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更新观念应对挑战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31次
时间:2010年9月09日 14:31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毕业生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当前每所职业学校的重要工作,面对当前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只有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展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才能实施“出口”拉动“入口”,使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近年来,我校办学实力和办学声誉逐年增强,在加强教学质量的同时,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加大就业指导为重心.实施“出口”拉动“入口”的办学理念,招生数量逐年增多。在校学生数近3000人,毕业生就业率高,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毕业生就业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先后与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四川、湖北、江苏等省市的近百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毕业生供需协作关系。毕业生年就业率平均达90%以上。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学校的稳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1学校的主要做法
1.赏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人力资源的配置政策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大中专毕业生由计划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有了就业压力和求职难度,中专学校也由此受到了巨大冲击,涉及到了生存发展的问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校在理性思考的过程中,提出了更新观念。应对挑战,转换职能。加强就业指导的办学策略,实施了“减招中专,扩招大专,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出口”拉动“入口”,质量决定生源等工作目标,积累了指导服务、主动适应等方面的经验,通过逐年分析总结,积累经验,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做好就业指导,可以稳定社会大局。代表了学生本人及其家长的根本利益;是促进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工作;是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环节;是推动人事制度改革与进一步完普的大事。如果把毕业生仅以不包分配为由不负责任地推出校门,只会增加社会的负担。浪费人力资源。对学校的生源也必然产生直接影响。思想认识的到位为搞好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项工作措施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
1.2研究市场,开发用人市场,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要道
(1)搭建就业平台。我校为了方便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以学校为中心,逐步与省级市场、网上市场、市级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搭建了“四位一体”的毕业生就业平台。
(2)建立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我们在开发培育有形市场中,一是鼓励毕业生首先到农村基层乡镇医院工作;二是积极鼓励他们到外省市选择信誉度高的用人单位实行就业安置协作;三是借助信誉好的中介机构,扩大就业的区域范围。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设施开发无形市场,通过网络与一些省、市人才市场建立了毕业生求职的网上市场截至目前已与武汉的“空间无限”、广东的“医务通”、陕西的“陕西省人才市场网”及“上海卫生人才市场网”等建立了网上联系。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毕业生网上就业形式。
(3)坚持回访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回访和毕业生就业后动态追踪调查,通过征询意见,加强了联络。同时为我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深化教改提供了参考依据。
(4)走出校门,考察论证。我校毕业生中有些专业在行业准入上受限,即使不受限的专业也因其学历低而就业途径狭窄,但在医学边缘性行业的就业机会较多。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积极拓展到医学边缘性行业就业的市场,并为控制和降低就业安置风险,采取了先考察后就业等手段。先后到广州、佛山、深圳、上海、北京、成都等十几个地方进行考察论证,至今没有出现安置后遗问题。基本实现了学生安居乐业、家长满意放心。
1.3,多形式、全方位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1)与政府人事、劳动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争取政策调控的支持。我们主动与市人事局、市人才交流中心等单位积极联系,就人才的合理配置与流动多次磋商,形成共识,在政府的关注下,我们除每年自元月起不定期在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外,并于每年3月在学校举办由市人事局参与指导的“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办会规模逐年扩大,参会单位和应聘人数逐年增多,签约率逐年提高,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学校的招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与用人单位直接沟通,建立横向联系。我们多次由学校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与,到省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不同体制的医药、保健单位进行调研、洽谈。通过交流,与之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使用人单位在信任的基础上。每年都能从我校定量接收一些毕业生。
(3)举行专场招聘会。对因急需人才来我校招聘的单位,一经验证,热情接待,提供周到、高效的服务。有的让用人单位自行举办专场招聘会选聘,有的由学校直接向毕业生发布需求信息,由学生报名应聘,有的委托班主任推荐,有的由单位在学校提供的毕业生自荐材料中挑选,进行考核录用。
(4)做好毕业生高校后的推荐工作。在毕业生离校前,填表收集毕业生的联系方式及就业求职意向。毕业生离校后。随时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和毕业生自荐材料与毕业生电话联系,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1.4努力抓好学生群体就生观念的教育引导和就业技巧的培锻炼
