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我见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我见
胡楠 中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摘要: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但是随着科学方法的产生,人类开始逐步认识开始有新的认识,于是,有了唯物主义与
辩证法的发展、结合,可以说哲学上的长足发展,本文通过对唯心和唯物主义的分析,阐述出自己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观点。
关键词: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实践;发展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
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
所以唯物主义既是一元论的,又是可知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把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置于实践的基础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形而
上学性,彻底驳倒了唯心主义。它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高
度统一和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即
辩证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
学,被誉为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相对而言,唯心主义的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物质
的存在依赖于意识,意识是第一性的。
这种理论乍看起来似乎有些玄幻,甚至有些荒唐,往往成为
被批判的对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人类历史上唯心主
义,最早是以宗教或者类似宗教的形式出现,神灵的,或是圣人
的教化言行,被先验地当做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标尺。认为只
有依照律例行事,方能不被上天惩罚,或者以求得来生的福祉。
但是,随着科学方法的产生,人类开始逐步认识到以往困惑
人心的奇谈怪论,怪力乱神是可以解释的,甚至是可以人为设计
的。在人类追根求底地探索中,人类越来越相信世界的本原是物
质的,或者是可知的,许多以往披着神秘面纱的事物渐渐褪去了
光环。
于是,才有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发展、结合,可以说哲学
上的长足发展,具体学科居功至伟。
哲学的作用是为了探求本原,认识世界,指导行为,因此,
哲学的定义是十分广大的,它包罗万象,甚至统领各个具体学科。
因此我们学习哲学时也理应抱着兼容并包的心态,对各种思想,
进行自我的甄别,而非先入为主,人云亦云。
回到我们关于唯心主义的探讨中来,唯心主义究竟是一种怎
样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它真的就如同相较之于唯物主义那般的荒
唐,或者现在只存在于宗教当中以一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传承呢?
显然不是这样。就原理的角度而言,唯心主义并非全部都是指物
质生于意识,是意识创造出了物质。而是说意识的出现,并作用
于物质,意识赋予物质以意义。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因为有人意识
的认识,才会使得其对人类有意义,而具体物质形态的名称,便
是人类赋予其意义的一个表现,如果没有人的存在,又或者人存
在却没有产生意识,那么物质形态便始终隶属于自然环境,不会
成为人类劳动实践的对象,其意义,就远无法与今天我们所谓的
物质相提并论了。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唯心主义的不客观性,使得它很
容易被强力的意识所利用,导致唯心主义认识事物在方向上的不
确定性,以及意识形态化。所以人类历史上,唯心主义,总是与
阶级关系相结合,被统治阶级利用,以达到在精神上的统治目的。
可以佐证的史料,不胜枚举。
时至今日,当我们已经认识到唯物主义的客观性,与唯心主
义的主观性,我们又当如何合理运用唯心与唯物这两种思维方
式,为自己在寻找智慧的道路上护航呢?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就本源而言,当然是物质在先,意识
在后,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这是显而易见的。
在人类产生以前即意识产生以前很久,物质世界早就存在了。人
类的产生,对于宇宙历史来说,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正是物质
世界的发展变化,导致人类的产生,进而导致意识的产生。所以,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是物质决定了意识,这应当是一个不争的
事实。
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单纯地强调物质的客观性而忽视
意识的能动作用,也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对人类而言,离开了
人的意识的所谓纯客观的物质世界,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所认识
的世界,总是被我们认识了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所认识的世
界,一定是打上了我们意识印记的世界。因此,对于我们所认识
的世界来说,并不存在完全脱离人类意识的所谓纯粹的物质。纯
粹的物质当然应该存在,但我们并不知道,或者至少,但我们而
言没有意义。
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要
改造世界,当然离不开人类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的主观能动
性,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遵循物质世界本来的面目,这是没
有疑问的。但同样重要的是,离开了我们的主观意识,要改造客
观世界也是不可能的。
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既承认物质第一性,承认物质的决定意
义,又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强调意识对于物质的反作用。这就是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也好,唯心也罢,如果仅仅在脑子里进行分析,那么我
们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思维的运动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就像前文所述,我们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
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认识。世界的物质第一性毋庸置疑,人
类的劳动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唯一手段。因此,所有的分
析,最终的落脚点都应当落在劳动实践上。
人类的内在意识,与外化的生命形态都来源于大自然,即使
如前文所讲,人的意识赋予客观事物以意义,也必须能够说服人
自身,得到验证,那么验证的方法就是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毛主席
在《实践论》中说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
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我们做为高等学校里的辅导员,必须积极投身于对学生的教
育教学的实践中,将学到的客观规律与自己的主观认识在实践
中,达到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现代哲学的基本趋向[J].教
学与研究,2000(1).
[2]孙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J].哲学
研究,2007(03).
[3]陈先达.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J].中国人民大学
学报,2004(04).
[4]俞吾金.论两种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J].中国社会科
学,1995(06).
