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切实做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27次
时间:2010年8月25日 16:29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搞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对从业者的索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因此,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就业质基的好坏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在就业指导的功能和内容上: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就业指导的内容主要是对就业形势进行介绍。对就业政策、规定进行诠释,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联系企事业单位到学校进行招聘活动等。而就业指导的内容应包括:政策指导、思想指导、技术指导和信息指导。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学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方面,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2.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上: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大会灌输,即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具体表现为:第一,形式单一,学校对学生所做的就业指导工作仅在入学时的一次专业介绍、教学计划中增加一门就业指导课程和最后毕业前的一些面试等方面技巧的介绍;就业指导课程大多缺乏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指导、择业心理调适和引导;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等参观学习少、实战演练少。第二.专业介绍不到位。泛泛的专业介绍致使不少学生不清楚所学专业人才规格要求,不知道自己要“学会什么”,“能做什么”,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趋向和具体岗位。第i,就、指导工作缺乏自我完善机制,就业指导中心非常注重就、信息的收集和统计,但缺乏对企业用人策略和倾向性的分析,分析结论未能及时反馈到各系部;就业指导相关部门信息不能共享互补,导致工作重复;指导工作缺乏个别指导,总体效果甚微。
3.在就业指导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上:尽管目前高职院校都设立了指导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机构,但由于指导思想、体制、人才的束缚,很难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11作。事实上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由于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问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而且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目前,根据教育部倡导的“全程指导”精神,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决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求职、找工作的过程,也绝不应当只停留在学生毕业这一个环节,而应该贯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段实施,连续进行。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总的来说,应该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教育、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心理辅导等。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1.就业观念指导。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关键,高校职能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全体教师要将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解释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不再是计划体制下的“宠儿”,毕业时需要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成为普通劳动者。但当前仍有部分毕业生,特别是家长,就业观念落后,思想认识上依旧残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深深烙印,就业观念上仍存在着“包分配”、“包当干部”的意识,就业态度上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工作选择上存在着“高、大、铁”(高待遇、大公司、铁饭碗)的倾向。通过就业观念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使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评价体系,转变就业观念,克服“等、靠、要”的就业态度,树立竞争就业,自主就业的意识,实现从“精英学子”到“普通员工”、从等待就业向自主创业等一系列就业观念的转变,特别是高校的职业指导要在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有所突破,通过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教育,使大学毕业生能够实现自主创业、自谋发展。
2.择业心理辅导。择业心理辅导是运用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手段,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常识、自我认知、择业决策、就业准备、面世技巧和事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启发大学生自助的过程。在职业咨询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心理辅导方式:一是问题解决式择业心理辅导。学生因缺乏有关个人的环境的信息而产生问题,指导人员通过提供有关信息,澄清问题,协助学生处理特定的事情或作出决定。二是能力培养式择业心理辅导,这种心理辅导不仅在于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其他适应能力,为大学生未来自行解决职业问题创造条件。三是职业发展式心理辅导。学生在了解自己的特点和职业要求的基础上,借助职业指导的帮助,选择一项既适合自己特点又有可能获得的职业。指导人员除注重各种决策技巧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外,结合心理测量软件“职业能力倾向”进行测试,对大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进行心理分析,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将职业选择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四是自我发展式心理辅导。这种心理辅导方法重视个人内在品质的发展与完善,不是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培养他们能动的自我价值观。
3.就业形势与政策指导。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压力,让学生明白就业是自己的事,就业过程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是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帮助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掌握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掌握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规定,明确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学校还须通过各种市场活动和就业网站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真实可靠的信息与资料。
4.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有关素质测评系统的应用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帮助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让学生明白社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大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能力与素质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帮助学生探讨培养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5.求职技巧与法律知识指导。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就业过程各个环节的技巧指导与训练。让大学生掌握正确求职的技巧与方法;通过就业法律知识的指导,让大学生了解或掌握国家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在就业过程和今后的工作中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6.大学生就业咨询指导。第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在择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辅导,把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点,以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的就业,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确定专业走向和择业目标。从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业部门就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帮助学生对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做出评价,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和职业的定向;进入就业阶段,通过咨询方式与学生面谈,着重指导学生选择薪水高而又有发展前途和有意义的职业,而不是盲目选择高薪职业。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培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最后,举办各种就业实习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熟悉社会的机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协助学生走近社会、了解工作环境、发掘职业潜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我们在丰富发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内容的同时,必须注意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总之,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中的大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及教师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实践和创新逐步建立起适合高职生特点的就业指导工作新机制,才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论文摘要: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搞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对从业者的索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因此,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就业质基的好坏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此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在就业指导的功能和内容上: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就业指导的内容主要是对就业形势进行介绍。