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着力构建农民工党建工作模式 ——构建农民工党建工作模式管见
摘要: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通过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党建工作,着力构建农民工党建工作模式。
关键词:党的十七大 工作模式
一、为什么要构建农民工党建工作模式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新兴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党建工作,探索构建农民工党建工作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十七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农民工总数已经达到2亿左右,占全国工人总数的一半以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农民工,通过自己的劳动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繁荣,理应成为党团结的对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普通存在农民工党员参加活动难、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难、农民工党员发挥作用难、在农民工群体中发展党员难等问题。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党建工作,是保持农民工党员群体先进性的客观需要,是壮大工人阶级队伍、提高党的影响力的现实选择,是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把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这个群体当中,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引导并帮助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贡献力量。
(二)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十七大报告多次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就是农民变城镇居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身连着城乡,利连着城乡,是城乡统筹最直接、最现实的结合点。农民工进城为城市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又把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管理和观念,嫁接到农村地区,为促进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农民工外迁的同时,他们的打工收入大部分返回到农村,起到了间接反哺农业和农村的作用。还有很多农民工回乡创业,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党建工作,推动解决劳务经济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报告中共有七处提到“和谐社会”这一概念。农民工是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产物,由于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长,各项制度和配套措施没有及时有效跟上,引发了一系列的农民工问题。广大农民工为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很多农民工长期处于社会的低层,属于弱势群体,基本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成为了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外出的农民工多数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致使发生劳资纠纷时,要么默默忍受,要么走极端,形成了对社会稳定的冲击波。这些现象,需要充分利用党建工作优势有效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以此巩固社会和谐的基础。
二、怎么样构建农民工党建工作模式
构建农民工党建工作模式,必须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劳务经济的发展,在“建、管、帮、带”四个字上下功夫。
(一)抓住一个“建”字,切实做到农民工党员聚集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要按照十七大报告中“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的要求,着力建设好农民工党组织。一是依托劳务输入基地建立农民工党组织。着眼已建立的劳务输入基地的农民工流动性相对稳定的特点,在当地建立农民工党组织,就地从农民工党员中选择素质高、有党务经验的同志担任党组织负责人。二是依托外地公司建立农民工党组织。凡是吸纳农民工较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外地公司,则依托该公司建立党组织。三是依托驻外机构建立农民工党组织。在驻外机构所在地农民工党员较多的,可依托该机构建立农民工党组织,由该机构中的党员干部担任负责人。
(二)突出一个“管”字,切实做到农民工党员在哪里,党组织管理就跟到哪里。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按此要求,一是推行建档立卡制度。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及时建立外出农民工党员档案,将外出农民工党员的基本情况、外出时间、所从事的职业、流出地址、联系办法、组织关系接转、参加组织生活等情况,一一登记备案。二是坚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对流出县外在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相对较长但暂时无法接转组织关系的,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三是推行组织关系接转制度。对外出6个月以上、地点相对固定的,将其组织关系及时转至所在地方或单位的党组织,参与当地组织生活。四是确定专人联系制度。凡是有外出农民工党员的支部,要求支部成员按照分工与外出务工党员结成对子,负责定期与其联系,了解其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五是建立培养制度。把党员培养成优秀外出务工能人,把外出优秀务工能人培养成党员。同时,还要改革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比如建立“农民工党员之家”网站等,力争将所有农民工党员纳入有效管理。
(三)立足一个“帮”字,切实做到农民工在哪里,党组织的帮扶就到达哪里。十七大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按此要求,我们要始终把发挥好党组织在劳务经济发展中的服务引导作用作为加强农民工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使农民工党建工作在促进劳务产业的健康发展方面起到良好的保证作用。一是组织开展培训。输出地主要依托县、乡党校和各级劳务技能培训中心,有计划地对外出务工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外出农民工党员掌握1-2门职业技能,不断增强他们带头创业和带动就业的能力,进而靠党员的形象打造劳务经济的品牌。输入地重点依托外出农民工党组织和输入地培训机构,加强对农民工党员的政策、法规及市场经济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促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保护自身权益,不断提高外出农民工党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开展信息服务。在县、乡设立劳务输出办公室的同时,各村党支部成立劳务输出联络站,配齐联络员,负责同劳务党支部的联络工作,采取三级组织收集信息、利用能人传递信息、依靠亲友传达信息、劳务市场寻找信息和劳务输出人员反馈信息等方式,充分发挥各层次信息网的职能作用。三是开展维权服务。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十七大报告中“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要求,围绕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医疗保障、安全生产等环节,充分利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开展维权活动,使农民工的相关权益得到组织保障。四是解除后顾之忧。各级党组织要采取结对帮扶等方式,切实解决外出农民工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安心在外务工创业。
(四)着眼一个“带”字,切实做到农民工党员在哪里,带头和带动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要按照十七大报告中“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民工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头和带动作用。一是在农民工党员务工所在地,广泛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做实事、比贡献”等活动,引导农民工党员做遵纪守法、文明务工的带头人,使外出农民工党员时刻不忘党员身份,树立良好的形象。二是重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党员带头外出务工创业,带领群众外出务工创业。三是通过乡情亲情感召、优惠政策吸引、创业项目驱动等措施,引导、激励外出农民工党员中的成功人士带头返乡创业,为家乡建设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