作者简介:
胡楠,女,1987年6月生,硕士研究生,2012年7月毕业于北
京体育大学。
胡楠 中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摘要: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但是随着科学方法的产生,人类开始逐步认识开始有新的认识,于是,有了唯物主义与
辩证法的发展、结合,可以说哲学上的长足发展,本文通过对唯心和唯物主义的分析,阐述出自己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观点。
关键词: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实践;发展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
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
所以唯物主义既是一元论的,又是可知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把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置于实践的基础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形而
上学性,彻底驳倒了唯心主义。它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高
度统一和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即
辩证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
学,被誉为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相对而言,唯心主义的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物质
的存在依赖于意识,意识是第一性的。
这种理论乍看起来似乎有些玄幻,甚至有些荒唐,往往成为
被批判的对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人类历史上唯心主
义,最早是以宗教或者类似宗教的形式出现,神灵的,或是圣人
的教化言行,被先验地当做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标尺。认为只
有依照律例行事,方能不被上天惩罚,或者以求得来生的福祉。
但是,随着科学方法的产生,人类开始逐步认识到以往困惑
人心的奇谈怪论,怪力乱神是可以解释的,甚至是可以人为设计
的。在人类追根求底地探索中,人类越来越相信世界的本原是物
质的,或者是可知的,许多以往披着神秘面纱的事物渐渐褪去了
光环。
于是,才有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发展、结合,可以说哲学
上的长足发展,具体学科居功至伟。
哲学的作用是为了探求本原,认识世界,指导行为,因此,
哲学的定义是十分广大的,它包罗万象,甚至统领各个具体学科。
因此我们学习哲学时也理应抱着兼容并包的心态,对各种思想,
进行自我的甄别,而非先入为主,人云亦云。
回到我们关于唯心主义的探讨中来,唯心主义究竟是一种怎
样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它真的就如同相较之于唯物主义那般的荒
唐,或者现在只存在于宗教当中以一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传承呢?
显然不是这样。就原理的角度而言,唯心主义并非全部都是指物
质生于意识,是意识创造出了物质。而是说意识的出现,并作用
于物质,意识赋予物质以意义。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因为有人意识
的认识,才会使得其对人类有意义,而具体物质形态的名称,便
是人类赋予其意义的一个表现,如果没有人的存在,又或者人存
在却没有产生意识,那么物质形态便始终隶属于自然环境,不会
成为人类劳动实践的对象,其意义,就远无法与今天我们所谓的
物质相提并论了。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唯心主义的不客观性,使得它很
容易被强力的意识所利用,导致唯心主义认识事物在方向上的不
确定性,以及意识形态化。所以人类历史上,唯心主义,总是与
阶级关系相结合,被统治阶级利用,以达到在精神上的统治目的。
可以佐证的史料,不胜枚举。
时至今日,当我们已经认识到唯物主义的客观性,与唯心主
义的主观性,我们又当如何合理运用唯心与唯物这两种思维方
式,为自己在寻找智慧的道路上护航呢?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就本源而言,当然是物质在先,意识
在后,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这是显而易见的。
在人类产生以前即意识产生以前很久,物质世界早就存在了。人
类的产生,对于宇宙历史来说,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正是物质
世界的发展变化,导致人类的产生,进而导致意识的产生。所以,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是物质决定了意识,这应当是一个不争的
事实。
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单纯地强调物质的客观性而忽视
意识的能动作用,也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对人类而言,离开了
人的意识的所谓纯客观的物质世界,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所认识
的世界,总是被我们认识了的世界。也就是说,我们所认识的世
界,一定是打上了我们意识印记的世界。因此,对于我们所认识
的世界来说,并不存在完全脱离人类意识的所谓纯粹的物质。纯
粹的物质当然应该存在,但我们并不知道,或者至少,但我们而
言没有意义。
更重要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要
改造世界,当然离不开人类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的主观能动
性,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遵循物质世界本来的面目,这是没
有疑问的。但同样重要的是,离开了我们的主观意识,要改造客
观世界也是不可能的。
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既承认物质第一性,承认物质的决定意
义,又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强调意识对于物质的反作用。这就是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也好,唯心也罢,如果仅仅在脑子里进行分析,那么我
们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思维的运动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就像前文所述,我们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
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认识。世界的物质第一性毋庸置疑,人
类的劳动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唯一手段。因此,所有的分
析,最终的落脚点都应当落在劳动实践上。
人类的内在意识,与外化的生命形态都来源于大自然,即使
如前文所讲,人的意识赋予客观事物以意义,也必须能够说服人
自身,得到验证,那么验证的方法就是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毛主席
在《实践论》中说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
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我们做为高等学校里的辅导员,必须积极投身于对学生的教
育教学的实践中,将学到的客观规律与自己的主观认识在实践
中,达到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现代哲学的基本趋向[J].教
学与研究,2000(1).
[2]孙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J].哲学
研究,2007(03).
[3]陈先达.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J].中国人民大学
学报,2004(04).
[4]俞吾金.论两种不同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J].中国社会科
学,1995(06).
作者简介:
胡楠,女,1987年6月生,硕士研究生,2012年7月毕业于北
京体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