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农业自给问题及政策选择
伊朗农业自给问题及政策选择
张超
(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伊朗为摆脱对碳氢经济的依赖和增加财政收入而提出农业自给战略,加大对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增产。
然而伊朗农业仍不能自给。文章对伊朗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归类和梳理,总结农业自给战略的得失,从
而得出农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伊朗;农业;农产品;自给
【中图分类号】F3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3)12-0120-03
一、伊朗农业自给问题
中东地区国家自20 世纪80 年代初以来普遍存在食物缺口,
平均20%的粮食需求靠进口解决。以前的农业出口国如埃及、
摩洛哥、突尼斯、苏丹、叙利亚等国家如今都要进口农产品以满
足国内需求,中东国家平均70%的面粉都来自进口。埃及每年
为此要花去出口创汇的83%进口食物,这类支出约占GDP 的
10%。[1]
伊朗农业同样存在不能自给的问题。自70 年代中期以来
从农业出口国变为农业进口国,农业发展无法满足国内人口日
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约15%~20%的农产品需要进口。伊斯兰共
和国成立后人口加速增长,导致农产品需求的压力逐渐变大,
而进口农产品所需要的外汇由于石油出口减少面临短缺,实行
农业自给已经势在必行。
表1 伊朗1980—2009 年人口及增长率统计表
单位:万,增长率%
国家为摆脱对碳氢经济的依赖、替代进口农产品而提出农
业自给战略。伊朗把发展农业经济摆在首要地位,增加农产品
产量,同时扩大农业出口以增加财政收入。为实现农业自给,伊
朗于80 年代初成立建设农村的革命组织吉哈德,并划拨6.9 亿
专款,投入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其职能有分配种子、化
肥,建设水利,修建农村公路,在农村提供教育和培训。国家还
另外增加农业预算投资、向农业提供财政资助。
由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投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一五
计划年均增长达到6.2%,90 年代农业增长率达到7.4%,1993
年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8%,超过了工业比例。然而农业
经济发展仍然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并没有实现农业自给战略,
伊朗仍然需要依靠进口农产品,自20 世纪90 年代至今每年进
口的农产品呈上升趋势。伊朗农业自给战略的得失需要进一步
研究,农业发展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需要梳理。
二、农业自给的不利因素
(一)伊朗农业依靠传统生产方式,技术改进不大
小麦、大麦、大米、棉花和蜂蜜等主要作物的生产属于劳动
密集型,国家增加投资的结果仅是产量提高而农业生产力没有
变化,因此伊朗农业在增长但没有发展。伊朗不少农作物产量
的增长还赶不上其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位面积产量实际在下
降,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退化。
耕地中只有32%为水浇地,其它为旱地农业其收成主要靠
自然降雨的多少而定。伊朗大部分“麦瓦特”土地是革命时期农
民自行强占的无主地,缺乏农业设施和精耕细作,生产效率较
低。从表2 可见大麦产量在增加,这是因为作物对水和劳动力
的需求小、成本较低。
表2 主要作物产量(千吨)
资料来源:世界粮油组织统计年鉴。Web:http:/faostat.fao.org/site/339/default.aspx
伊朗劳动密集型农业由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趋向于零,
劳动力和资金大量流失。伊朗农业生产效率低造成农业劳动力
过剩,存在隐性失业现象,农业人口大量流向其他产业。[2《] 国际
统计年鉴》(1999—2006)显示伊朗农业的从业人口占33%,工
业从业人口占33%,服务业从业人口占31%,女工占从业人口
28%,失业人口13%。
资本密集型农业实际生产效果较差。国家投资的现代大型
农场采用水坝、深井灌溉,推行农业机械化,但由于成本高而产
量低无法继续经营。20 世纪80 年代后半期农机使用率下降了
51.9%,化肥使用下降了15.8%,而传统农具铁犁上升在一五计
划期间年售量翻了五倍。[3]因此伊朗农业技术没有进步,仍然采
用传统生产方式,农业对国家投资吸收能力有限。
(二)农产品需求量增加,缺口正在扩大
