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想经典著作的研读和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
论文关键词: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经典著作 研读 教育快速发表论文
论文摘要:在中央组织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推动下,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很快,成绩显著。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突出的是某些学科点忽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教育,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质量;习近平同志2010年9月27日在中国浦东千部学院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强调了把马克思主又经典著作的学习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基木路径,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应以此为指导和动力,深刻理解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坚持正确的方法,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研读和教育。快速发表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快速发表论文
在中央组织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强有力的推动下,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很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无论是在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还是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上,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升了其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加强了党的思想理论阵地,促进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这是当前我国思想理论战线健康向上的大好形势的重要表现。
现在的问题是要进一步发展这种大好形势。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来说,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 ) 16号文件的精神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的学位(2005 ) 64号文件及其附件二的具体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这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重要的或基础的一环,就是要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学习、教育。这项工作,既关乎教材、教学内容,也关乎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在一定意义说,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根本性质、发展方向和社会服务功能。现在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本学科的某些学科点、某些指导教师对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有所忽视。其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如:有的未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课列人重要学位课程;有的在学位课程设置中虽然规定有这门课程,但建设得很差,教育质量不高;有的学科点在一批老教师退休之后,已经没有真正能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师,只好随便应付;更有甚者,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代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教育。如此等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上不重视,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学位课程,甚至受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影响,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100多年前的“老东西”,没有研究的现实价值,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总之,不管具体情况如何,上述种种表现,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党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教育,党的几代领导核心都反复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教育的重大意义。2010年9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是合格的成熟的领导干部。他指出: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阶段主要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干部教育培训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重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要求将这一精神充分体现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培训内容、教学布局、教材建设上。同时他又强调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重点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同时,还要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学习教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就谈不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要求,党内要有相当多的干部每人读一二十本、三四十本马列的书。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强调学马列。邓小平同志说,读马列要精,这个“精”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导师们的经典著作。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也都强调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去年底,出版了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这两部文集,是党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全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权威性教材。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都应当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专门讲授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目,指导学员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建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三所干部学院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在教学计划中加以安排。
习近平同志这一段话,是直接针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三所干部学院讲的,这些单位的教育对象是领导干部,这自然同我们地方高校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做法。但是他强调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重点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同时,还要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学习教育等等精神,总结了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反映了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是完全适用于我们地方高校的,特别是给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我们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全面领会和很好贯彻。
三、研读经典的重要性和方法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已经把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讲得十分明确。这里,根据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笔者着重就学原著的意义和方法提出一些看法。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即钻研经典作家的原著,这是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给追随者和后继者的忠告。1884年8月13日,恩格斯在给格奥尔格·亨利希·福尔马尔的信中就提出:要“研究原著本身”。1890年9月,在致约·布洛赫信中,他再次强调:“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在这封信中,继后在1894年1月25日于伦敦致西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恩格斯这位社会主义的“保姆”和导师,还开列了一系列重要阅读书目,以供有志于研究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人们学习。
恩格斯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除了有当时的特殊背景外,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原著即马克思主义的载体,是其理论的文字存在和表达形式。钻研经典作家的原著,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历史时空,面对大师,直接与经典作家对话、交流,把他们的原论直接传给后继者。研读原著具体说有四点意义:
第一,要真切地了解经典作家思想形成的根据和发展轨迹,就必须研读原著。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领略这些思想的精髓、底蕴和历史发展脉络。恩格斯在为《资本论》第三卷写的序言中就说过:“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
第二,要在正确地理解经典作家有关思想的同时,有效地学习他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和和科学方法,就必须研读原著。列宁在建议青年们研究国家问题要看看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时说过:“我所以提到这部著作,是因为它在这方面提供了正确观察问题的方法。它从叙述历史开始,讲国家是怎样产生的。他还指出,要正确地分析国家问题,必须对它的整个发展过程作历史考察。第三,要不“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人迷途”,就必须研读原著。这个论断是恩格斯当年在给格奥尔格·亨利希·福尔马尔的信中着重提出的。今天,简述读物和第二手资料多得不可胜数,在这种背景下,恩格斯的论断对我们有多么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第四,要有效地抵制和反对错误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歪曲、肢解,就必须研读原著。这是从现实出发的。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在充分肯定意识形态领域主流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思想理论领域呈现十分活跃、十分复杂的状态。一些错误思潮往往采取折中主义的、混合主义的手法,提出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观点,歪曲、肢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混淆视听。面对多种思潮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只有研读原著,才能正本清源,与各种错误观点划清思想界限。