(1)举办专题报告会。为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就业指导教育直观而具有说服力,我们不定期联络往届毕业生。经常邀请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做出业绩的成才典型回到学校,向在校生讲述他们的就业体会和成功经验。同时,先后邀请一批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企事业单位派员来我校给广大毕业生作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及转变就业观念的专题报告。以不同的专题,生动地解析了毕业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他们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树立科学、务实的就业观念及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作风,调整:就业心态。勇于投入就业竞争等。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2)定期更新就业信息。我们坚持从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媒体上挑选和整理资料,定期更新就业信息发布栏。编印、邮寄就业指导学习材料,发布用人信息、招聘会信息,包括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形势的分析,典型的择业实例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
(3)开展就业咨询服务。面对学生的就业困惑和心理障碍,我们热情周到地为学生开展咨询服务,力求做到有问必答,化解各种疑难矛盾,使毕业生走出一些择业误区,及时排除不必要的思想疑虑和心理压力。
1.5树立服务意识,力成就业指导规范、有序造作
做好常规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就业指导办公室的重要职责。关系到每位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办学声誉,为此,我们力求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规范运作,具体是建好“四个库”,即毕业生生源信息库、用人单位需求库、毕业生就业去向库、毕业生档案查询库。做到“四个延伸”,即推荐方式从校内走到校外,就业工作从“旺季”延伸到“淡季”,就业指导从短期拓展到全程,就业信息由传统方式发展到网络化管理
2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体会
2.1瓴导t视,措虼得力,是做好就业捐导工作的保证
从1993年我校首次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始,学校不仅拨出专项经费予以支持,而且成立了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的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各部门协调会,部署各项工作。为争取政府的支持。校领导多次到市人事局、卫生局反映汇报,请负责同志来校检查指导,并了解情况,尽可能从配置政策上给予关注。在就业指导工作的运行过程中,涉及到人力调配、物力装备、财力投入的具体事项,学校历来实行绿色通道管理。营造宽松环境,融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多方面的积极性。学校领导的重视,为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增添了活力。
2.2加大投力度,提高赦学质量,加强,种技能培养是做糟就业捐导工作的关.
(1)加强硬件建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两高”扩招带来的中专办学的危机。学校明确提出“树名师,办骨干专业。刨名牌学校”的发展战略,先后投入2600多万元,用于加强基础建设和实践教学,先后建成了900平方米的护理实训中心、600平方米的口腔技能训练中心和拥有300多台微机的现代信息教育中心。此外,还:建成了超级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语音室、手术观摩系统和一次性容纳近700人同时上课的7个多媒体教室。
(2)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先后制定了《教师业务进修管理制度》、《各级领导听课制度》、《青年教师培训制度》、《教学检查制度》、《考教分离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综合量化考核制度》等三十余项制度。实施了“名师工程”,评选了“首席教师”,并与北京师范大学开办了有45人参加,为期2年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研究生课程班,使毕业生专业技能含量逐年提高,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近年来,学校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在计算机课不作为卫生类主干课程的情况下,积极开展计算机教学。聘请外籍教师和利用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室给学生提供上机操作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学校还利用与汉中市团市委合建的青少年宫对在校生开设音乐、舞蹈、美术等选修科目。开办形体训练班。举办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更新观念。左对挑战是做好就业拍导工作的有致揩能
(1)找准结合点,在工作思路上求创新。思路就是出路。就业指导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首先要解决好工作思路的创新问题。我们认为,要求得学校在办学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好毕业生在本地的就业安置问题。一是加强与政府人事、劳动、计划主管部门的联系。有计划地分批补充到人才需求缺口中去,二是主动争取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通过宣传和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乡镇中心卫生院就业或自主创业,三是在实习生中向所在实习单位重点推荐,提前介入选拔培养,形成稳定的输出通道,减少随意性。
(2)抓住侧重点,在工作部署上求突破。我校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多数学生家境贫寒,毕业时学历偏低,缺乏就业竞争实力和自主择业能力,属就业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应首先把推荐服务的侧重点进一步确定在2个定位上:一是定位于这一部分学生;二是定位于适宜这部分学生的就业单位。人的定位主要通过就业观、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去实现。单位的定位则必须避开对口就业的困难,从医学相关行业(医药、医疗器械生产和营销)及医学边缘性服务行业(医学美容、康复保健、医疗家政等)广开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
(3)把握切入点,在工作方法上求实效。就业指导要与时俱进,必须着眼于以社会稳定。以学生、家长满意为根本目标。贴近实际、尊重规律,准确把握工作切入点,确保工作的客观性、正确性和实效性。为此,对职能部门的要求较高,首先应配备精干得力的人员,大力弘扬甘于奉献、吃苦耐劳、坚持原则的精神,树立一抓到底的狠劲,一说就做的实劲,一以贯之的韧劲,不做表面文章。不搞短期行为和轰动效应。其次要建立灵活、高效的工作方法。学校定原则、给条件,部门抓落实、讲效率、多出成果,对每一项工作目标,都要选准着眼点和突破点,以局部带动全局,推进全局。
