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课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课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陈泽红
(江干区景芳中学,浙江 杭州 310000)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不仅可以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内容、获得美感,而且能够丰富和深化阅读的内容,使读者发现和再造新的形象。本文以培养学生想象力为出发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阅读;想象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课中想象力培养的缺失
初中语文阅读课中想象力培养的缺失表现为:
1、教学方法陈旧,对文本的解读一味追求面面俱到,每个环节如蜻蜓点水般一闪而过,大大减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考试为最终目标,答案的公式化、标准化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2、课堂的按部就班,教学氛围的呆板,读写的脱节,使得学生不敢想象。
3、脱离文本或者浅读文本,只记得文章大意,使得学生缺乏细腻的体会,进而失去发展想象力的机会。
二、初中语文阅读课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一)尊重阅读体验,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
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就应认真思考并给学生创设激活其思维的环境、条件,让学生成为阅读课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要突破以语文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学生大胆思考
首先,初中生正处在人生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学生能够做到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大胆思考。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每位学生对皇帝的形象都有自己的想象模型,教师可以进一步来激发学生,让学生为皇帝画像、扮演皇帝讲话的语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其次,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学生作为接受的主体,对同一个文本会有不同的阅读体会,例如在学习蒲松龄的《狼》这一课时,一些学生会被离奇的情节所吸引,在脑海中浮现出的具体的情境,而一些学生则联想到了《聊斋志异》著作中所有的奇异鬼怪之事,呈现在他脑海中的形象就不止一个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给学生留有“想象时空”,让学生们依据个体体验来大胆思考。
2、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使其成为想象的源泉
课堂教学有时间限制和内容规定,因而不能面面俱到的给学生讲解,也无法做到每篇课文都精讲,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经典篇章中的精彩语句反复阅读,让学生体味作者语言的妙处,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实效性,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空间和想象力的源泉。例如在学习《孤独之旅》这篇文章时,学生一方面通过阅读来想象作者所描绘的芦荡的景色、文中主人公杜小康失学、远离家乡放鸭的心情,另一方面也会联想到自己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中却不好好学习。此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杜小康就在恶劣的环境下,与鸭子一起慢慢成长的独特感受,进而联想在生活上、学习上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读写结合培养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允许思想的自由,才会有心灵的解放,才能放飞想象的翅膀。反之,学生若处在模式化的课堂教学中,则不会有过多的想法和思考,因此,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思考、大胆质疑、积极探究,应该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基础前提。
1、营造课堂宽松的氛围,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丰富的想象力是建立在和谐课堂氛围基础上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才能使阅读课课堂成为学生放飞想象翅膀的平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对于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而言,更应该遵循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对气象知识做一个了解,在课堂中进行气象播报的互动教学,从而引出课文中所提到的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积雨云等知识,进而让全班同学对各种云彩进行画图并注解,这样不但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轻松学习了知识,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
2、读写结合训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读写不分家,对于初中语文阅读学习而言更是如此。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但让学生理解文意、把握了内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进而深入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体会“因文解道,因道悟文”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生命的意义》一课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要边读边想,用心探究文字中饱含着的思想感情,找出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一些学生对保尔的传世名言深有感触,被保尔高尚的人格所感动,身心也进入到了保尔的世界中;而也有同学认为当下社会已经不需要英雄主义,并表示对英雄们的豪言壮语没有兴趣。此时,笔者就以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阅读体会为例进一步开展教学,引出文章的主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并且列出了一系列问题:“你为什么而活?你又将怎样活着?”学生进行思考后能够更加深入的认识到不论我们是否处在英雄主义的社会,生命的意义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保尔的回答则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价值。
(三)有效使用教材,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想象力
叶圣陶曾这样评价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于语文课教材而言亦如此。但是语文阅读课在选材方面还存在滞后于社会发展步伐的问题,也无法涵盖各个领域的知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把“教材”当作“例子”,从具体文章的教学出发来进行拓展,一方面注重吸收现实社会的养料,另一方面从横向进行知识内容的拓宽,让学生有一个体会到阅读的开放性、综合性,让想象力有更大的纵深空间。
1、深挖文本细节,激发学生思维火花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感情写照,要真正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前提就是要充分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深挖文章的词、句、段,从而读懂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有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能够表达文章中心的文本细节,并且对细节进行反复的研读,这样既可以理解基本的语文知识,而且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例如在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全诗不但写出孤山、贾亭、水、云、莺、树、燕、花、草等景物,为读者呈现出一副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钱塘湖的春景图,而且读者也能够感受到此时的白居易在观潮时的喜悦心情。教师在教学是就需要注重由景到情的过渡,首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领会作品中所描绘的景象;其次要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里去;最后要引导学生感受白居易此时愉悦的心情,达到与作者同景同情的目的,从而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2、拓展教材内容,开发课程资源
浙江人教版教材在阅读篇章的选取上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有极高的教学价值,特别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作品,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绝佳材料。笔者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对所选的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并且专门针对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教学设计,另一方面也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拓展,积极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在分析初中第六册课文《沁园春·雪》时,如果我们的学生终日埋头于书本中,很少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诸如长城、山川、高原、冰雪及雪霁后的景色,那么就很难根据诗的内容想象北国雪景之下祖国大气磅礴的雄伟景象并体会敢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伟人豪迈胸襟。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北国雪景、万里长城、汹涌黄河等画面给学生一个大致印象,通过观看这些壮阔的景象,让学生在多媒体画面的吸引下,认真读课文,领略文中的语言文字的雄健和大气,并且结合画面提出一些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启发学生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突出语言文字的教学,从而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文章可以进行多媒体式的教学,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全文通读后,再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学生能够从文字印象直接进入文章中所描绘的具体情境,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此外,对抒情为主的体裁进行教学同样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充实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有关背景材料、作者所处的场面气氛,总之,运用多媒体介绍一下课文的创设情境,就很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结束语
语文阅读课课堂教学是沟通作者思想和学生想象的桥梁,学生在一篇篇文章的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对话,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个体心智的充实。笔者以为,只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必然能够在阅读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这是由文学的特性和学生个体的特性决定的。当学生在阅读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并自由的翱翔在想象的天空中时,阅读教学便成功了。
参考文献:
[1]龙协涛.文学阅读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田育生.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03).
[3]杨启亮.体验语文:一种教学方法结论的解释[H].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