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这可以从多个方面探索,笔者以为以下方面值得重视。
第一,要在研读文本上下苦功夫
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以后,马克思说过:“我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至今还没有人在经济问题上运用过,这就使前几章读起来相当困难。”“这是一种不利,对此我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事先向追求真理的读者指出这一点,并提醒他们。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他还说:“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谁怕下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这一点,是每一个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人都需要明了和有精神准备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既然是科学真理,只要愿意付出定能学懂学通。列宁曾向大学生建议说,为了弄清国家这个“最复杂最难弄清的问题”,要多花些时间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著作至少读几本”。他告诫大学生:“起初也许有人又会因为难懂而被吓住,所以要再次提醒你们不要因此懊丧,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以后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他强调,“想认真考察和独立领会它的人,都必须再三研究,反复探讨,从各方面思考,才能获得明白透彻的了解”这些话,既鼓励了我们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信心,也指出了我们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方法。
第二,要认真领会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
我们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既要把握其中提出和论证的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又要重视研究和掌握形成这些理论观点时运用的立场和采用的方法。恩格斯多次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a)历史地,(β)只是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y)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包含着极其宝贵的科学方法,我们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领会和全面把握。
第三,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又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方法。在这方面,总的说要具备问题意识,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展开来说有三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要注意联系历史实际,把握马克思主义某一理论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和文化的多个方面,特别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去思考和解答自己在理论领域中未曾遇到过的问题或感到困惑的问题;三是要关注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思潮,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深刻地把握理论,以期澄清是非,划清界限,提高理论水平。
第四,要注重理论的应用和创新
毛泽东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因此在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和观点之后,要自觉地以此为指导,去进一步学习、研究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历史和现实,自觉地努力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为此,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高度关注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双重探索中,推动理论的创新。
当然,发展理论,创新理论,是一项艰苦的科学工作,需要思想家费尽自己的心血。理论工作者要抱着慎重和严肃的态度,不能有任何轻率和随意。恩格斯早就讲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恩格斯的这个论断应成为我们理论创新的座右铭。
第五,读书、讲授、讨论和写作相结合
一般说来,弄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不太容易。为了学有成效,要以个人刻苦读书为基础,辅之以教师讲授,然后在仔细研读,联系实际,反复思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讨论,最后将读书的收获加以整理,写成论文。读书、讲授、讨论和写作相结合,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论文摘要:在中央组织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推动下,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很快,成绩显著。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突出的是某些学科点忽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教育,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质量;习近平同志2010年9月27日在中国浦东千部学院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强调了把马克思主又经典著作的学习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基木路径,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应以此为指导和动力,深刻理解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坚持正确的方法,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研读和教育。快速发表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快速发表论文
在中央组织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强有力的推动下,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很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无论是在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还是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上,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升了其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加强了党的思想理论阵地,促进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这是当前我国思想理论战线健康向上的大好形势的重要表现。
现在的问题是要进一步发展这种大好形势。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来说,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 ) 16号文件的精神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的学位(2005 ) 64号文件及其附件二的具体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这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重要的或基础的一环,就是要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学习、教育。这项工作,既关乎教材、教学内容,也关乎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在一定意义说,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根本性质、发展方向和社会服务功能。现在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本学科的某些学科点、某些指导教师对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有所忽视。其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如:有的未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课列人重要学位课程;有的在学位课程设置中虽然规定有这门课程,但建设得很差,教育质量不高;有的学科点在一批老教师退休之后,已经没有真正能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师,只好随便应付;更有甚者,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代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教育。如此等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上不重视,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学位课程,甚至受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影响,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100多年前的“老东西”,没有研究的现实价值,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总之,不管具体情况如何,上述种种表现,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党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教育,党的几代领导核心都反复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教育的重大意义。2010年9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是合格的成熟的领导干部。他指出: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阶段主要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干部教育培训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重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要求将这一精神充分体现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培训内容、教学布局、教材建设上。