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制约因素、现状和防治措施探讨
水土流失制约因素、现状和防治措施探讨
薛延涛
(延安市水土保持工作队 陕西延安 716000)
[摘 要]本文分析了水土流失程度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 因素分析 地质背景
1 前言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
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
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
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
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
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
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
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
t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
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
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
严重的地质灾害。
一般水土流失是在自然力(水力、重力、风力、冻融)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一个
渐变的过程,而城市水土流失是由人为活动造成的,具有3个突出特点:①水土
流失强度大、历时短、具有突发性和季节性的特点;②危害严重,损失巨大。城市
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密集,财富集中,基础设施较好,环境比价
高。因此,一旦发生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也就更为严重:③涉及面广,治理难度
大。城市建设涉及各行各业各类项目,水土流失策源地点多面广,水土流失防治
投入多,难度大,责任难以落实。
2 水土流失程度的制约因素分析
影响某一地区水土流失程度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自然
因素包括地貌因素、地质因素和气候因素,而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征服自然
和改造自然的各种活动。
2.1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1)植被条件
植被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的程度。植被可以减少或防止雨滴直
接冲击地面,减少地面径流量,并对径流速度起控制作用;植物凋落的枯叶覆盖
地面,形成保护层,在它们腐烂分化的过程中+可以改善土壤的孔隙状况,有利
于水流的分散和人渗+从而减少坡面径流量;而植被的根系纵横交错,加强土
体的固结力。整个植物体系在水土保持和防止水土流失过程中作用十分突出,
森林植被在防止水土流失中的巨大功效。作物植被的保土作用也很明显,据刘
秉正等的研究,作物植被的保土作用与覆盖度呈正相关关系.地面破碎程度对
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影响。地面越破碎,便越起伏不平,斜坡越多,地表物质的稳
定性降低、同时地表径流容易形成,由此加剧了水土流失。例如我国晋西北和陕
北黄土高原丘陵区 地面坡碎程度相当高,水土流失情况也相当严重。如果其
它条件不变.则水土流失量与地面破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2)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主要是指土壤性状和岩性条件的差异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岩石成
分不同,其风化程度和风化体性状及其抗侵蚀能力也各异。如果岩石中节理裂
隙发育,易形成悬崖陡壁,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从而导致水土流失;而软
性岩层较易风化.形成厚层的风化物,极易受流水的侵蚀。在软性岩层和脆性岩
层互层的地区+由于软性岩层较易风化,同样易形成悬崖陡壁,加之脆性岩层
受温度影响较大而物理风化强烈,崩塌滑坡等盛行。由于母岩性质不同,母岩风
化形成的土壤也就不一样.其抗蚀能力、保水持水能力差别很大。
(3)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主要体现在降雨、温度的差异上。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有
两方面,一是降雨强度,二是降雨量。降雨量影响地面径流,从而影响到水土流
失 降雨量越大,水土流失情况越严重。而降雨强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雨滴对地
面的冲击来影响水土流失情况的。强度越大的雨滴对地面的冲击越强烈,土壤
侵蚀就严重。在同一地区.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要比降雨量的影响大,当
然,降雨时间也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很大的影响,降雨时间越长则水土流失量越
大。
2.2 影响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1)耕作方式的落后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生产方式非常落后,生产水平
极其低下,许多地区都是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为维持基
本的生活,人们不是大力在耕作方式上求得进步,而是扩大耕作面积,于是便不
顾自然条件,大肆开荒种粮,甚至毁林造田,其结果是区域生态平衡失调.造成
生态环境恶性循环,水土流失加剧。
(2)工程建设的影响
许多大的工程项目没有注意到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没有采取很好的善后
处理措施.缺乏水土保持意识。修路建厂乱开山石等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
流失后果,有的甚至造成山体失稳,致使滑坡、崩塌时有发生。
(3)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
当今.城市水土流失现象已越来越普遍,城市水土流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大规模土地开发或基本建设发生负面效应所致,这是一个新
的地貌灾害问题 城市水土流失与乡村山野的情况不一样,城市水土流失已不
完全受自然规律的支配.而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主,其发生原因复杂,具有隐蔽
性的特点。
3 陕西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陕西省总土地面积20.56万km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13.75万km ,占66.
