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主体性在环境创设中的体现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红星幼儿园,福建三明 366100)
摘 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表现和发展出来的功能特性,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人的发展核心和基本要求。环境创设,是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主体性;环境创设
所谓的主体性,是指主体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它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幼儿主体性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参与的密度小。不少园舍的环境创设仍以教师的意愿为主,从墙面布置到材料提供主要由教师设计、制作,仅有一些墙面的充实才留给儿童。但就是这样的“参与”,教师往往还委派中、大班能力强的儿童完成,而能力弱的小班幼儿则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这些做法使参与流于形式,必然影响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阻碍儿童的发展.
主体性的形式单一。大多数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形式仅限于美工方面的绘画、剪贴或手工制作,儿童收集的资料、积插作品、自制的材料很少用于环境布置。有时幼儿的主体性只是体现在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成为一种简单、呆板的手工劳动。
主体性的程度较浅。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儿童的主体性主要以画、剪、贴等动作形式出现,对主题设计、资料收集、材料准备等方面的参与甚少,其思维就只能局限于“老师要求我做什么”而无法主动思考“我想布置什么?怎么布置、需要哪些材料”等问题,儿童的参与停留在表面。
那么,如何让幼儿在环境创设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呢?
1 充分认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价值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作用于外界而获得的。3至6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特点是表象的,不可逆的。这一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儿童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实际就是通过自身活动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儿童参与环境创设过程中蕴藏的丰富的教育契机,更可以促进儿童自主、全面、和谐地发展。
2 让幼儿自己构思,确定主题内容
在晨间活动的时候,我告诉幼儿要布置一幅“夏天”的墙饰,让幼儿讨论:这个主题要用什么来表现?有的说:“应该有一个池塘,池塘里有荷花,青蛙在荷花上跳来跳去”;有的说:“应该有大树,蝉在树上叫个不停”;有的说:“还要有太阳,夏天可热了”;还有的说:“还要有小朋友在树下做游戏”……经过老师的细心引导,幼儿构思了一幅美丽的夏天画面。这样确定墙饰主题内容,幼儿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设想,而不是只依赖老师的设计,只单纯照搬老师的想法,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3 让幼儿自己选择、制作活动材料
在组织幼儿讨论墙饰主题内容的时候,让幼儿自己选择、制作活动材料。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太阳可以用布来做、树可以用挂历纸来做、蝉可以用手工折、池塘里的蝌蚪可以用瓜子壳、花和蝴蝶可以用糖果纸折”……幼儿把老师平时用来布置环境的材料、技能都说出来。它一方面为儿童提供了更广阔的参与空间和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创设环境的负担。这不仅能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引导儿童参与环境创设上,更能使儿童与环境之间增添一份情感的交流,架起一座互动的桥梁。同时,儿童有着不容低估的巨大才能,完全能够自己制作活动材料。如小班儿童搓的纸团、中班儿童折的飞机、大班儿童画的棋盘,都是绝好的活动材料。
4 让幼儿自己动手,参与布置环境
在活动中,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帮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工,有的布置“池塘”,有的制作“大树、花草”等背景,有的制作“太阳”,有的粘贴,有的折纸,有的剪图案,等等。擅长画画的小朋友画画,擅长折纸的小朋友折纸,能力较差的小朋友也帮忙涂色和剪图案,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动手参与。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半日活动,幼儿布置成功了一幅“夏天”的墙饰。画面虽不如教师自己布置的,但一样色彩鲜艳、内容丰富,也体现了幼儿的各种技能。幼儿也为自己能做出这幅美丽的墙饰而自豪。
5 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必要的帮助
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儿童由于受到自身知识经验的影响、条件技能的限制,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此时,教师切不可取而代之,而应在尊重儿童意愿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适时地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必要的帮助,否则,只能事与愿违,剥夺儿童发展的权利。
6 增添画面内容,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墙饰布置好后,经常要进行修补,增添更换画面的内容。如利用幼儿的手工作品,及时地贴到墙上,更增添了幼儿对环境布置的兴趣。
幼儿每次手工作品,我都从中挑出一些贴在画面中,告诉幼儿“这是某某小朋友的,他这次作品做得好,有进步了,所以被大家选上贴在画面上”。真没想到,这比奖励小红花的效果好得多了,孩子们认真评选,也争取要让自己的作品上墙啬,这方面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7 为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儿童提供参与的机会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便是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个体生活环境和知识经验的不同,在发展的速度上也是存在差别的。需要教师根据大、中、小班儿童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宜的参与目标参与方式和评估标准,使每个年龄班的儿童都能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如,同样是引导儿童为秋天的“树妈妈”添叶片,小班儿童可用手掌印画,中班儿童可捡落叶粘贴,大班儿童可以是自已制作落叶。教师应尊重每个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速度,允许他们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环境创设,应灵活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形式给予启发、支持和帮助,促进在儿童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
可见,利用我们周围的环境布置,教育幼儿,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从主题内容的确定、材料的收集到制作的过程修补,都应该尽量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晓燕 .3—5 岁儿童独立性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D]. 辽宁师范大学,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