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中学化学课堂探究
新课改下的中学化学课堂探究
陈鹏腾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福建安溪)
【摘 要】新《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贯穿于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体现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上,指出了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解决化学问题,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研究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探索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切实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新课改 化学课堂
新《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贯穿于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体现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上,指出了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解决化学问题,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研究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去实现、去完善。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使学生真正融入知识的海洋中,从而发现新的知识,更好的为社会培养知识性人才。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化学教学应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相结合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探索隐藏在化学现象背后的化学规律,通过从自然、生活到化学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观察生活中许多铁制容器生锈现象,告诉学生每年因生锈造成钢铁的大量损失,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钢铁生锈的原因,找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带来极大的危害,学习了酸碱度和 PH 值以后,组织学生对酸雨的成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提出问题、取样、测定雨水的 pH 值和记录数据,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根据本地的实际探究各种可能的原因,加深对 PH 值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用途的认识。。
(二)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地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科书等文字教学资源,同时辅助以音像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如 :通过录像观察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操纵技术”
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科学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仪器的发明,对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奥秘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加深理解原子及原子结构的知识。在进行环境保护内容教学时,教师可提出一个明确的主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阅、收集相应的资料,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一种主动探索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发扬“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创新精神,大胆向老师置疑提问,敢于对课本, 对参考书提出疑问,“吹毛求疵”列举课本实验原理、过程、仪器的缺点,积极探索设计新的方案。对于有质量的提问,教师最好不要直接回答,而是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从侧面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开拓思路,引导学生参加课堂研讨,从根本上帮助学生释疑。有些问题如在课堂不能解决可延至课后,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或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机渗透在生活之中,而且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升华。
三、通过实验教学,指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做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化学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新体验、新感知。
例如我们在必修 1中学习元素化合物中可以设计一些探究实验 :对于 CO32- 和 HCO3- 结合 H+ 能力,甲认为 HCO3- 结合 H+ 能力强,理由是在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碳酸氢钠固体中产生气体速率快;乙认为 CO32- 结合 H+ 能力强,理由是在同一温度下同浓度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 pH,前者大于后者。可以启发学生设计实验 :取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碳酸钠的碳酸氢钠溶液放入同一试管中,再滴加盐酸,如果马上有气泡产生,则是 HCO3- 先结合 H+ ;如果是滴入一定量盐酸后才产生气泡,则是 CO32- 先结合 H+。
四、改革化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随着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让科学探究走进课堂,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根本之路。
我们要努力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应随着教学诸要素的变化以及教学思想的发展与更新而不断地调整、充实和更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积极探索符合教学实际的合作教学方法、策略和模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俞群祥.新课程带来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变化[J].课程改革研究,2007(7)
[4]张海天.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圈,2007(21)
[5]马宏佳.化学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