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陈双丽
(渭南市杜桥中学,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 要:构建高效课堂,老师首先应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其次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中心,做好导学案的设计,“独辟蹊径”地备课,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师素养;导学案;备课;创设情境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首先应理清高效课堂的内涵。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
近三年来,我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具有现实性,实用性,高效性,同时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就语文学科对构建语文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教师应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写作,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传统语文教学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当有一桶水。”很多教育者对此话大多持批评的态度。这句话传达的教学理念是单向的“给予式”的,这种教学理念当然是偏颇、落后的。但这话所传递的教师应具有更多的知识容量这一信息是永远都不会落后的。语文教师的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一定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教师拥有更高的语文素养,才可能对教材理解的更深刻、更全面,才能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形成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讲授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如果一味的告诉学生浩然之气就是正义、正气、道义等等,学生的理解只会停留在这些概念上。而教师如果能补充具体的事实,那么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到位深刻。西汉将军霍去病“匈奴未死,何以为家”的思想,精神,戎马一生,战绩赫赫,战死他乡,终年24岁;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英雄气概,打击了匈奴的势力,恢复了西域同内地的联系;宋代的辛弃疾“男儿到死心似铁”的不屈意志,为收复失地奔走、奋战了一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为后人所传颂……
教师如果没有一定阅读量的支撑,对“浩然之气”自然无法准确解读,当然也就无法引导学生很好的领悟这种精神了。
二、“独辟蹊径”的备课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书大致翻翻,按照教参书照本宣科的备课,然后勇敢的走进课堂,对课堂毫无敬畏之感。而现今的学生几乎每人都有参考书,教师按照教参书的设置提问,学生按照参考书回答。直接的、机械的提问,无思维过程的回答,共同构建了毫无生机的课堂。而“独辟蹊径”的备课则能带来深刻而富有生机的师生对话。这里所说的“独辟蹊径”不是为了追求“独特”而去追求“独特”,应是教师对文本进行的合理且富有个性的解读。
仍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为例。如果按照教参,就是先讲一,然后是二三。而我在备课时,从第二则中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又能很好的将第一则和第三则带动起来,使得整篇文章很好的成为一体,思路也十分的顺畅;同时我还发现,本篇文章对学生的议论文的写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我把教学的重心之一也放在作文的教学上,以此为范文让学生很好的了解了议论文写作方法及要点。
“独辟蹊径”是很好的规避某些教师不认真备课、肤浅上课的好方式。因为只有认真深入的研读文本,才有可能产生“独辟蹊径”的灵感。转贴于 中国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良好情境的设置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满学习兴趣的课堂才可能是高效的课堂。
讲授《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特意给学生一句话让他们翻译-------“生丈夫,生女子”,学生积极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课堂气氛也因此很活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关于导学案的设计
很多学校在推进教学改革的探索中,都使用了导学案,对于导学案的使用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由此产生了不小的纷扰。我导学案的最大功用应体现在学生的预习环节。从前语文的预习大多是划好小节和字词、熟悉一下课文内容、研讨几个小问题,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是粗糙的,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当然更粗糙。而中学阶段的文章信息容量较大,学生如果课前对课文没有较好的感知,那么课堂上师生对于文本的解读自然就是囫囵吞枣了。而导学案可以把学习的任务细化,更好的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导学案的设计一般完成两个任务:
1、把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设计出来,使学习任务更具备可操作性。
2、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授学生之“渔“。
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能够较充分的预习文本,为高校课堂的构建做好了必要的课前准备。
五、注意“讲练“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师满堂灌,一家言,独角戏;而实行新的课堂模式后,能够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更重要的是以前部分教师喜欢把训练的时间安排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致使学生课余大量的时间埋在大量的作业中不能自拔,教师课余的大量时间消耗在作业的批阅上、精神疲惫。学生和教师就在这样恶性的循环中失去了学与教的兴趣。孰不知,课堂是最佳的训练时间。每节语文应当留有当堂练习的时间,这一定是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霍玲.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
[2]于丹.于丹<孟子>心得[M].
[3]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