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体悟园林之美 领略探幽之趣——以《园林·探幽》教学为例引导学生体验园林艺术的意…

热度0票  浏览315次 时间:2017年10月24日 09:25


[
摘要]本文中的美术教学区别于过去单一的绘画范畴,引导学生同时接受两种艺术——园林艺术和绘画艺术,进行综合性艺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欣赏苏州园林自然意境的同时,感受园林中的绘画意境,品味园林中诗情画意的美学意境。通过对古典园林的欣赏和艺术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其更加珍爱极其宝贵的祖国悠久历史文化遗产。

关键词:苏州园林;自然美;笔墨;意境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美术义务教育第5课《园林·探幽》就属于综合探索领域。苏州园林浓缩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精华,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其中蕴含了建筑、园艺、风俗以及“诗情画意”的中国古代人文精神,是我国园林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她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众人。我校是常熟一所普通的乡村中学,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苏州园林,有的去过也只是走马观花,不懂得如何欣赏。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园林之美,领悟中国建筑文化之精美,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面就以《园林·探幽》这一课举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欣赏苏州园林中感受其自然意境及体验笔墨意境之美。

一、感受苏州园林自然意境之美

 作为初中学生,他们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但是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一些现象和物体,感觉多是生活状态的。走进园林,在不了解造园者的理念下,只有看到一些建筑、假山、植物、桥梁等,也不会了解其中的联系所表达了什么样的美感。美术学科需要学生通过艺术的眼光来观察生活,通过感悟,运用艺术语言表现生活的缩影,放大生活的乐趣;作为老师,需要根据课程需要,让他们体验生活中的美感,对学生的情感加以引导、扩展,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发展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追求生活中的美。

    所以在课前,我搜集了大量关于苏州园林的资料,研读了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一文,叶老曾有一阕《洞仙歌》同济大学出版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画册:“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拙政诸园寄深眷。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作为土生土长的叶老对苏州园林都这么眷爱,那作为一个乡村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来让学生体悟园林之美,领略探幽之趣呢?经过深入思考,教学设计上,在导入部分,我搜集了大量关于苏州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这四大园林的精美图片,并配上能呈现一定意境的诗词,制作成循环播放的FLASH,在课前播放,让学生一踏进教室,就能直观感受到苏州园林的优美景色,以及诗词中所描述的园林意境。例如,白居易诗“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配园林中花窗外的芭蕉,使学生从画面和诗词中体会雨打芭蕉的意境。

 苏州园林博大精深,不能面面俱到,所以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名园进行欣赏,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代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风格。从而使学生感悟园林的艺术特质,了解住宅与园林在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在满足居住、休憩、游赏需要的同时,将对自然的精神追求最大化地用写意的方式移植到园林中。

为了加深学生对园林再造自然、写意的方式理解,我通过搜索相关的园林视频,截取其中最精彩的片段,进行多媒体播放,让学生听着泉水的声音走进苏州园林,同学们听着水声寻求声音的来源,通过视频中顺着长长的回廊走去,跨过廊桥,找到了声音的来源,一条溪涧从假山里流出。使学生在寻找声源的同时,感受园林中所体现的自然美,体会园林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就是取法自然却超越自然的再造。

园林中的自然意境,紧密的和建筑相联系着。例如,让学生欣赏苏州拙政园中的远香堂,一进门,迎面是一座黄石假山屏障,园中景色皆被遮住,从走廊过小桥,才能到达临池的主要厅堂——远香堂。远香堂的规模比中部景区的其他建筑大一些,外观也特别精美,它统领周围的荷塘和其他小建筑,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远香”点出池中荷花清香远溢的美感特征,并寓意出淤泥而不染,意境油然而生。

学生此时欣赏了诸多的美景,对欣赏园林中的自然美意境不再陌生。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园林意境之美

苏州园林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园林的每个角度都可以成为一幅画面,从古至今,成为很多艺术家们的创作源泉。