对就业政策、规定进行诠释,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联系企事业单位到学校进行招聘活动等。而就业指导的内容应包括:政策指导、思想指导、技术指导和信息指导。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学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方面,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2.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上: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大会灌输,即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具体表现为:第一,形式单一,学校对学生所做的就业指导工作仅在入学时的一次专业介绍、教学计划中增加一门就业指导课程和最后毕业前的一些面试等方面技巧的介绍;就业指导课程大多缺乏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指导、择业心理调适和引导;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等参观学习少、实战演练少。第二.专业介绍不到位。泛泛的专业介绍致使不少学生不清楚所学专业人才规格要求,不知道自己要“学会什么”,“能做什么”,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趋向和具体岗位。第i,就、指导工作缺乏自我完善机制,就业指导中心非常注重就、信息的收集和统计,但缺乏对企业用人策略和倾向性的分析,分析结论未能及时反馈到各系部;就业指导相关部门信息不能共享互补,导致工作重复;指导工作缺乏个别指导,总体效果甚微。
3.在就业指导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上:尽管目前高职院校都设立了指导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机构,但由于指导思想、体制、人才的束缚,很难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11作。事实上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由于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问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而且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目前,根据教育部倡导的“全程指导”精神,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决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求职、找工作的过程,也绝不应当只停留在学生毕业这一个环节,而应该贯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段实施,连续进行。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总的来说,应该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教育、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心理辅导等。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1.就业观念指导。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关键,高校职能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全体教师要将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解释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不再是计划体制下的“宠儿”,毕业时需要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成为普通劳动者。但当前仍有部分毕业生,特别是家长,就业观念落后,思想认识上依旧残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深深烙印,就业观念上仍存在着“包分配”、“包当干部”的意识,就业态度上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工作选择上存在着“高、大、铁”(高待遇、大公司、铁饭碗)的倾向。通过就业观念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使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评价体系,转变就业观念,克服“等、靠、要”的就业态度,树立竞争就业,自主就业的意识,实现从“精英学子”到“普通员工”、从等待就业向自主创业等一系列就业观念的转变,特别是高校的职业指导要在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有所突破,通过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教育,使大学毕业生能够实现自主创业、自谋发展。
2.择业心理辅导。择业心理辅导是运用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手段,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常识、自我认知、择业决策、就业准备、面世技巧和事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启发大学生自助的过程。在职业咨询过程中,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心理辅导方式:一是问题解决式择业心理辅导。学生因缺乏有关个人的环境的信息而产生问题,指导人员通过提供有关信息,澄清问题,协助学生处理特定的事情或作出决定。二是能力培养式择业心理辅导,这种心理辅导不仅在于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其他适应能力,为大学生未来自行解决职业问题创造条件。三是职业发展式心理辅导。学生在了解自己的特点和职业要求的基础上,借助职业指导的帮助,选择一项既适合自己特点又有可能获得的职业。指导人员除注重各种决策技巧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外,结合心理测量软件“职业能力倾向”进行测试,对大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进行心理分析,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将职业选择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四是自我发展式心理辅导。这种心理辅导方法重视个人内在品质的发展与完善,不是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培养他们能动的自我价值观。
3.就业形势与政策指导。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压力,让学生明白就业是自己的事,就业过程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是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帮助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掌握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掌握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规定,明确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学校还须通过各种市场活动和就业网站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真实可靠的信息与资料。
4.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有关素质测评系统的应用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帮助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让学生明白社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大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能力与素质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帮助学生探讨培养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5.求职技巧与法律知识指导。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就业过程各个环节的技巧指导与训练。让大学生掌握正确求职的技巧与方法;通过就业法律知识的指导,让大学生了解或掌握国家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帮助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在就业过程和今后的工作中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6.大学生就业咨询指导。第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在择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辅导,把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点,以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的就业,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确定专业走向和择业目标。从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业部门就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帮助学生对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做出评价,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和职业的定向;进入就业阶段,通过咨询方式与学生面谈,着重指导学生选择薪水高而又有发展前途和有意义的职业,而不是盲目选择高薪职业。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培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最后,举办各种就业实习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熟悉社会的机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协助学生走近社会、了解工作环境、发掘职业潜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我们在丰富发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内容的同时,必须注意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总之,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中的大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及教师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实践和创新逐步建立起适合高职生特点的就业指导工作新机制,才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