9%。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土壤肥力减退,耕
地减少,农业生产能力降低,而且直接威胁工矿、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和
城镇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并抓住国家实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优先开展生态建设的机遇,从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际出
发,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长江流域中
上游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工程”、
“无定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等综
合治理工程,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水土保持治理成效,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
境。但是,区内水土流失仍然存在,水土保持治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
这些问题做一简要分析。
3.1 自然因素使得水土流失治理十分困难 。
陕西省的气候及水资源条件决定了陕西是个灾害频发的地区,因为地处干
旱半干旱的气候区,本来土壤结构和覆盖植被就比较脆弱,抵御水土流失的能
水土流失制约因素、现状和防治措施探讨
薛延涛
(延安市水土保持工作队 陕西延安 716000)
[摘 要]本文分析了水土流失程度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 因素分析 地质背景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5-0359-02
359
科技博览
园林景观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力就比较差,而区内降水却多集中在汛期,并以暴雨洪水的形式出现,这就给水
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
下,干旱和洪灾频繁发生,若处理不好不但治理工作以推进,而且前期的水土保
持工作很可能功亏一篑。所以,区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防治难度加
大。
3.2 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
由于省内约有70%的人口和80%的耕地处在水土流失区,而这些地区由于
严重的水土流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耕地面积很少,群众不得不通过开山种
地、广种薄收等方式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这些长期沿袭下来的方式不但没从
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进一步加剧了仅有的植被覆盖面积韵减少,使得当地水土
流失情况更为严重。另外,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全省人口每年都在增加,农业、
工业、城市生活需水量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加之对域内有限水资源的开发缺
乏整体规划,使得生态环境用水进一步被缩减,进行相关区域的水土保持更加
困难。同时,煤、气、油等矿藏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又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 ·
3.3 水土流失投入不足,落实欠佳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具有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而人们对于水
土保持工作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不够重视,水土流失投入不足,落实情况欠佳。
虽然从2000年以来,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水保投资32.7亿元,但是这些资金落
实到各区县后,仍然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而这部分缺口只能够通过吸收区内
有限的闲散投资资金、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来解决。由于陕西省水土流失治理
区的发展一般比较滞后,经济条件比较差,上述方式运作起来一方面数额有限,
一方面操作困难,致使治理工程总体建设标准偏低、规模偏小、综合配套差、建
设速度慢,治理建设效果不够理想。
4 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
4.1 复盖坡面
这就是将裸露的土地表面复盖上植被,尽量使复盖度达到预想的目的。这
种措施包括:森林复益、草、灌木复益,农作物复益以及塑料薄膜、建筑材料复盖
等。这类措施虽然并没有改变径流冲刷力,但都能使易被冲刷的土壤得到最好
的庇护,同时植被的枝叶还能大量拦截降雨和减少雨滴打击地面。
4.2 缓截水势
这就是将坡面的坡度尽可能的喊小或截短坡长,从而达到减少水流冲剧力
缩短径流线的作用。这类措施主要有:修梯田、改垄、平整土地、垒地埂、水平林
带等改变微地形治理措施。它可以有效地克服土壤颗粒的向下滚动和水流冲刷
力。这类措施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性措施。坡耕地是多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的
重点,由于治坡难度大,治理速度一直很慢,特别是缺乏宏观与微观、速度与效
益的科学分析论证,所以尚未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治坡措施体系。建议大力推
广改垄同时配置地埂生物防冲带的措施,即把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布设于同一
地块,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治理坡耕地的速度。由于生物带本身经济价值较高,易
于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因而也是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
的治坡工程体系的重要环节。
4.3 蓄存水能
将水尽可能地蓄存在坡面上或允许范围之内,使水不下坡,就地拦蓄,变水
害为水利如修塘坎、蓄水池、谷坊、鱼鳞坑、水簸箕等这类措施的作用,不但可以
防止水流汇集、径流形成,又能使土壤颗粒位移尽量缩短在人们预想的位置。根
据山区坡陡坡短,暴雨集中,易发生山洪的特点,因地制宜多修一些小型蓄水工
程,对拦截水流、防止水土流失是行之有效的。
4.4 截排水流
采取截流沟、排水沟、沟头防护等措施,将可能进入易产生水土流失坡面的
水流,截排到人们规划范围之内,达到防止客水流入水土流失区内的目的 对
截排措施,过去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样一旦暴雨超过了保水工程标准,就会出
现水毁工程现象,因此,在治理中应坚持蓄排结合的原则,使整体治理的各项措
施配套成龙、使各项措施成体系的发挥效益,各自承担其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
形成一个有蓄有排、有进有出、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5 几点建议
5.1 坚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是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前提。由于陕西省水土流
