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经济对重庆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发展措施
[摘要]对重庆市港口发展现状和港口吞吐量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港口经济与重庆市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港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重庆市经济的发展。应采取建设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工业体系,积极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建立以港口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体系,发展港口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功能齐全的港口群等相关措施,大力发展重庆特色的港口产业体系,促进港口经济发展。
[关键词]重庆;港口经济;经济增长 发表论文网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的一种开放型经济,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同时它又是开放经济、流量经济、关联经济和产业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临海临江优势推动港口经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内陆港口,也是依托长江水运发展起来的港口城市,充分抓住新一轮的开放机遇,加速壮大港口经济,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构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庆市港口发展现状
重庆水资源较丰富,全市现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136条航道,航道总里程4337公里,其中长江航道里程679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横穿东西的长江干线为主干、沟通南北的众多支流为基础呈叶脉状分布的航道网,能够覆盖重庆市70%以上的区、县。洪水期长江可通行4000吨级船舶,枯水期可通行1000吨级以上船舶,嘉陵江和乌江河口段可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全市港口由主城、万州和涪陵3个枢纽港区和江津、永川、合川、奉节和武隆5个重点港区及其他 12个县级港区组成。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7892.80万吨,比2007年增长22.68%,运输船舶4257艘,完成内河水运货运量6971万吨,货运周转量865.58亿吨公里。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155个。
水路客运量1578万人。
二、港口经济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港口吞吐量是反映港口经济活动和经营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它在时间上表征港口业发展的历史情况。选用港口吞吐量作为表征港口经济的特征量,选取GDP作为重庆市经济的表征量来研究港口经济对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表1 1997—2008年重庆市港口吞吐量和国民生产总值数据来源:2009年重庆市统计年鉴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重庆港口业发展迅速,从1997年的 2548.70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7892.80万吨,增长了19.90倍,年均增长10.58%,同期重庆市的GDP从360.24亿元增长到 5096.6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3.98%。港口吞吐量与GDP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用计量分析中的相关系数来量化港口吞吐量与GDP相关关系,根据相关系数的定义,设两变量x,y,则σxy=Cov(X,Y)槡VarX·Vary=Cov(X,Y)σX·σY,σxy表示X,Y的相关系数;
Varx,Var
y分别表示X,Y的方差,σx,σy分别表示X,Y的标准差。设X为港口吞吐量,Y为GDP值。根据表1数据可求得σxy=0.992,可知重庆市港口吞吐量与GDP之间相关性较强。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GDP总量与港口吞吐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再利用表1重庆市港口吞吐量和GDP数据建立一元回归模型:Y=g+aX其中Y为重庆市年GDP,X为港口年吞吐量,使用SPSS软件作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下:估计值T-检验R2 F-检验变量g 228.152 1.3650.984 632.797系数a 1.514 25.155从回归结果来看,系数a通过了不为0的概率为5%的T检验。从F检验值来看,回归方程是显著的;从R2的值来看,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也很好。从而得到回归方程为Y=228.5+1.514X。发表论文网
由此得出结论:1.重庆市港口经济与GDP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拟合优度很好,说明港口经济对重庆市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港口吞吐量每增加1万吨,GDP增加1.514亿元。
三、港口经济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
(一)港口是近代重庆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
重庆是依托长江和嘉陵江水运逐渐发展起来的商业性港口城市。明清时期,随着四川地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的迅速增长,作为四川地区的门户,重庆依托长江航运和省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了长江上游的商业中心。从1890年开始,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四川地区与外部的交往和经济联系依然是以重庆作为水陆交通枢纽,并通过长江水道实现,进一步助推了重庆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重庆成为了四川地区的商业贸易中心、工业基地、金融中心。抗战时期,重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立了以兵工、化工、机械、钢铁、纺织、食品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是大后方惟一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地位真正建立。
