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QC小组活动如何才能持续蓬勃发展
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提出“21 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他的这一观点,鼓舞着广大质量工作者为创造高质量的人类社会而努力奋斗着。
作为质量管理基础和支柱之一的QC小组活动,它已经历了二十几个春秋。QC小组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了大家在平凡岗位上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
QC小组活动已经逐步成为企业调动人的积极因素的有效方法,成为全员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形式,成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改善企业质量文化的有效途径。它为促进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在QC小组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滑坡,存在问题较多。特别是QC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活动困难,甚至被冷落。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是QC小组活动自身存在一些不足,二是QC小组活动外部环境欠缺。作为质量管理人员我们应当研究探讨QC小组的内在问题和外部环境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这样才能保证企业QC小组活动长盛不衰、健康地蓬勃发展。如何才能作到这一点,笔者认为:
一、积极为QC小组营建一个和谐、宽松的活动环境GB/T19004-2000 中 4.0 指出:“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和壮大,要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并不断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就必须实施连续不断的质量改进。实践证明,QC小组活动是企业内部质量改进功不可没的主力军,它充分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的特点,它是质量改进的主要方法之一。
QC小组活动要健康正常地发展和不断壮大,离不开企业良好的质量改进环境。营建一个良好的企业质量改进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许多方面。其中领导与奖励对QC小组活动正常发展影响较大。
1.领导与QC小组活动
企业中QC小组活动是否能广泛地开展,关键看企业领导自身的素质和是否相信和依靠职工办好企业,是QC小组生存发展的关键。如果领导对基层员工的能力信任度不够,在改进和资源保障方面缺乏力度,那么质量改进活动就难以正常进行。GB/T19004.4中指出“领导者应当创造并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这说明创造一个好的质量改进环境是领导者的职责,应当为质量改进活动(包括QC小组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应当激励、鼓励并承认员工的贡献,应当提供和支持对全员的质量教育和培训。但在许多企业中,并非领导者都能认识到他们自身在质量改进中的地位。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它强调团队精神。企业的领导者应当是追求不断改进质量的团队带头人。企业领导只有热情支持职工的质量控制和改进工作,QC小组获得所需要的资源配备,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特别是领导如果能亲自参加QC小组活动,那将是对QC小组成员最大的鼓励,也是企业领导对QC小组认可的最佳表示。而事实上,在许多QC小组活动中并未有领导参与;有些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挂领导其名,但实际并不参与具体活动;还有的领导对QC小组活动很少过问,更谈不上支持。这种现象在多种经营企业表现较为突出。
2.奖励与QC小组活动
对 QC 小组成果的表彰和奖励是对质量改进认可的企业行为。GB/T19004.4也指出“通过对质量改进工作的认可来鼓励与质量改进所需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相一致的行动。”因此,对参加创造成果活动人员应当得到合理的奖励。对于优秀成果的人员可以树样板、树标兵或其它奖励。QC 小组有攻关型、现场型、管理型和服务型。只要是现场生产中遇到的薄弱环节,只要是现场工人通过开动脑筋想办法,自己动手去解决的问题,都应当视为QC小组成果,给予辅导扶持和奖励。这种情况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兑现。这种非认可的态度往往使小组成员产生一种无名的愤慨。使QC小组活动失去外界驱动力,挫伤了那些勇于实践的QC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作为质管工作者我们要用行为科学的观点区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把行为科学的成果激励理论和过程激励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入到质量管理当中,在认真执行对QC小组奖励制度的同时,尽量地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以多种类的形式正确评价每个小组的行为表现和工作成果,为长期坚持不懈开展质量活动小组注入动力。从而促进小组活动的良性循环。同时,也要对优秀管理者进行奖励,使QC小组活动受到更广泛的支持。
综上所述,营造企业良好质量改进环境是保证QC小组活动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良好的企业质量改进环境,应当始终强调质量改进是从领导到全体员工每一个工作的一部分。落实领导的职责和实现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认可是关键要素,应当引起企业领导和质量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对症解决QC小组中的不足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QC小组活动外部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内在问题如不能有效克服,必然会导致QC小组活动平平淡淡、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甚至夭折。对此,我们应当处理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1.解决重视抓典型,忽视抓普及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单位在开展QC小组活动时,通常只注意选择一些工作基础好、职工素质高的QC小组作为典型来开展活动,以便通过这些小组取得更高的荣誉和成绩。这些做法带有普遍性,本无可厚非。应该指出的是典型小组毕竟是少数,他们年年先进,而各级优秀小组的名额年年几乎不变,这就必然封闭了其它小组向更高层次进取的渠道,这是不公平的。久而久之,必然使这些小组意识到无论如何去努力也难以实现争取更 高荣誉的目标,势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消弱他们的斗志,直至对QC小组活动心灰意冷,退出这个阵地。这就违背了全面质量管理“三全一多”活动的宗旨。为克服这种倾向,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氛围,笔者认为应当改革评审的模式和有关规定,变整体评审为分类评审,要求每个小组每年要有新人参加,每年要以新面孔发布成果,统计工具运用要用进的方法。否则喊了多年的“提倡小、实、活、新的成果”将是一句空话,成果发布会一直是那些熟面孔,数理工具的运用一直是老套路,攻关目标一直是老内容,这样小组活动就会出现萎缩现象。如果我们重视培养典型与重视小组活动普及性并重,就能够为QC小组活动畅通源头,为QC小组队伍壮大发展输入永不枯竭的动力。
2.解决好QC小组活动缺乏真实性的问题
在 QC 小组活动中,一些小组把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采用“倒套”的方法去编写成果资料,其结果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不是指导课题完成的需要,而是成为杜撰成果的必须资料,并以此获得荣誉。为防止和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笔者认为:
(1)QC小组的生命力在于活动,活动的源泉在于群众的积极参与。QC小组只有是群众自发组织才充满生命力。而目前我们有些单位在QC小组工作中仍然是领导说:“我要你干”并且与单位年终评先挂勾,于是行政班组就是QC小组,结果出现QC小组活动注册率高、成果率低;没有成果编成果;没有记录编记录;不是小组成员往上凑的种种怪现象。为改变这种现象则要求质管人员,将教育培训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遵循“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加强培训,从目的、原则和方式上区分QC小组和行政班组的不同,不断提高队伍的质量素质,并不断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变“要你干”为“我要干”,使QC小组活动吸引职工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真正体现QC小组的群众性、自主性、灵活性和科学性。这样QC小组活动才能长期健康发展并不断壮大。
(2)加强QC小组活动全过程的控制。为了使QC小组活动按
照全面质量管理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正常开展活动,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制和不定期抽查制度,及时督促小组按计划开展活动,解决活动中的各种困难,提供不间断的教育培训,保证QC小组活动的真实性和成果的有效性。
(3)严格执行活动评审的规定。QC小组活动开展得如何,最真实的体现是活动现场。QC小组活动评审应当采用现场评审与发表审价相结合,要以现场评审为主的原则。也可以结合实际制定一些可行实用的考核制度。如采取一定的测试方法随机抽取考核QC小组代表并将成绩纳入小组活动评价中等。成果发布会应面向基层,为广大职工提供一次学习机会,真正把成果发布会开成经验交流的会议和扩大质量教育的会议,使与会者得到一次学习的提高。
回顾多年的质量管理工作,我们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挫折和困忧。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克服内在的不足和不断改善外部质量环境,QC小组必将持久、蓬勃地发展,也必将在质量兴国大业中创造出灿烂和辉煌。
以上是笔者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些看法,愿与同行们共同商榷,共同提高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