失治理比较复杂,涉及面广,故应全面考虑,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山、水、田、
林、路”的统一规划同时,结合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工程、生
物和农业综合措施,并严格落实到区县,定期考察治理成果,并据此对后期措施
进行不断完善。另外,在项目前期规划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细化规划,落实好
乡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
5.2 提高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
由于造成陕西省水土流失的原因比较复杂,治理的难度和任务量都很大,
在投入资金有限,并考虑到长远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大力提升治理区内生
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步促成生态环境的修复、改善,并走上良性循环的道
路。可以借鉴比较成功的案例,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有选择的推广。如大力推广吴
旗等县经验,在全省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圈养,把封育保护工作抓紧、抓实、抓
好。特别是努力抓好2个黄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和8个全国生态修复试点工
程建设,为大面积封禁治理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样板。
5.3 重视管理,科学管理
首先,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具体水土
保持措施的实施,更需要合适的体制机制对其进行长期的监督和管理,使之良
性运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二,科学管理是巩固治理成果、发挥治理效
益的关键。应将重点放在落实承包政策上,签订合同并进行公证,真正让群众放
心。此外,应正确处理林牧矛盾,实行封山育林,牛羊圈养。强化监督管理,坚决
杜绝乱砍、乱伐、滥牧行为。不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的研究,并加大科技推广力
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5.4 争取多渠道资金投入
在城市内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需要经济力量的支持。各城市应坚持贯彻“谁
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国家、个人、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共同参
与,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城市水土流失治理,合力改善
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投资环境,发展“庄园式”生态经济。
5.5 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力度
应该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强化群众对于水土保持地位、作用、防
治的宣传,不断增强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保护好现有植被,并进一步扩大植被覆盖率,从根本上避免水土流失。重点抓好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把水土流失的防治纳入法制化轨道。
6 结束语
总之,水土流失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有人为因素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人为因素更为突出,因此,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就必须从几和自
然这两个主题同时出发,使人与自然环境处于协调的平衡关系之中。
薛延涛
(延安市水土保持工作队 陕西延安 716000)
[摘 要]本文分析了水土流失程度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 因素分析 地质背景
1 前言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
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
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
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
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我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我国人口多,粮食、民用
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
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
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
t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
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
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
严重的地质灾害。
一般水土流失是在自然力(水力、重力、风力、冻融)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一个
渐变的过程,而城市水土流失是由人为活动造成的,具有3个突出特点:①水土
流失强度大、历时短、具有突发性和季节性的特点;②危害严重,损失巨大。城市
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密集,财富集中,基础设施较好,环境比价
高。因此,一旦发生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也就更为严重:③涉及面广,治理难度
大。城市建设涉及各行各业各类项目,水土流失策源地点多面广,水土流失防治
投入多,难度大,责任难以落实。
2 水土流失程度的制约因素分析
影响某一地区水土流失程度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自然
因素包括地貌因素、地质因素和气候因素,而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征服自然
和改造自然的各种活动。
2.1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1)植被条件
植被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的程度。植被可以减少或防止雨滴直
接冲击地面,减少地面径流量,并对径流速度起控制作用;植物凋落的枯叶覆盖
地面,形成保护层,在它们腐烂分化的过程中+可以改善土壤的孔隙状况,有利
于水流的分散和人渗+从而减少坡面径流量;而植被的根系纵横交错,加强土
体的固结力。整个植物体系在水土保持和防止水土流失过程中作用十分突出,
森林植被在防止水土流失中的巨大功效。作物植被的保土作用也很明显,据刘
秉正等的研究,作物植被的保土作用与覆盖度呈正相关关系.地面破碎程度对
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影响。地面越破碎,便越起伏不平,斜坡越多,地表物质的稳
定性降低、同时地表径流容易形成,由此加剧了水土流失。例如我国晋西北和陕
北黄土高原丘陵区 地面坡碎程度相当高,水土流失情况也相当严重。如果其