(二)港口经济是带动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港口连接国内外资源与市场,信息灵通,拥有港口的城市更便于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与市场,而且具有运输成本低、融资方面的便利,对工业、贸易、物流、金融等行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从世界城市发展历史来看,临港城市往往可获得优先发展。远至纽约、鹿特丹,近至上海、天津、大连等国际性或区域性中心城市,都是首先依靠发展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而兴盛的。
港口及港口经济关联性强,是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港口的发展需要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金融、保险、代理、信息、口岸相关服务的支持,同时港口的发展也将直接推动港口城市区域的道路、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区域对外开放的形象,吸引国内外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这将进一步促进港口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港口促进区域形成产业集群,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就现代港口的临港产业看,大都呈现产业集聚态势。国内外港口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作为港口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已成为驱动港口经济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
港口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港口城市作为水上货物运输和陆上货物运输的集结点,拥有更为广阔的经济腹地,具有利用外部资源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优势地位。同时,现代化港口也为本地区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通道,发挥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各种资源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降低,增强本区域的竞争优势。因而,港口使各种资源向港口及港口周边地区集中。这就促使更多的相关公司、供应商和关联产业相应集中,形成相关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产业升级。
重庆是长江上游的特大港口城市,成为直辖市以后,特别是三峡蓄水库建成之后,全市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寸滩码头一期、郭家沱重载滚装码头等一批大型化、专业化、机械化的码头建设,重庆港口生产全面大幅增长。2008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95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99万标箱。全市水路运输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占全社会运输总量的比重分别达12.34%、68.41%,居综合运输体系之首。目前,重庆市60%以上经济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沿江布局,85%以上的外贸物资运输依靠内河航运。重庆各港口区域已经成为吸引和集聚现代工业、商贸流通服务业的新的经济增长极。重庆汽车、摩托车、钢铁、冶金、装备、化工等重点企业的物资绝大部分需要通过水运实现,长江黄金水道对重庆市支柱产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庆经济发展已步入工业化中期的重工业化快速提升阶段,煤炭、金属矿石、油品、钢材等大宗原料及货物的运输将进一步增强城市经济对港口的依赖。同时,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使以重庆主城区为圆心,西至宜宾、东到宜昌的100万平方公里的港口经济腹地受益,重庆市水路货运总量的60%来源于周边省市。重庆港口作为西南地区东西向水陆交通的节点和门户,通过长江干支流与周边地区形成直接的内陆水道运输体系,并且与流域区内外的陆路、航空以及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手段结合,构成综合型交通运输枢纽,促进区域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沟通和交流,整合区域资源,强化所在区域的同质因素。重庆港口经济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增长极。
四、以港口经济促进重庆经济增长的措施建议发表论文网
(一)建设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工业体系
发展临港工业,实现港口产业化,是世界大型港口发展的重要趋势。重庆市应抓住国际国内重化工业等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延伸加快的有利契机,以临港临江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引导港口依存度高和出口导向性强的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工业和电子信息五大支柱产业向临港、临空区域布局,积极发展修造船及配套工业,吸引国内外造船业到重庆投资。围绕培育高端的出口加工功能,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附加值,大力发展低能耗、环保型、高附加值的出口加工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和投资强度,促进临港产业的集群与集聚,提高临港产业的带动力和辐射力。
(二)积极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建立以港口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体系
建设集装箱、特大件、大宗散货、滚装运输等水运物流网络,增强集装箱运输能力。积极利用铁路、高速公路、拓展货运航线,积极推进航空货运发展,建立现代化的水陆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拓展重庆市经济腹地。
