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在国有企业中的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在当前的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业已渗透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据此而言,国有企业在自己生产经营与管理实践中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成为其未来发展方向。信息化建设在国有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应用成为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有力技术支撑,但是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却存在信息技术应用得不到优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层次水平低、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环境亟待优化等方面的问题,这就引发了人们对提高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效性的思考
关键词:信息化;国有企业;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逐渐渗透到了国有企业的原材料的采购、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与规划、生产部门的管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建设所起到的作用更为明显,提高国有企业原材料采购的效能性、生产经营的决策与规划的科学性、产品质量的优质化、售后服务的迅疾化等方面都与之关系密切,其直接效果将会通过提升消费者忠诚度的方式大大提高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一、国有企业中信息化建设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现代高科技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卫星传感技术、电子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础上所实施的国有企业的内部的管理、生产与市场经营的行为。信息化建设涵盖国有企业生产自动化、国有企业业务处理系统运作与维护、国有企业数据信息管理、国有企业管理决策等领域。
一是国有企业生产的自动化。即在国有企业生产中应用自动化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会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革新国有企业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
二是国有企业业务处理系统运作与维护。该系统的建立,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源应用的频率,从而大大解决效率不高的问题。
三是国有企业数据信息管理。国有企业数据信息管理应用会在财务信息的搜集、统计、分析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提高了国有企业运作的效率,更好地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四是国有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运作与维护。这一系统将会把国有企业的各环节信息资源予以整合,从而为国有企业决策与国有企业规划的做出提供科学依据。
二、国有企业中信息化建设价值
(一)促进国有企业规划与决策的科学化
国有企业的决策对国有企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制定国有企业发展规划、做出决策将会引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信息化建设实践应用因此发挥自己的优势功能。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可以借用信息化建设构建自己国有企业规划与决策信息支持系统,这一系统的运作主要是搜集国有企业的内部各环节运作的基本信息、国有企业市场营销相关的市场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以及国家政策等信息,继而对这些信息予以及时的分析与评估,这就会为国有企业的规划与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国有企业发展的最终应该落脚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就是指着力于开发国有企业最有优势的产品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强化市场竞争主体的优势。因为每一个国有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如果自己优势得不到提高,就极为可能转变为劣势,最终的结果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这可以从两个方面予以分析。
1、信息化建设业已渗透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渗透的大环境中,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诸如原材料的采购、市场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诸多的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无缝安全对接,数据信息基于此而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就以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为例,借助于静态和动态流量数据分析,企业就可以在数据的择取、数据的处理、数据信息的分类、应用模式评估等方面具有极佳的优势,从而使得各部门可以在得到准确、安全的数据信息基础上,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规划、挖掘市场潜力、展开适度市场营销活动,以此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
2、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生产流程的优化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生产流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是因为传统的生产流程只是重复性的工作流程,毫无创新性可言,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会使生产流程创新成为了可能。具体而言,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得生产线具有了智能化与数字化的技术优势,可以在计算机的操作下自动处理复杂的工序,这一发展的趋势实际上将会最大限度的节约人力资源,同时可以增加劳动的强度、提高产品的质量。
三、国有企业中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
(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不清晰
就当前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来说,存在总体思路不清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孤岛这一层面。
一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系统互相隔开,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共享,即使有些信息资源处于开放性的状态,但是仅限于一些价值不高的数据信息;
二是企业之间的信息平台的建设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企业会以商业机密为名将自己的数据信息予以加密,从而使得企业之间处于信息隔绝的状态。
从原因上来分析,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管理者的思想处于封闭化的窠臼中,从而使得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具有了碎片化与低效化的特点,无法发挥其价值。
信息技术在国有企业管理中业已普遍得到应用,许多国有企业管理者将其作为提升国有企业管理实效性的“助推力”,但是,毋庸置疑,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际应用还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低水平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导致国有企业管理的低效化。具体而言,当前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安全与管理者思想意识等方面存在缺陷,就信息安全层面阐述。信息技术基于其信息安全方面的缺陷使之在实践应用中不能够实现跨部门或跨企业作业,致使信息只能够在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之内共享;管理者思想意识问题则是指管理者在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与传统管理经验之间的矛盾、冲突,不适应、不接受……。举例来说,在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之初,管理者根据当前基本模式而建构起纵向化系统工程,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却发现其弊端,即强化了系统内信息系统的效能却忽视了系统外横向信息资源的互通,从而导致系统裂缝问题出现,面对这一现实性的矛盾,许多管理者持有“等等再看”的惰性思维,致使问题久拖不决。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国有企业管理的首选,但是,社会环境因素也使得信息技术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一是门槛的设置。在国有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各环节都需要一定的资质,只有如此,才能够保障国有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还没有一部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对国有企业领域内的信息技术从业人员的资质审核、认定予以明确的规范,也没有信息技术应用的市场规则,更没有行业的标准,其结果必然会导致信息技术应用的无序化发展;
二是法律的创新。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不仅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力推信息技术的应用,国家也对此持有鼓励的态度,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就可以看出这一导向性的趋势,但是就目前来说,国有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存在“模仿化”的问题,即在模仿国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来设置我国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一类法律法规缺乏适合于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实际的创新,从而容易造成信息泄露、信息不畅等问题的发生。
四、国有企业中信息化建设基本路径
国有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应该是从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这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在企业内部建设跨部门的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资源在“足不出户”的前提下就可以得到充分共享;
二是构建起信息共享的系统平台。所谓的信息共享就是指企业的上下游同盟之间可以借助于系统平台的构建而达到资源共享目的,企业可以直接登录平台,根据需要攫取数据信息,这就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了运作效率。
提高信息化建设应用层次主要是从提高国有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与提高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认识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国有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安全性。国有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往往会带有一定风险,这种风险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应用形式在软件与硬件设置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基于此而言,国有企业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就应该从保障信息安全的角度着手,采取强化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的措施,来加大安全保障的力度,从而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夯实基础;
二是提高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认识。信息技术的应用涉及到了国有企业的各个层面与诸多环节,基于此,如果管理者对信息技术认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则会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有企业的应用,因此就应该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以案例的形式使管理者认识到在国有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重大意义,举例来说,在教材编写的时候,可以将国外企业信息系统纵向与横向建设的优势与产生的效果予以展示,从而使之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共享的价值。同时,还应该以制度激励的方法促进管理者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之中,使之能够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应用的效能。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归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
一方面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规范国有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行为,并对其中的技术创新予以表彰,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一个科学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环境;
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应该建立起适合于本行业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规则,按照“高效益、低风险”的原则,促进国有企业在自己的管理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化建设在当前国有企业管理中居于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在实践中却滞碍于诸多影响因素,基于此,就应该在优化国有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应用的层次、优化信息化建设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着力,以此提高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罗微.中小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
[2] 吕连鹏,王敏.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0(08)
[3] 王志毅,陈宁.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数据库设计[J].商业时代.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