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以美育德——语文类课程教学与德育和美育融合教学方式探究粟凤华 

热度0票  浏览72次 时间:2021年8月27日 14:42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理综合学院,湖南怀化 418000)摘 要:语文类课程教学与德育和美育融合是语文类课程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其各自不同的特性和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我们的教育目的决定了三者融合的方式,即结合语文类课程课堂教学的内容,以美育德,以美育促德育。具体来说,发掘教材内容美,是以美育德的核心;展现教师语言美,是以美育德的重要保证;创设课堂形式美,是以美育德的有效补充。其目的就在于最终实现学生在掌握了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品格。
关键词:语文类课程;德育;美育
德育和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旨在塑造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美育则主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同时,德育和美育之间又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首创了“美育”一词的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更是强调了美育对于提高人的道德水平的作用: “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 “完备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 “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他认为, “美学上最终目的,与伦理学上最终之目的合”。蔡元培亦认为: “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显然,这些重要的论述,清晰地揭示了德育和美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德育是美育的目的和灵魂,美育促进德育。这为包括《语文》 《阅读与写作》 《文学欣赏》等语文类课程教学与德育和美育的融合指明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那就是“以美育德”,即不断发掘并充分利用语文类课程教学中的“美”,在智育的同时,以美育促德育,最终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教育目的。
笔者认为,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美”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教学内容美” “教师语言美” “课堂形式美”,努力发掘语文课程教学中这三个方面的“美”,并全面开展美育,以美育德,就能有效促进德育和智育的实施,并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发掘教材内容美,是以美育德的核心
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宝库,是思想美、形象美、 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和谐统一体。所以,在语文类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美”,就来源于对教材内容的发掘。
只有努力发掘教材中各式各样的“美”,才有教学内容中多种多样的“美”,才能使学生沉浸在浓郁的美育氛围中,继而,德育和智育的目的,也就水到渠成。例如:
发掘教材中的思想美。如韩愈的《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原则的论说文。文章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师说》中这些极具解放精神的重要思想,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智慧和真理的光芒,折射着思想之美。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美,可以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端正学习态度,甚至对其人生未来的发展亦产生深远的影响。
发掘教材中的意境美。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阕写北方的雪景,长城、大河,远近映衬,动静结合,错综生辉,描绘出一幅天低野阔、一望无际的壮美雪景图,意境大气磅礴,奇伟雄浑,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下阕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生感叹,引出并纵论秦皇汉武等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显然,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博大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意境发生同构,从而使全词“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陈布雷语)学生领略了词中的意境之美,自然更容易感受到一代伟人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词作风格,也势必为其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而深感震撼,仰慕之情也油然而生。
发掘教材中的自然美。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由大到小,从山到水,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以一种轻快、自然的笔调非常细致地描绘了济南冬天的美景。而且,作者还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给这些美景全部涂上了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因而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这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通过对这些美景的赏析,相信学生仿佛立刻置身于济南冬天的美丽图景之中,他们的天性迅速被唤起,并引发其强烈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发掘教材中的形象美。如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其第一天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其耳闻目睹,介绍并刻画了贾府中一大批个性鲜明的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一系列重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不仅能使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通过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方法,而且,对学生深刻理解封建社会黑暗的社会现实,提升思想认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难看出,语文类教材中的“美”多种多样,比比皆是。同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就会产生不同的“美”,因而也需要实施不同角度的美育。如《沁园春·雪》,除了前文分析的意境美,其思想美、语言美等,同样值得我们去品评和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中,不仅有形象美,还有语言美、结构美等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而且,通过美育,很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进而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驱力,其效果自然是纯粹的德育和单独的智育所无法比拟的。相反,不能发掘出教材中的“美”,自然也就没有教学内容的“美”,以美育德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2 展现教师语言美,是以美育德的重要保证