以港口、机场为依托和载体,深化港口的作用,紧密围绕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大型工业企业和大型市场等物流服务的需求,加快建设临港物流园区,建成集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结点体系,构筑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使现代物流业成为重庆港口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发展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港口服务体系包括与港口和临港产业相关的商业、贸易、金融、保险、通讯以及房地产、旅游、餐饮、娱乐等服务性产业。大力引入国际转口贸易,争取建立保税区;设立贸易型企业,扩大进出口贸易。重庆市要加快培育以港口为依托的金融结算、保险、信息服务、代理、报关等服务业,重点围绕培育国际、国内中转功能,大力发展以航运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港口综合服务业。加快港口服务业的延伸,使之从单一的、局部的运输业务向综合性、大范围方向发展。发展港口配套服务业,培育港口各项配套服务业市场。加快培育以港口为依托的金融结算、保险、信息服务、代理、报关等服务业,重点围绕培育国际、国内中转功能,大力发展以航运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港口综合服务业。
(四)做强以港口为集散区的现代旅游产业
以库区生态旅游为主题,重点发展三峡观光、库区水上运动、港口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形成融观光、休闲、探险、疗养、度假于一体的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
依托库区旅游景区资源,完善主城、丰都、忠县、万州、奉节、巫山等旅游码头设施,大力发展高档次涉外豪华游轮和国内游船。
(五)构建功能齐全的港口群
重庆市港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不适应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港口数量不少,但大多没有形成规模经营,集装箱、原油、铁矿等码头结构性短缺,大型专用深水泊位不足,件杂泊位比例过大,现代化的泊位少,码头泊位的吨级结构不合理,对运输起重要作用的1000吨级以上货运泊位能力不足,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标准化的需要。发表论文网
港口功能单一,大多数港口功能仅局限于装卸和仓储,港口工业、商贸和城市开发潜力挖掘不够。要加快完成长江干线重庆段航道整治及航路改革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加大港区道路、码头、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堆场、锚地、船舶维修、燃料供应、信息服务、管理服务等后勤保障设施,全面提升各港区综合服务水平和货物通畅能力。将重庆港建成长江上游辐射西部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旅游客运集散中心、汽车滚装运输主通道,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参考文献]
[1]董洁霜,范柄全.现代港口发展的区位优势理论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3,12(2):47-51.
[2]唐秋生,余秋林.基于SWOT模型的重庆港口经济发展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2):16-19.
[3]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4李瑞红,林丽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64-65.
[5]李文荣.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J].大众科技,2006(7):185-186.
[6]李文荣.曹妃甸港口经济发展对策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2):217-234.
[关键词]重庆;港口经济;经济增长 发表论文网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的一种开放型经济,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同时它又是开放经济、流量经济、关联经济和产业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临海临江优势推动港口经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内陆港口,也是依托长江水运发展起来的港口城市,充分抓住新一轮的开放机遇,加速壮大港口经济,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构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庆市港口发展现状
重庆水资源较丰富,全市现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136条航道,航道总里程4337公里,其中长江航道里程679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横穿东西的长江干线为主干、沟通南北的众多支流为基础呈叶脉状分布的航道网,能够覆盖重庆市70%以上的区、县。洪水期长江可通行4000吨级船舶,枯水期可通行1000吨级以上船舶,嘉陵江和乌江河口段可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全市港口由主城、万州和涪陵3个枢纽港区和江津、永川、合川、奉节和武隆5个重点港区及其他 12个县级港区组成。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7892.80万吨,比2007年增长22.68%,运输船舶4257艘,完成内河水运货运量6971万吨,货运周转量865.58亿吨公里。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155个。
水路客运量1578万人。
二、港口经济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港口吞吐量是反映港口经济活动和经营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它在时间上表征港口业发展的历史情况。选用港口吞吐量作为表征港口经济的特征量,选取GDP作为重庆市经济的表征量来研究港口经济对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表1 1997—2008年重庆市港口吞吐量和国民生产总值数据来源:2009年重庆市统计年鉴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重庆港口业发展迅速,从1997年的 2548.70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7892.80万吨,增长了19.90倍,年均增长10.58%,同期重庆市的GDP从360.24亿元增长到 5096.6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3.98%。港口吞吐量与GDP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用计量分析中的相关系数来量化港口吞吐量与GDP相关关系,根据相关系数的定义,设两变量x,y,则σxy=Cov(X,Y)槡VarX·Vary=Cov(X,Y)σX·σY,σxy表示X,Y的相关系数;