在通过让学生感受自然意境美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大师笔下的园林意境美,艺术家们进行创作,无论是造园叠山,还是山水绘画,必先师法自然,而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却必须是经过艺术概括的美的作品。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我分别找了几组园林图片和绘画作品,请学生进行比较归纳。第一组让学生从园林花窗看过去,是几株芭蕉的图片与齐白石的《水墨芭蕉》对比,或以从花窗看过去是一组竹子于郑板桥的《竹石图》对比,学生欣赏对比后,得出结论绘画作品都比较抽象概况,如《水墨芭蕉图》用大写意泼墨的手法,廖寥几笔画出了芭蕉的动态,而《竹石图》简单的笔墨画出了竹子的结构,并没有把竹子的分枝都画进去。第二组让学生从拙政园的一个洞门看过去,是成片荷花的景色与张大千的《水墨荷花》对比,学生看过后,异口同声的说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就是欣赏艺术作品所达到的最佳状态,情感的共鸣。也体现出了本课《园林·探幽》的综合性,并从中充分感受到了园林之中所体现出的自然意境和艺术美感。第三组图片狮子林园中一景与吴冠中《狮子林》对比,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狮子者。”又有如来讲经时如狮子吼之意。关于狮子林的画作,古往今来,即有上百幅,以吴冠中的作品较为独特,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以点、线、面的结合方式绘出,画中假山均以线条勾出,直线、折线、曲线及弧线等的组合,雅致大方,变幻莫测。使学生了解到绘画形神兼备,迁想妙得。画中假山形状各异,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气势磅礴,千奇百怪,妙在似于不似之前。大量线条的运用使得画面极富东方神韵。不过运笔并没有追求传统意义上的笔锋和顿挫,而是流畅、明快、飘逸的。在挥洒之余,体现出节奏感、韵律美,在大片色块烘染下产生的富有平面感的张力,使得画面产生一种全新的美感。与假山抽象对应的是,假山上的亭台楼榭、长廊、竹林以及近景的荷塘均有较为明确的形象,接近于传统水墨画。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狮子林》图意在让学生进行水墨创作时,放开思维,随性而画,为创作园林水墨作品打下基础。

三、体验苏州园林中的笔墨意境之美

虽然说在新课程中美术不是很强调技法,但仍然要在趣味性的同时讲解激发技巧。在《园林·探幽》一课尝试表现的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实物投影的直观教学,演示、讲解画苏州园林一角,如何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分析苏州园林与中国画笔墨趣味相结合的趣味。例如:任意选取苏州园林中的一角,或出现花木竹石、或出现亭台楼榭……教师此时引导学生了解具有自然之趣的园林艺术,讲究的是参差的艺术美感,可以慨括大形,用勾勒法呈现或以大块渲染的方法呈现,同学们脑海中一直认为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园林非常难,但是老师在作画过程中的真实再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原来园林还可以这么画。教师的大手笔示范,使学生放宽了对园林创作先前的担忧,一个个都跃跃欲试。

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为创作作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缓缓播放背景音乐《姑苏行》,使学生在视听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寻找自己喜欢的园林照片,构思主题,尝试自己作画。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喜欢的水墨表现技法来发挥,老师根据学生的的想法,在表现技法方面进行提示,帮助学生构想,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突破,在这个环节中,遵循概括性表现原则,把园林中的山石,植物,建筑等有机结合,创作一幅具有笔墨趣味的园林图画。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这就是现在美术教育的宗旨。”所以我在开展活动时,注重激发学生的情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和表现手法,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有个同学,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笔墨简笔的手法,画出山石树的组合,整体看来就是大概一个框架,但是他觉得没什么好画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他敢画,其次,要给予耐心的指导,是否可以再添加一些块面、线条等,使得画面更加的丰富。最后学生们一个个在激情中在创作完作品。相互评价时欣赏作品。有的同学甚至和我说还想创作一些其他表现手法的作品。我想我这节课的最终目的达到了,在欣赏、感悟苏州园林自然意境美的同时,学生们的创作激情激发了。

课后一个同学和我说起上这节课的感受,说:“虽然没有真实去过苏州园林,但是老师你通过大量的图片、诗词、视频,我感觉我好像已经去了苏州园林一趟,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造园理念、以及他们居住在一个非常有意境的写意山水一样的环境中,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苏州园林,真实体会一下。然后带上我的画夹,把园林美景画下来。”听了学生这么一番话,我心理感觉热乎乎的,觉得这节课还算成功的。因为作为一个美术老师,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带领学生发现美、感觉美、创造美。在《园林·探幽》这一课中充分体现出来了。

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一晃就过去了。而苏州园林是那么的博大精深,以上三点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还有很多浅陋之处,在今后的课堂中会再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刘敦桢主编《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

 3.  叶圣陶《苏州园林》选自《叶圣陶散文乙集》,三联书店1984年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