它条件不变.则水土流失量与地面破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2)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主要是指土壤性状和岩性条件的差异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岩石成
分不同,其风化程度和风化体性状及其抗侵蚀能力也各异。如果岩石中节理裂
隙发育,易形成悬崖陡壁,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从而导致水土流失;而软
性岩层较易风化.形成厚层的风化物,极易受流水的侵蚀。在软性岩层和脆性岩
层互层的地区+由于软性岩层较易风化,同样易形成悬崖陡壁,加之脆性岩层
受温度影响较大而物理风化强烈,崩塌滑坡等盛行。由于母岩性质不同,母岩风
化形成的土壤也就不一样.其抗蚀能力、保水持水能力差别很大。
(3)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主要体现在降雨、温度的差异上。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有
两方面,一是降雨强度,二是降雨量。降雨量影响地面径流,从而影响到水土流
失 降雨量越大,水土流失情况越严重。而降雨强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雨滴对地
面的冲击来影响水土流失情况的。强度越大的雨滴对地面的冲击越强烈,土壤
侵蚀就严重。在同一地区.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要比降雨量的影响大,当
然,降雨时间也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很大的影响,降雨时间越长则水土流失量越
大。
2.2 影响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1)耕作方式的落后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生产方式非常落后,生产水平
极其低下,许多地区都是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为维持基
本的生活,人们不是大力在耕作方式上求得进步,而是扩大耕作面积,于是便不
顾自然条件,大肆开荒种粮,甚至毁林造田,其结果是区域生态平衡失调.造成
生态环境恶性循环,水土流失加剧。
(2)工程建设的影响
许多大的工程项目没有注意到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没有采取很好的善后
处理措施.缺乏水土保持意识。修路建厂乱开山石等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
流失后果,有的甚至造成山体失稳,致使滑坡、崩塌时有发生。
(3)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
当今.城市水土流失现象已越来越普遍,城市水土流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大规模土地开发或基本建设发生负面效应所致,这是一个新
的地貌灾害问题 城市水土流失与乡村山野的情况不一样,城市水土流失已不
完全受自然规律的支配.而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主,其发生原因复杂,具有隐蔽
性的特点。
3 陕西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陕西省总土地面积20.56万km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13.75万km ,占66.
9%。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土壤肥力减退,耕
地减少,农业生产能力降低,而且直接威胁工矿、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和
城镇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并抓住国家实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优先开展生态建设的机遇,从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际出
发,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
“长江流域中
上游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工程”、
“无定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等综
合治理工程,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水土保持治理成效,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
境。但是,区内水土流失仍然存在,水土保持治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
这些问题做一简要分析。
3.1 自然因素使得水土流失治理十分困难 。
陕西省的气候及水资源条件决定了陕西是个灾害频发的地区,因为地处干
旱半干旱的气候区,本来土壤结构和覆盖植被就比较脆弱,抵御水土流失的能
水土流失制约因素、现状和防治措施探讨
薛延涛
(延安市水土保持工作队 陕西延安 716000)
[摘 要]本文分析了水土流失程度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 因素分析 地质背景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5-0359-02
359
科技博览
园林景观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力就比较差,而区内降水却多集中在汛期,并以暴雨洪水的形式出现,这就给水
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
下,干旱和洪灾频繁发生,若处理不好不但治理工作以推进,而且前期的水土保
持工作很可能功亏一篑。所以,区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防治难度加
大。
3.2 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
由于省内约有70%的人口和80%的耕地处在水土流失区,而这些地区由于
严重的水土流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耕地面积很少,群众不得不通过开山种
地、广种薄收等方式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这些长期沿袭下来的方式不但没从
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进一步加剧了仅有的植被覆盖面积韵减少,使得当地水土
流失情况更为严重。另外,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全省人口每年都在增加,农业、
工业、城市生活需水量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加之对域内有限水资源的开发缺
乏整体规划,使得生态环境用水进一步被缩减,进行相关区域的水土保持更加
困难。同时,煤、气、油等矿藏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又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 ·
3.3 水土流失投入不足,落实欠佳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具有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而人们对于水
土保持工作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不够重视,水土流失投入不足,落实情况欠佳。
虽然从2000年以来,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水保投资32.7亿元,但是这些资金落
