用不同的平面或动画技术来帮助同学们理解。
4.从实际出发,用所学知识解决或认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与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与运用。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锋面气旋的理解:气旋在水平面上是动的而不是静的,比如说北半球的气旋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是逆时针辐合,这种动态的运动就会导致天气的变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录制了一段天气预报,给学生放过这段天气预报之后,然后给出图示,让学生试做天气预报员,大家兴趣盎然,纷纷发言,觉得这些知识学完后原来这么有用呀!特别是回答对的同学有一种格外的自豪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光备课本,同时还得备学生,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为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解学生的认知特点。高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能力较强,但他们不满足于了解是什么,而对于为什么更有兴趣。
2.了解知识点在全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解知识点,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3.熟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根据各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应用不同的平面或动画技术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学术论文发表
4.从实际出发,用所学知识解决或认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与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