伊朗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小麦、大米、糖、
肉的消费快速增长,食谱蛋白质和热量和土耳其相等,糖的消
费是巴基斯坦3 倍和阿富汗的5 倍。90 年代后伊朗农业连年丰
收,1993 年小麦产量达1 030 万吨、大米产250 万吨,蜂糖达
600 万吨,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需要,国家仍然要进口500 万吨小
麦以维持农产品较低的价格水平。[4]
工业发展也需要农业原材料。伊朗食品加工在内的轻工业
占工业投资20%,现代化过程中引进机器设备需要大量原材
料,需求远超过国内农产品供应体系,因此只能依靠进口大宗
农产品。另一方面,伊朗为减轻对碳氢部门的依赖而发展农产
品出口战略,也需要大宗农产品。由于国内需求增长,农产品出
口的成本大大增加。
(三)农业经济收益下降导致农业产量降低
首先,石油繁荣带来工资水平提高和通货膨胀,劳动力成
本也随之提高,农业利润下降,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农业和
手工业受到冲击。其次,国家财政补贴进口食品价格,维持农产
品较低的价格,而国内农业生产得不到补贴,致使农业生产因
低收益而长期受损害。最后,补贴政策的效果不明显,因为政府
定价接近生产成本,基本无利可图。
农业的低回报导致农业资金和劳务大量流失,转入其它经
济活动。一些边远、贫瘠的轮耕地或牧场逐渐被废弃,从业者寻
找更有回报的其它职业。
(四)过度城市化造成农业经济萎缩
伊朗人口城乡分布不平衡,城市人口占省内人口75%以上
的省份5 个,德黑兰、库姆、库尔德斯坦、伊斯法罕、亚兹德,其
中前三个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超过了90%。中等城市化的省份城
市人口比重50%~70%之间,有20 个。农村人口居多的省份有5
个,是格莱斯坦、北呼罗珊、锡斯坦- 俾路支斯坦、霍尔木兹甘、
科吉卢耶- 博耶尔艾哈麦迪。
表3 1976—2009 年伊朗人口、城乡比复合统计(人口:万)
资料来源:http://www.populstat.info
城市经济繁荣吸引了农村劳动力、技术和资金流入到城市
经济的发展中,对农业生产是巨大损失。伊朗人口、资源过度集
中于各省首位城市,过度城市化问题突出。这也没有给农业发
展创造新的机会,大量涌入城市的过剩人口又退居城郊,成为
城乡经济发展的障碍和政府财政的一大负担。
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最终导致农业相对萎缩的不良后果。
这成为农业发展滞后的重大原因,伴随劳动力流失的是农业生
产技术的一起流失,农业无法积累多余的资金因此面临投入严
重缺乏的困境。[5]博色如认为人口密度增加是农业技术进步的
动因。[6]她提出人口增长推动技术进步,劳动强度加大会导致生
产工具改进。人口越稠密的地方耕种技术就越高,相反人口越
少的地区越处于农业发展的低级阶段。[7]
伊朗农村人口分散性很大,是世界上农村人口“分布碎片”
最多的国家,61%以上的村庄人口不足249 人,95%的村庄在千
人以下。[8]伊朗农村人口的增长没有使人口密度变大,其结果却
是人口不断外迁,这对伊朗农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博色如
认为农村人口外迁的后果是农业集约化变慢,土地耕种强度不
够而质量下降。[9]伊朗农村人口密度过小导致生产经营分散性,
这成为妨碍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要障碍。
(五)土地所有权问题导致农业投资存在风险
土地所有权问题是20 世纪60 年代巴列维国王“白色革命
“中土地改革的遗留问题,最初制定的土地分配的制度由于各
地土地状况差别较大,无法执行而一再修订,三个阶段的土改
政策前后缺乏连续性,导致章法上的混乱,最后土改的效果很
不理想。因土地所有权存在风险,农业投入和生产的积极性受
挫,国家大力提倡的垦荒政策也受到观望情绪的不良影响。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政府最初有进一步进行土改的设想,
但按照伊斯兰教法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并不清晰,土地所有权问
题上分歧较大,一直悬而未决。因此土地所有权不稳定性和风
险性依然存在,大于10 公顷的土地投资不足,生产受到影响。
这导致农业现代化推行缓慢,更多采用传统生产方式。
三、农业自给的有利条件
(一)传统农业仍有很大优势
农业生产中传统人工劳作技术已经成熟,例如农业灌溉人
工斜坡非常精准适合农作物需要,即节约水又免于土壤肥力流
失。相比之下现代农业收效甚微,例如德兹大农业(Dez)无论在
作物种植技术还是农灌方面都存在巨大浪费,成本高、收益低。
现代农业在伊朗高原上并没有留下明显痕迹,而传统农业仍有
生命力。
伊朗农业依地形条件和集约化用水而自然连成一体,形成
“地貌形态的村落文明”。相毗邻的村落连成一片并以高墙圈
起,内部农作物实行花园式灌溉,盛产园圃作物和各类果蔬。高
墙保护作物免受寒冷、强风的和动物破坏,高墙内水可以重复
