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58次
时间:2010年9月09日 14:29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就业;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此各高校纷纷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专门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文章从就业指导的任务、内容及指导队伍自身建设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实现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了满足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我国近年来推行高校扩招政策,逐步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愈来愈受到各界的关注。200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近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68万,增幅达32%。巨大的就业压力给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已成为各高校的又一个工作重点。
一、就业指导工作任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其重点就是就业。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指导专业化和就业关系合同化的人才流动市场竞争机制。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改变过去被动接受企业上门招聘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1.广泛提供就业机会,发挥桥梁作用
胡锦涛同志指出,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要切实落实有关政策,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工作,千方百计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就业服务,鼓励大学生积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在这里,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向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及就业指导,为用人单位物色人才,为招聘代表和毕业生提供双向选择的场所及相关服务。
2.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转变择业观念
就业指导工作在为毕业生积极寻找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要重视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就业思想指导。指导工作需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帮助学生分析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及学生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信念,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职业观和择业观。
(2)创业思想指导。即指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自主创业。学校可以聘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及专家学者与大学生交流,将成功经验宣传给同学们。
(3)社会责任教育。在毕业生临毕业时,指导工作应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强化学生的独立工作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拥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和不畏困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敬业精神。
3.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协助教学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应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由就业指导中心将每年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映给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学校在专业设置、教材选用、教师授课方式及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4.参与学生职业规划,体现人文关怀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许多在校大学生感到来自家庭、社会越来越多的压力。很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没有明确的目标,对毕业后是否选择就业,选择哪种职业比较适合自己,社会上哪些职业发展空间比较广阔等问题还都缺乏准确的认识。因此,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不应赶在每届毕业生马上面临就业选择时才着手准备工作,而是尽量提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就需要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主动参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由于每位学生的性格特质,爱好特长都不同,工作人员可采用问卷调查、书面测试、座谈会等方式帮助同学们分析自己的能力优势,并结合其求职意向和其他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以提高毕业生的签约率。此项工作可从学生入学时做起,并成立职业规划咨询就等部门,负责解答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产生的疑惑,使高校的就业指导成为一项充满入文关怀色彩的工作,以竭诚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更好地完成指导任务。
二、就业指导工作内容
1.构建全员参加的就业服务体系框架
随着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数量的剧增,单靠指导中心一个部门是不能妥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学校的党政领导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把毕业生就业做为一项日常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长抓不懈。学校要逐步建立一套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体,包括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各院系教师在内的,全员参加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使毕业生就业成为人人关心,时时关注的话题。同时将指导的工作任务逐级落实到各院系,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及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尽可能地为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2.开展内容广泛的培训课程
当前用人单位较为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表现。为此,学校需要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内容广泛的培训。学校可采取讲座、座谈、报告会等形式为学生进行择业技巧、应聘心理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授课教师可以是院系的专业教师,可以是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还可以请已经参加工作、有着成功就业经验的毕业生与同学们交流心得体会。总之,指导工作需要多角度地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为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做准备。
3.与院系合作联系实习基地
目前各高校大多组织大四学生参加实习,这使许多学生找工作之前缺乏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对本专业工作更加熟悉,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岗位对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指导中心应与各院系联合,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找好实习基地,并允许想接受实习锻炼的低年级学生参加。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能力与工作要求的差距,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加强训练,另一方面也为同学们提供了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使他们将来在就业过程中占有优势,增加竞聘成功的机会。
4.建立就业服务信息网
就业指导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为了方便资料管理,及时更新招聘信息,学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专门记录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信息的网站。通过网络快捷准确地提供就业信息和相关查询,召开网上招聘会,进行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咨询指导等。同时加强毕业生的户籍档案、待就业登记、人才储备及创业帮助的数据化管理,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选才提供高效的服务。
三、指导队伍自身建设
尽管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但仍有许多院校尚未高度重视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一些指导中心人员配备不足,辅导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指导工作也是临阵磨枪,流于形式。这种不负责任的指导态度会严重影响工作绩效。事实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既需要学校重视,师生合作,也需要指导中心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优化人员结构
随着指导工作复杂程度的加深,一个学校能否出色完成地就业任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其前提就在于指导人员的构成。就业指导涉及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因此,指导人员一方面要熟悉学生工作,了解学生心理,另一方面,又要具备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并能及时接受来自社会的就业信息,掌握不同行业或职业的能力要求及发展趋势等。可以说,一支优秀就业指导队伍的成员应当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咨询和指导经验,能够担负得起为学生服务的职责。
2.加强人员培训