Varx,Var
y分别表示X,Y的方差,σx,σy分别表示X,Y的标准差。设X为港口吞吐量,Y为GDP值。根据表1数据可求得σxy=0.992,可知重庆市港口吞吐量与GDP之间相关性较强。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GDP总量与港口吞吐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再利用表1重庆市港口吞吐量和GDP数据建立一元回归模型:Y=g+aX其中Y为重庆市年GDP,X为港口年吞吐量,使用SPSS软件作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下:估计值T-检验R2 F-检验变量g 228.152 1.3650.984 632.797系数a 1.514 25.155从回归结果来看,系数a通过了不为0的概率为5%的T检验。从F检验值来看,回归方程是显著的;从R2的值来看,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也很好。从而得到回归方程为Y=228.5+1.514X。发表论文网
由此得出结论:1.重庆市港口经济与GDP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拟合优度很好,说明港口经济对重庆市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港口吞吐量每增加1万吨,GDP增加1.514亿元。
三、港口经济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
(一)港口是近代重庆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
重庆是依托长江和嘉陵江水运逐渐发展起来的商业性港口城市。明清时期,随着四川地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的迅速增长,作为四川地区的门户,重庆依托长江航运和省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了长江上游的商业中心。从1890年开始,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四川地区与外部的交往和经济联系依然是以重庆作为水陆交通枢纽,并通过长江水道实现,进一步助推了重庆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重庆成为了四川地区的商业贸易中心、工业基地、金融中心。抗战时期,重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立了以兵工、化工、机械、钢铁、纺织、食品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是大后方惟一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地位真正建立。
(二)港口经济是带动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港口连接国内外资源与市场,信息灵通,拥有港口的城市更便于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与市场,而且具有运输成本低、融资方面的便利,对工业、贸易、物流、金融等行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从世界城市发展历史来看,临港城市往往可获得优先发展。远至纽约、鹿特丹,近至上海、天津、大连等国际性或区域性中心城市,都是首先依靠发展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而兴盛的。
港口及港口经济关联性强,是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港口的发展需要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金融、保险、代理、信息、口岸相关服务的支持,同时港口的发展也将直接推动港口城市区域的道路、机场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区域对外开放的形象,吸引国内外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这将进一步促进港口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港口促进区域形成产业集群,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就现代港口的临港产业看,大都呈现产业集聚态势。国内外港口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作为港口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已成为驱动港口经济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
港口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港口城市作为水上货物运输和陆上货物运输的集结点,拥有更为广阔的经济腹地,具有利用外部资源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优势地位。同时,现代化港口也为本地区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通道,发挥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各种资源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降低,增强本区域的竞争优势。因而,港口使各种资源向港口及港口周边地区集中。这就促使更多的相关公司、供应商和关联产业相应集中,形成相关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产业升级。