同时他又强调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重点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同时,还要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学习教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就谈不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要求,党内要有相当多的干部每人读一二十本、三四十本马列的书。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强调学马列。邓小平同志说,读马列要精,这个“精”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导师们的经典著作。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也都强调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去年底,出版了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这两部文集,是党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全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权威性教材。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都应当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专门讲授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目,指导学员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建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三所干部学院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在教学计划中加以安排。
习近平同志这一段话,是直接针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三所干部学院讲的,这些单位的教育对象是领导干部,这自然同我们地方高校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做法。但是他强调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重点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同时,还要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学习教育等等精神,总结了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反映了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是完全适用于我们地方高校的,特别是给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我们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全面领会和很好贯彻。
三、研读经典的重要性和方法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已经把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讲得十分明确。这里,根据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笔者着重就学原著的意义和方法提出一些看法。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即钻研经典作家的原著,这是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给追随者和后继者的忠告。1884年8月13日,恩格斯在给格奥尔格·亨利希·福尔马尔的信中就提出:要“研究原著本身”。1890年9月,在致约·布洛赫信中,他再次强调:“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在这封信中,继后在1894年1月25日于伦敦致西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恩格斯这位社会主义的“保姆”和导师,还开列了一系列重要阅读书目,以供有志于研究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人们学习。
恩格斯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除了有当时的特殊背景外,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原著即马克思主义的载体,是其理论的文字存在和表达形式。钻研经典作家的原著,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历史时空,面对大师,直接与经典作家对话、交流,把他们的原论直接传给后继者。研读原著具体说有四点意义:
第一,要真切地了解经典作家思想形成的根据和发展轨迹,就必须研读原著。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领略这些思想的精髓、底蕴和历史发展脉络。恩格斯在为《资本论》第三卷写的序言中就说过:“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
第二,要在正确地理解经典作家有关思想的同时,有效地学习他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和和科学方法,就必须研读原著。列宁在建议青年们研究国家问题要看看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时说过:“我所以提到这部著作,是因为它在这方面提供了正确观察问题的方法。它从叙述历史开始,讲国家是怎样产生的。他还指出,要正确地分析国家问题,必须对它的整个发展过程作历史考察。第三,要不“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人迷途”,就必须研读原著。这个论断是恩格斯当年在给格奥尔格·亨利希·福尔马尔的信中着重提出的。今天,简述读物和第二手资料多得不可胜数,在这种背景下,恩格斯的论断对我们有多么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第四,要有效地抵制和反对错误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歪曲、肢解,就必须研读原著。这是从现实出发的。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在充分肯定意识形态领域主流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思想理论领域呈现十分活跃、十分复杂的状态。一些错误思潮往往采取折中主义的、混合主义的手法,提出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观点,歪曲、肢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混淆视听。面对多种思潮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只有研读原著,才能正本清源,与各种错误观点划清思想界限。
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这可以从多个方面探索,笔者以为以下方面值得重视。
第一,要在研读文本上下苦功夫
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以后,马克思说过:“我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至今还没有人在经济问题上运用过,这就使前几章读起来相当困难。”“这是一种不利,对此我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事先向追求真理的读者指出这一点,并提醒他们。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他还说:“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谁怕下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这一点,是每一个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人都需要明了和有精神准备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既然是科学真理,只要愿意付出定能学懂学通。列宁曾向大学生建议说,为了弄清国家这个“最复杂最难弄清的问题”,要多花些时间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著作至少读几本”。他告诫大学生:“起初也许有人又会因为难懂而被吓住,所以要再次提醒你们不要因此懊丧,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以后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他强调,“想认真考察和独立领会它的人,都必须再三研究,反复探讨,从各方面思考,才能获得明白透彻的了解”这些话,既鼓励了我们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信心,也指出了我们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方法。
第二,要认真领会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
我们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既要把握其中提出和论证的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又要重视研究和掌握形成这些理论观点时运用的立场和采用的方法。恩格斯多次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a)历史地,(β)只是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y)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包含着极其宝贵的科学方法,我们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领会和全面把握。
第三,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又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方法。在这方面,总的说要具备问题意识,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展开来说有三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要注意联系历史实际,把握马克思主义某一理论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和文化的多个方面,特别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去思考和解答自己在理论领域中未曾遇到过的问题或感到困惑的问题;三是要关注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思潮,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深刻地把握理论,以期澄清是非,划清界限,提高理论水平。
第四,要注重理论的应用和创新
毛泽东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因此在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和观点之后,要自觉地以此为指导,去进一步学习、研究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历史和现实,自觉地努力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为此,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高度关注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双重探索中,推动理论的创新。
当然,发展理论,创新理论,是一项艰苦的科学工作,需要思想家费尽自己的心血。理论工作者要抱着慎重和严肃的态度,不能有任何轻率和随意。恩格斯早就讲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恩格斯的这个论断应成为我们理论创新的座右铭。
第五,读书、讲授、讨论和写作相结合
一般说来,弄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不太容易。为了学有成效,要以个人刻苦读书为基础,辅之以教师讲授,然后在仔细研读,联系实际,反复思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讨论,最后将读书的收获加以整理,写成论文。读书、讲授、讨论和写作相结合,长期坚持,必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