学校除了在指导人员的选聘上要严格把关,加强管理之外,还要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定期对指导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宣传最新的就业政策,更新就业指导观念,提升指导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学习兄弟院校成功的就业指导经验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政治稳定。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发展,是学校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高等院校只有结合国家就业政策,通过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择业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有利于高等教育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此各高校纷纷成立就业指导中心,专门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文章从就业指导的任务、内容及指导队伍自身建设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实现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了满足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我国近年来推行高校扩招政策,逐步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愈来愈受到各界的关注。200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近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68万,增幅达32%。巨大的就业压力给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已成为各高校的又一个工作重点。
一、就业指导工作任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其重点就是就业。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指导专业化和就业关系合同化的人才流动市场竞争机制。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改变过去被动接受企业上门招聘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1.广泛提供就业机会,发挥桥梁作用
胡锦涛同志指出,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要切实落实有关政策,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工作,千方百计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就业服务,鼓励大学生积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在这里,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向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及就业指导,为用人单位物色人才,为招聘代表和毕业生提供双向选择的场所及相关服务。
2.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转变择业观念
就业指导工作在为毕业生积极寻找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要重视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就业思想指导。指导工作需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帮助学生分析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及学生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信念,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职业观和择业观。
(2)创业思想指导。即指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创业的深刻含义,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自主创业。学校可以聘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及专家学者与大学生交流,将成功经验宣传给同学们。
(3)社会责任教育。在毕业生临毕业时,指导工作应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强化学生的独立工作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拥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和不畏困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敬业精神。
3.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协助教学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应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由就业指导中心将每年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映给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学校在专业设置、教材选用、教师授课方式及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4.参与学生职业规划,体现人文关怀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许多在校大学生感到来自家庭、社会越来越多的压力。很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没有明确的目标,对毕业后是否选择就业,选择哪种职业比较适合自己,社会上哪些职业发展空间比较广阔等问题还都缺乏准确的认识。因此,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不应赶在每届毕业生马上面临就业选择时才着手准备工作,而是尽量提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就需要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主动参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由于每位学生的性格特质,爱好特长都不同,工作人员可采用问卷调查、书面测试、座谈会等方式帮助同学们分析自己的能力优势,并结合其求职意向和其他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以提高毕业生的签约率。此项工作可从学生入学时做起,并成立职业规划咨询就等部门,负责解答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产生的疑惑,使高校的就业指导成为一项充满入文关怀色彩的工作,以竭诚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更好地完成指导任务。
二、就业指导工作内容
1.构建全员参加的就业服务体系框架
随着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数量的剧增,单靠指导中心一个部门是不能妥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学校的党政领导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把毕业生就业做为一项日常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长抓不懈。学校要逐步建立一套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体,包括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各院系教师在内的,全员参加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使毕业生就业成为人人关心,时时关注的话题。同时将指导的工作任务逐级落实到各院系,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及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尽可能地为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2.开展内容广泛的培训课程
当前用人单位较为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表现。为此,学校需要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内容广泛的培训。学校可采取讲座、座谈、报告会等形式为学生进行择业技巧、应聘心理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授课教师可以是院系的专业教师,可以是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还可以请已经参加工作、有着成功就业经验的毕业生与同学们交流心得体会。总之,指导工作需要多角度地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为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做准备。
3.与院系合作联系实习基地
目前各高校大多组织大四学生参加实习,这使许多学生找工作之前缺乏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对本专业工作更加熟悉,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岗位对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指导中心应与各院系联合,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找好实习基地,并允许想接受实习锻炼的低年级学生参加。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能力与工作要求的差距,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加强训练,另一方面也为同学们提供了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使他们将来在就业过程中占有优势,增加竞聘成功的机会。
4.建立就业服务信息网
就业指导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为了方便资料管理,及时更新招聘信息,学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专门记录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信息的网站。通过网络快捷准确地提供就业信息和相关查询,召开网上招聘会,进行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咨询指导等。同时加强毕业生的户籍档案、待就业登记、人才储备及创业帮助的数据化管理,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选才提供高效的服务。
三、指导队伍自身建设
尽管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但仍有许多院校尚未高度重视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一些指导中心人员配备不足,辅导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指导工作也是临阵磨枪,流于形式。这种不负责任的指导态度会严重影响工作绩效。事实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既需要学校重视,师生合作,也需要指导中心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优化人员结构
随着指导工作复杂程度的加深,一个学校能否出色完成地就业任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其前提就在于指导人员的构成。就业指导涉及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因此,指导人员一方面要熟悉学生工作,了解学生心理,另一方面,又要具备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并能及时接受来自社会的就业信息,掌握不同行业或职业的能力要求及发展趋势等。可以说,一支优秀就业指导队伍的成员应当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咨询和指导经验,能够担负得起为学生服务的职责。
2.加强人员培训
学校除了在指导人员的选聘上要严格把关,加强管理之外,还要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定期对指导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宣传最新的就业政策,更新就业指导观念,提升指导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学习兄弟院校成功的就业指导经验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政治稳定。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发展,是学校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高等院校只有结合国家就业政策,通过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择业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有利于高等教育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