总之。我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推荐工作因起步较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的工作与社会的需要,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愿望还有较大差距。学生就业观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防范就业安置风险也是我们时刻关注的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摸索经验,探索途径。向兄弟学校学习,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使我们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逐步规范,逐步完善。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论文摘要: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当前每所职业学校的重要工作,面对当前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只有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展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才能实施“出口”拉动“入口”,使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近年来,我校办学实力和办学声誉逐年增强,在加强教学质量的同时,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加大就业指导为重心.实施“出口”拉动“入口”的办学理念,招生数量逐年增多。在校学生数近3000人,毕业生就业率高,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毕业生就业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先后与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四川、湖北、江苏等省市的近百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毕业生供需协作关系。毕业生年就业率平均达90%以上。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学校的稳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1学校的主要做法
1.赏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人力资源的配置政策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大中专毕业生由计划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有了就业压力和求职难度,中专学校也由此受到了巨大冲击,涉及到了生存发展的问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校在理性思考的过程中,提出了更新观念。应对挑战,转换职能。加强就业指导的办学策略,实施了“减招中专,扩招大专,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出口”拉动“入口”,质量决定生源等工作目标,积累了指导服务、主动适应等方面的经验,通过逐年分析总结,积累经验,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做好就业指导,可以稳定社会大局。代表了学生本人及其家长的根本利益;是促进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工作;是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环节;是推动人事制度改革与进一步完普的大事。如果把毕业生仅以不包分配为由不负责任地推出校门,只会增加社会的负担。浪费人力资源。对学校的生源也必然产生直接影响。思想认识的到位为搞好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项工作措施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
1.2研究市场,开发用人市场,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要道
(1)搭建就业平台。我校为了方便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以学校为中心,逐步与省级市场、网上市场、市级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搭建了“四位一体”的毕业生就业平台。
(2)建立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我们在开发培育有形市场中,一是鼓励毕业生首先到农村基层乡镇医院工作;二是积极鼓励他们到外省市选择信誉度高的用人单位实行就业安置协作;三是借助信誉好的中介机构,扩大就业的区域范围。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设施开发无形市场,通过网络与一些省、市人才市场建立了毕业生求职的网上市场截至目前已与武汉的“空间无限”、广东的“医务通”、陕西的“陕西省人才市场网”及“上海卫生人才市场网”等建立了网上联系。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毕业生网上就业形式。
(3)坚持回访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回访和毕业生就业后动态追踪调查,通过征询意见,加强了联络。同时为我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深化教改提供了参考依据。
(4)走出校门,考察论证。我校毕业生中有些专业在行业准入上受限,即使不受限的专业也因其学历低而就业途径狭窄,但在医学边缘性行业的就业机会较多。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积极拓展到医学边缘性行业就业的市场,并为控制和降低就业安置风险,采取了先考察后就业等手段。先后到广州、佛山、深圳、上海、北京、成都等十几个地方进行考察论证,至今没有出现安置后遗问题。基本实现了学生安居乐业、家长满意放心。
1.3,多形式、全方位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1)与政府人事、劳动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争取政策调控的支持。我们主动与市人事局、市人才交流中心等单位积极联系,就人才的合理配置与流动多次磋商,形成共识,在政府的关注下,我们除每年自元月起不定期在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外,并于每年3月在学校举办由市人事局参与指导的“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办会规模逐年扩大,参会单位和应聘人数逐年增多,签约率逐年提高,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学校的招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与用人单位直接沟通,建立横向联系。我们多次由学校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与,到省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不同体制的医药、保健单位进行调研、洽谈。通过交流,与之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使用人单位在信任的基础上。每年都能从我校定量接收一些毕业生。
(3)举行专场招聘会。对因急需人才来我校招聘的单位,一经验证,热情接待,提供周到、高效的服务。有的让用人单位自行举办专场招聘会选聘,有的由学校直接向毕业生发布需求信息,由学生报名应聘,有的委托班主任推荐,有的由单位在学校提供的毕业生自荐材料中挑选,进行考核录用。
(4)做好毕业生高校后的推荐工作。在毕业生离校前,填表收集毕业生的联系方式及就业求职意向。毕业生离校后。随时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和毕业生自荐材料与毕业生电话联系,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1.4努力抓好学生群体就生观念的教育引导和就业技巧的培锻炼