重庆是长江上游的特大港口城市,成为直辖市以后,特别是三峡蓄水库建成之后,全市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寸滩码头一期、郭家沱重载滚装码头等一批大型化、专业化、机械化的码头建设,重庆港口生产全面大幅增长。2008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95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99万标箱。全市水路运输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占全社会运输总量的比重分别达12.34%、68.41%,居综合运输体系之首。目前,重庆市60%以上经济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沿江布局,85%以上的外贸物资运输依靠内河航运。重庆各港口区域已经成为吸引和集聚现代工业、商贸流通服务业的新的经济增长极。重庆汽车、摩托车、钢铁、冶金、装备、化工等重点企业的物资绝大部分需要通过水运实现,长江黄金水道对重庆市支柱产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庆经济发展已步入工业化中期的重工业化快速提升阶段,煤炭、金属矿石、油品、钢材等大宗原料及货物的运输将进一步增强城市经济对港口的依赖。同时,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使以重庆主城区为圆心,西至宜宾、东到宜昌的100万平方公里的港口经济腹地受益,重庆市水路货运总量的60%来源于周边省市。重庆港口作为西南地区东西向水陆交通的节点和门户,通过长江干支流与周边地区形成直接的内陆水道运输体系,并且与流域区内外的陆路、航空以及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手段结合,构成综合型交通运输枢纽,促进区域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沟通和交流,整合区域资源,强化所在区域的同质因素。重庆港口经济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增长极。
四、以港口经济促进重庆经济增长的措施建议发表论文网
(一)建设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工业体系
发展临港工业,实现港口产业化,是世界大型港口发展的重要趋势。重庆市应抓住国际国内重化工业等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延伸加快的有利契机,以临港临江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引导港口依存度高和出口导向性强的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工业和电子信息五大支柱产业向临港、临空区域布局,积极发展修造船及配套工业,吸引国内外造船业到重庆投资。围绕培育高端的出口加工功能,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附加值,大力发展低能耗、环保型、高附加值的出口加工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和投资强度,促进临港产业的集群与集聚,提高临港产业的带动力和辐射力。
(二)积极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建立以港口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体系
建设集装箱、特大件、大宗散货、滚装运输等水运物流网络,增强集装箱运输能力。积极利用铁路、高速公路、拓展货运航线,积极推进航空货运发展,建立现代化的水陆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拓展重庆市经济腹地。
以港口、机场为依托和载体,深化港口的作用,紧密围绕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大型工业企业和大型市场等物流服务的需求,加快建设临港物流园区,建成集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结点体系,构筑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使现代物流业成为重庆港口经济的主导产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发展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港口服务体系包括与港口和临港产业相关的商业、贸易、金融、保险、通讯以及房地产、旅游、餐饮、娱乐等服务性产业。大力引入国际转口贸易,争取建立保税区;设立贸易型企业,扩大进出口贸易。重庆市要加快培育以港口为依托的金融结算、保险、信息服务、代理、报关等服务业,重点围绕培育国际、国内中转功能,大力发展以航运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港口综合服务业。加快港口服务业的延伸,使之从单一的、局部的运输业务向综合性、大范围方向发展。发展港口配套服务业,培育港口各项配套服务业市场。加快培育以港口为依托的金融结算、保险、信息服务、代理、报关等服务业,重点围绕培育国际、国内中转功能,大力发展以航运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港口综合服务业。
(四)做强以港口为集散区的现代旅游产业
以库区生态旅游为主题,重点发展三峡观光、库区水上运动、港口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产品,形成融观光、休闲、探险、疗养、度假于一体的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
依托库区旅游景区资源,完善主城、丰都、忠县、万州、奉节、巫山等旅游码头设施,大力发展高档次涉外豪华游轮和国内游船。
(五)构建功能齐全的港口群
重庆市港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不适应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港口数量不少,但大多没有形成规模经营,集装箱、原油、铁矿等码头结构性短缺,大型专用深水泊位不足,件杂泊位比例过大,现代化的泊位少,码头泊位的吨级结构不合理,对运输起重要作用的1000吨级以上货运泊位能力不足,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标准化的需要。发表论文网
港口功能单一,大多数港口功能仅局限于装卸和仓储,港口工业、商贸和城市开发潜力挖掘不够。要加快完成长江干线重庆段航道整治及航路改革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加大港区道路、码头、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堆场、锚地、船舶维修、燃料供应、信息服务、管理服务等后勤保障设施,全面提升各港区综合服务水平和货物通畅能力。将重庆港建成长江上游辐射西部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旅游客运集散中心、汽车滚装运输主通道,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参考文献]
[1]董洁霜,范柄全.现代港口发展的区位优势理论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3,12(2):47-51.
[2]唐秋生,余秋林.基于SWOT模型的重庆港口经济发展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2):16-19.
[3]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4李瑞红,林丽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64-65.
[5]李文荣.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J].大众科技,2006(7):185-186.
[6]李文荣.曹妃甸港口经济发展对策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2):21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