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对《兰亭集序》文学鉴赏

热度0票  浏览134次 时间:2019年10月29日 14:15
 朱泌霓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
【摘 要】《兰亭集序》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拥有颇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同时也有着很深的文学与哲学价值,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文章短小精悍,主题鲜明、深刻,胸襟豁达,富有极高的启发性。
【关键词】精神;感慨;乐趣;美景
! ! ! ! 在雕辞琢句,追求骈俪文风的魏晋时代,《兰亭集序》以清新自然的风格独行于世,行文自然质朴,不加雕琢,体现了他的个性。 全文叙议有机结合,情景水乳交融,吐露胸怀率真自然,令人耳目一新。 用笔激而不浮,悲而能壮。文章结构严谨,衔接合理,语言洒脱流畅,朴素简洁,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世殊事异”“不知老之将至”等,犹如信手拈来,令人倍感亲切。 让人读来如在目前,如临其景。
《兰亭集序》是天命之年的王羲之在兰亭风雅集会上,酒酣之时趁兴为《兰亭集序》作的序,但是纵观全文,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此篇文章重心并非在叙述这次集会本身,而是作者在借题发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生命的一种见解。
《兰亭集序》全文共五段。 文章前三段描写的是聚会的场面,主要以写景叙事为主, 而后两段写的是由宴集本身而产生的一些感想,重在议论抒情。从文章的艺术氛围来看,前三段是温和明丽,后两段写出的是一种悲远怆然, 这样前后明显的反差也许会让很多读者觉得困惑。 一段欢乐和谐的氛围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以“死生亦大矣”的沉痛咏叹,表面上似乎是有不可理喻,但是细细研究领悟其实不难发现文章的前后两部分是紧密联系不可分裂的。正因为有前文的“乐”才有后文的“痛”,有前文的“喜”才有后文的“哀”。
《兰亭集序》的前三段文字,展示了暮春时节、山水掩映之下,一群志趣投合,少长融怡的文人雅士共聚一亭,饮酒赋诗、悠游行乐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如同一幅以山水为背景的人物画,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让后世读者也能感到此情此景“信可乐也”。
前三段主要突出的是一个“乐”,有人际和谐的“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之乐;有畅所欲言、倾诉衷肠的“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之乐;有释放感官,思接千里,神游万物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之乐,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这一切的“乐”又恰与时光的华年、山水的美景融为一体,这实在是人生之乐,似乎是抛弃世俗,只管沉浸在自己的人生快乐当中。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当读者正身临其境的沉迷于作者的美景与热闹和谐的快乐景象当中的时候,作者画风一转开始了后文的“哀”。
作者又为何如此,也许很多读者会认为这是乐极生悲,其实不然,我认为作者的“哀”一方面是“老之将至”而“感慨系之”,另一方面痛人生“终期于尽”。“老之将至”表面说的是生命短暂,但前文还有两个字“不知”——“不知老之将至”。这样联系起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写当人们完全沉浸在欢乐之中时,就不会觉察到衰老悄然而至,写的是人在感到高兴和满足时的一种情景。这样写并不是否定人生追求快乐的合理性,而是极言人处在快乐时忘怀一切的情景。“感慨系之”与下文的“以之兴怀”是遥相呼应的,可以将其与“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相互联系起来。很多读者认为这些说的都是当一些让人欣悦的美好事物成为过去式只能作为怀念的时候心里的一种感伤。但我认为,谷关任何事物,喜也好,悲也罢,这些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都将会过去,但我们怎么能只剩下伤感。当那喜欢的人或者事成为过去,日后我们回想起来,也还会清晰的记得哪些让我们为之疯狂的人和事,作者亦如此,兰亭聚会时那流觞曲水、茂林修竹间那青翠意蕴、仰观俯察时的万丈豪情,作者又何曾忘记。 所以说“感慨系之”也好,“以之兴怀”也罢,实际上也可以是对那过去的美好时光、欢乐情绪的怀念和追忆。 谈及作者的“终期于尽”,表面上看见的是作者心中的一种悲凉,生命终有完结的一天,怎么会不令人心伤呢。可是文中还说“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生”是可贵的也是有价值的,而“死”便意味着你不能再享受这一份可贵的独有的快乐,在这次天朗气清的兰亭集会中,他由广阔的自然想到了人生,大自然生生不息,而人的寿命却有限,作者的这份“哀”其实是对生命的一种爱惜,一种挽留和一种警醒。 作者在作此文时已有 50 多岁,在当时可算高龄,他对生死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对死亡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的思考闪烁着智慧与哲理的光芒。
综观全文,王羲之从来就没有得出人生是悲观的结论。 作者是睿智的,他知道生命虽然短暂,却是有价值的是快乐的。 此文融入了叙“乐”叹“哀”的感慨,叙“乐”是为了尽兴的讴歌人生的快乐,叹“哀”是庄严严肃的阐述人生意义,叙“乐”是单纯的为了引出“哀”,“哀”是“乐”的必然发展趋势,这样一来,便可以清楚的看到文章中的“乐”与“哀”两者之间的联系了。“乐”是为了人生的美好而乐,“哀”是因为不能长久的拥有这份人生的快乐而哀, 哀与乐相互依存。 这“哀”?与“乐”?之间的联系正凸显出王羲之等魏晋时人对人生的自觉、对生命的执著。
《兰亭集序》一文蕴含着王羲之独特的哲学思想,受时代的局限,这些思想既有合理的成分,也有诸如“修短随化”和及时行乐的消极因素,这是难以苛求的。虽然文中体现的人生观虽不纯粹,却真实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艰难的生活现实。 在现实中无力抗争动荡的社会现实,无奈死亡的不期而至,在精神上却始终追求自由达观,这是魏晋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而全文这种思考,也升华了作品主题,给人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兰亭集序》文质兼美,具有较高的文学和哲学价值,“书如其人,心正笔正”, 王羲之用书法艺术让我们看到了晋人以新鲜活泼自由自在的心灵领悟这世界,使触着的一切呈露新的灵魂,新的生命。王羲之不仅以他的书法名扬后世,他的文学才能,也同样值得我们敬佩,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已经成为可观可鉴的实实在在的中华民族之精神。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