(1)举办专题报告会。为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就业指导教育直观而具有说服力,我们不定期联络往届毕业生。经常邀请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做出业绩的成才典型回到学校,向在校生讲述他们的就业体会和成功经验。同时,先后邀请一批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企事业单位派员来我校给广大毕业生作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及转变就业观念的专题报告。以不同的专题,生动地解析了毕业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他们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树立科学、务实的就业观念及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作风,调整:就业心态。勇于投入就业竞争等。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2)定期更新就业信息。我们坚持从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媒体上挑选和整理资料,定期更新就业信息发布栏。编印、邮寄就业指导学习材料,发布用人信息、招聘会信息,包括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形势的分析,典型的择业实例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
(3)开展就业咨询服务。面对学生的就业困惑和心理障碍,我们热情周到地为学生开展咨询服务,力求做到有问必答,化解各种疑难矛盾,使毕业生走出一些择业误区,及时排除不必要的思想疑虑和心理压力。
1.5树立服务意识,力成就业指导规范、有序造作
做好常规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就业指导办公室的重要职责。关系到每位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办学声誉,为此,我们力求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规范运作,具体是建好“四个库”,即毕业生生源信息库、用人单位需求库、毕业生就业去向库、毕业生档案查询库。做到“四个延伸”,即推荐方式从校内走到校外,就业工作从“旺季”延伸到“淡季”,就业指导从短期拓展到全程,就业信息由传统方式发展到网络化管理
2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体会
2.1瓴导t视,措虼得力,是做好就业捐导工作的保证
从1993年我校首次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始,学校不仅拨出专项经费予以支持,而且成立了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的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各部门协调会,部署各项工作。为争取政府的支持。校领导多次到市人事局、卫生局反映汇报,请负责同志来校检查指导,并了解情况,尽可能从配置政策上给予关注。在就业指导工作的运行过程中,涉及到人力调配、物力装备、财力投入的具体事项,学校历来实行绿色通道管理。营造宽松环境,融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多方面的积极性。学校领导的重视,为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增添了活力。
2.2加大投力度,提高赦学质量,加强,种技能培养是做糟就业捐导工作的关.
(1)加强硬件建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两高”扩招带来的中专办学的危机。学校明确提出“树名师,办骨干专业。刨名牌学校”的发展战略,先后投入2600多万元,用于加强基础建设和实践教学,先后建成了900平方米的护理实训中心、600平方米的口腔技能训练中心和拥有300多台微机的现代信息教育中心。此外,还:建成了超级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语音室、手术观摩系统和一次性容纳近700人同时上课的7个多媒体教室。
(2)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先后制定了《教师业务进修管理制度》、《各级领导听课制度》、《青年教师培训制度》、《教学检查制度》、《考教分离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综合量化考核制度》等三十余项制度。实施了“名师工程”,评选了“首席教师”,并与北京师范大学开办了有45人参加,为期2年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研究生课程班,使毕业生专业技能含量逐年提高,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近年来,学校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在计算机课不作为卫生类主干课程的情况下,积极开展计算机教学。聘请外籍教师和利用计算机中心、电子阅览室给学生提供上机操作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学校还利用与汉中市团市委合建的青少年宫对在校生开设音乐、舞蹈、美术等选修科目。开办形体训练班。举办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更新观念。左对挑战是做好就业拍导工作的有致揩能
(1)找准结合点,在工作思路上求创新。思路就是出路。就业指导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首先要解决好工作思路的创新问题。我们认为,要求得学校在办学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好毕业生在本地的就业安置问题。一是加强与政府人事、劳动、计划主管部门的联系。有计划地分批补充到人才需求缺口中去,二是主动争取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通过宣传和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乡镇中心卫生院就业或自主创业,三是在实习生中向所在实习单位重点推荐,提前介入选拔培养,形成稳定的输出通道,减少随意性。
(2)抓住侧重点,在工作部署上求突破。我校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多数学生家境贫寒,毕业时学历偏低,缺乏就业竞争实力和自主择业能力,属就业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应首先把推荐服务的侧重点进一步确定在2个定位上:一是定位于这一部分学生;二是定位于适宜这部分学生的就业单位。人的定位主要通过就业观、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去实现。单位的定位则必须避开对口就业的困难,从医学相关行业(医药、医疗器械生产和营销)及医学边缘性服务行业(医学美容、康复保健、医疗家政等)广开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
(3)把握切入点,在工作方法上求实效。就业指导要与时俱进,必须着眼于以社会稳定。以学生、家长满意为根本目标。贴近实际、尊重规律,准确把握工作切入点,确保工作的客观性、正确性和实效性。为此,对职能部门的要求较高,首先应配备精干得力的人员,大力弘扬甘于奉献、吃苦耐劳、坚持原则的精神,树立一抓到底的狠劲,一说就做的实劲,一以贯之的韧劲,不做表面文章。不搞短期行为和轰动效应。其次要建立灵活、高效的工作方法。学校定原则、给条件,部门抓落实、讲效率、多出成果,对每一项工作目标,都要选准着眼点和突破点,以局部带动全局,推进全局。
总之。我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推荐工作因起步较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的工作与社会的需要,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愿望还有较大差距。学生就业观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防范就业安置风险也是我们时刻关注的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摸索经验,探索途径。向兄弟学校学习,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使我们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逐步规范,逐步完善。以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