实到各区县后,仍然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而这部分缺口只能够通过吸收区内
有限的闲散投资资金、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来解决。由于陕西省水土流失治理
区的发展一般比较滞后,经济条件比较差,上述方式运作起来一方面数额有限,
一方面操作困难,致使治理工程总体建设标准偏低、规模偏小、综合配套差、建
设速度慢,治理建设效果不够理想。
4 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
4.1 复盖坡面
这就是将裸露的土地表面复盖上植被,尽量使复盖度达到预想的目的。这
种措施包括:森林复益、草、灌木复益,农作物复益以及塑料薄膜、建筑材料复盖
等。这类措施虽然并没有改变径流冲刷力,但都能使易被冲刷的土壤得到最好
的庇护,同时植被的枝叶还能大量拦截降雨和减少雨滴打击地面。
4.2 缓截水势
这就是将坡面的坡度尽可能的喊小或截短坡长,从而达到减少水流冲剧力
缩短径流线的作用。这类措施主要有:修梯田、改垄、平整土地、垒地埂、水平林
带等改变微地形治理措施。它可以有效地克服土壤颗粒的向下滚动和水流冲刷
力。这类措施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性措施。坡耕地是多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的
重点,由于治坡难度大,治理速度一直很慢,特别是缺乏宏观与微观、速度与效
益的科学分析论证,所以尚未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治坡措施体系。建议大力推
广改垄同时配置地埂生物防冲带的措施,即把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布设于同一
地块,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治理坡耕地的速度。由于生物带本身经济价值较高,易
于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因而也是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
的治坡工程体系的重要环节。
4.3 蓄存水能
将水尽可能地蓄存在坡面上或允许范围之内,使水不下坡,就地拦蓄,变水
害为水利如修塘坎、蓄水池、谷坊、鱼鳞坑、水簸箕等这类措施的作用,不但可以
防止水流汇集、径流形成,又能使土壤颗粒位移尽量缩短在人们预想的位置。根
据山区坡陡坡短,暴雨集中,易发生山洪的特点,因地制宜多修一些小型蓄水工
程,对拦截水流、防止水土流失是行之有效的。
4.4 截排水流
采取截流沟、排水沟、沟头防护等措施,将可能进入易产生水土流失坡面的
水流,截排到人们规划范围之内,达到防止客水流入水土流失区内的目的 对
截排措施,过去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样一旦暴雨超过了保水工程标准,就会出
现水毁工程现象,因此,在治理中应坚持蓄排结合的原则,使整体治理的各项措
施配套成龙、使各项措施成体系的发挥效益,各自承担其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
形成一个有蓄有排、有进有出、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5 几点建议
5.1 坚持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是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前提。由于陕西省水土流
失治理比较复杂,涉及面广,故应全面考虑,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山、水、田、
林、路”的统一规划同时,结合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工程、生
物和农业综合措施,并严格落实到区县,定期考察治理成果,并据此对后期措施
进行不断完善。另外,在项目前期规划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细化规划,落实好
乡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
5.2 提高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
由于造成陕西省水土流失的原因比较复杂,治理的难度和任务量都很大,
在投入资金有限,并考虑到长远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大力提升治理区内生
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步促成生态环境的修复、改善,并走上良性循环的道
路。可以借鉴比较成功的案例,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有选择的推广。如大力推广吴
旗等县经验,在全省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圈养,把封育保护工作抓紧、抓实、抓
好。特别是努力抓好2个黄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和8个全国生态修复试点工
程建设,为大面积封禁治理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样板。
5.3 重视管理,科学管理
首先,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不仅需要具体水土
保持措施的实施,更需要合适的体制机制对其进行长期的监督和管理,使之良
性运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二,科学管理是巩固治理成果、发挥治理效
益的关键。应将重点放在落实承包政策上,签订合同并进行公证,真正让群众放
心。此外,应正确处理林牧矛盾,实行封山育林,牛羊圈养。强化监督管理,坚决
杜绝乱砍、乱伐、滥牧行为。不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的研究,并加大科技推广力
度,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5.4 争取多渠道资金投入
在城市内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需要经济力量的支持。各城市应坚持贯彻“谁
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国家、个人、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共同参
与,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城市水土流失治理,合力改善
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投资环境,发展“庄园式”生态经济。
5.5 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力度
应该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强化群众对于水土保持地位、作用、防
治的宣传,不断增强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保护好现有植被,并进一步扩大植被覆盖率,从根本上避免水土流失。重点抓好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把水土流失的防治纳入法制化轨道。
6 结束语
总之,水土流失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有人为因素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人为因素更为突出,因此,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就必须从几和自
然这两个主题同时出发,使人与自然环境处于协调的平衡关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