语文类课程的教学相较于其它课程,毫无疑问更加强调课堂上教师的语言美。而且,语文类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美也正是课堂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以美育德的重要保证。没有课堂上教师的语言美,教学内容的“美”则一定难以实现。笔者认为,语文类课程教学中教师语言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2.1 教师诵读语言美
这里所说的诵读主要指朗读和朗诵。一般来说,语文类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诵读是其它课程教学中所没有的,但它却是语文类课程课堂教学中必要的重点环节,换句话说,没有诵读的语文课堂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授课教师没有高水平的诵读技能,不能实现诵读语言美,则课堂教学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以美育促德育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因此,授课教师首先必须分清朗读和朗诵的区别,然后正确运用诵读的技巧,深入理解每一篇作品,把握诵读的基调,内心还必须产生真实的情感和鲜明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正确运用语调、停顿、重音、语速等诵读的外部技巧,以情运气,以气托声,最后塑造出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实现诵读语言美。美的诵读语言,可以营造良好的情境和课堂氛围,可以准确表达出作品中最真挚的思想和情感,直抵人心,因而往往比教师的讲授和分析更贴近学生的心灵,产生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2.2 教师讲授语言美
老作家汪曾琪回忆闻一多先生时是这样说的: “闻一多先生讲课真是神采奕奕,能把本来很枯燥的考证,讲得层次分明,引人入胜,逻辑性很强,而又文词生动,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第一流的演员。”可见,教师课堂讲授的语言,尤其是语文类课程教师课堂讲授的语言要力求标准规范,生动形象,文辞优美,富有情感,而且,能结合教材,随着讲授内容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语调和情感。这样抑扬顿挫的讲授语言,自然就是学生期待的最美的讲授语言,它不仅能时时拨动学生的心弦,牢牢抓住学生,而且,能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以美育德的目的。
2.3 教师教育语言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用到讲授语言,当然也需要用到教育语言。而以美育德,就更离不开教师教育语言的“美”。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 今年年初,天津某中学教师在课堂上公然对比学生家长收入并因此涉嫌歧视低收入家庭学生的事件,不仅充分暴露了极少数教师师德的低劣,更让我们难以想象如此恶劣的语言如何教育培养学生!又怎能实现以美育德的教育目的!相反,同样是年初,吉林一小学老师为鼓励一个上学期表现并不是非常突出的男生,为其特地颁发了“最具期待小明星”
奖(实质也是教师的教育语言),领奖时该男生哽咽着坚定地表示“我能变得更好!”该教师和学生也因此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显然,教师这句最暖心的话语,给了这个在压抑和苦闷中艰难前行的孩子莫大的信心和鼓励,其产生的德育效果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表扬学生,如何批评学生,如何说服学生,如何指导学生等等,都需要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用春风化雨般的最美的教育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这无疑也是成功实现语文类课程课堂教学以美育德的重要保证。
3 创设课堂形式美,是以美育德的有效补充
任何课堂形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因此,语文类课程课堂教学中,生动的课堂形式,即课堂形式美,必然更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与德育和美育融合,成为以美育德的有效补充。
笔者认为,在语文类课程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课堂形式美,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3.1 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创设课堂形式美
当前,我们已进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慕课、微课、创客、翻转课堂以及智慧课堂等应运而生,与此相关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软件等进入教学领域,促使课程与教学等结构发生重大的变革。这也为我们创设语文类课程课堂形式美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并极大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的局面,有助于我们创设出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并把握全媒体时代语文类课程课堂教学的趋势和规律,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流程,不断设计创新,实现课堂形式美。
3.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创设课堂形式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彻底改变教师独自把控课堂,学生被动受教的低效率的课堂教学形式。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增强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并始终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此外,教师还要成为课堂里高超的调控大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等多方面的不同情况,不断设计、调整教学的环节和方式,创设出最美,也即效果最佳的课堂形式,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理念和良好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教学与艺术联姻,高效同乐趣俱来”的以美育德的目的。
总而言之,语文类课程教学与德育和美育融合是语文类课程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其各自不同的特性和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我们的教育目的决定了三者融合的方式,即结合语文类课程课堂教学的内容,以美育德,以美育促德育,最终实现学生在掌握了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品格。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 . 帕夫雷什中学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2] 席勒 . 美育书简 [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3] 舒新城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4] 蔡元培 . 蔡元培美学文选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5] 柳袁照 . 构建“语文审美课堂”[J]. 人民教育,2010(21):43.
[6] 王鉴,安富海,李泽林 .“互联网 +”背景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 教育研究,2017(11): 23-24.
基金项目:该文系 2019 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语文类课程对中职学生德育和美育培养的研究与实践”(ZJZB2019138)研究成果。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