利用提高效率。高墙农业适合伊朗中部和东部干旱及多沙地
带,因此被广泛应用。水供应主要依靠坎儿井,高墙可减小风
力、减少了高温环境下水分蒸发的损失。犁种的谷地一般分布
于地势低于村落的周围地带,可以得到灌溉。
此外在厄尔布尔什山脉和索格罗斯山脉梯田农业采用传
统的间作和轮作技术,对水和梯田管理的技术改进也有利于改
进生产、提高产量。伊朗传统农业如坎儿井技术、梯田农业、高
墙农业都适合于伊朗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伊
朗农业的特色和优势。
(二)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
伊朗土地改革后,地主和农民分成制成为主要形式,地主
份额占很大部分成为大宗农产品货源。伊朗1984 年法规允许
巴扎商人经营进出口贸易,进出口税率也有利于商人。为追求
利润巴扎商人必须保证大宗货源,因此直接参与了农业生产,
与地主和农民有很紧密的联系。巴扎商人以大量资金贷给大地
产用于扩大农业生产,扩大对农业生产者的影响,收购现有作
物或签订供货合同。商人在农业市场结构中处于有利地位,信
贷利率一般高达100%,在收购产品过程中极力压低价格,致使
农业生产者处于不利地位。但巴扎商人积极作用在于促成农业
商品化,并打通农产品流入城市的渠道,从而加强了农业生产
的商业化和流通性。
(三)吉哈德在农村的建设运动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吉哈德成员多为青年人,40%来自农村移民,与农村联系
紧密,因此积极参与家乡发展。专业技术骨干可以凭借个人关
系动员村民开展农业合作努力改变农村面貌、走向现代农村的
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吉哈德主要提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机构服务、农业
技术辅助等方面的服务。在战后农村重建中为建设农村电力系
统、修筑农村公路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至1999 年建成36 660 英
里农村公路,包含了架设桥梁、开凿隧道等复杂工程,把城乡
间、农村公路和高速公路连接起来。据统计至2008 年仅剩10%
的农村未通现代公路。能源部和吉哈德合作于2001 年实现了
99%的农村通电。[10]农村供水系统也在建设中,1999 年450 万
村民已使用自来水,住房和通讯条件、教育、医疗、农村公共服
务正在改善。
吉哈德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辅助与当地作物、气候和地域
特点相结合,因此取得好的效果。吉哈德主要发展农村集体项
目,在谷仓储藏、水利系统、厩内保暖方面提供技术辅助。帮助
农户申请无息贷款、购置牧场和畜种、农机、水泵,获得有价格
补贴的种子、化肥、农药。吉哈德发展农业合作,打开生产销路。
四、伊朗农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国家通过统购和订购农产品保证产量实行农业自给战略,
为保护农业发展实行了免征农业税的正保护政策,以国家财政
补贴来鼓励农业生产。伊朗政府的政策在恢复农业生产和提高
产量上是必要的。然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调整政策,对比农
业有利和不利条件,采用最优选择,使农业发展避免陷入困境。
伊朗农业自给战略带有国家介入经济的计划特征,为非市
场经济形态,其价格杠杆不能反映农业生产的供需关系及价值
规律。由于石油繁荣导致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工资水平得到
提高,农业生产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由于国家食品补贴维持
低价的政策附加成本无法追加到农产品价格上,农业利润下
降,影响到生产者利益。资源的配置会因边际生产率的作用将
劳务和资金从农业配给其它生产领域,这会导致农业发展面临
资源不断流失的危险。
伊朗国家虽然以社会再分配的形式投入资金对农业生产
补贴,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低收益。切实保护农业生
产者利益,减少食品价格补贴对农产品价格的限制和竞争,自
然会刺激农业生产的私人投资扩大,农业自给问题便可缓解。
国家投资应多投向农业技术改进。伊朗农业生产主要采用
传统生产方式,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具有劳动密集型农业的特
征。劳动密集型农业的弊端由于生产率低而导致劳动力流失,
不利于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伊朗农业应当从劳动密集型逐渐走
向技术改进道路,只有不断改进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
产量,才能提高利润,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 James A.Bill,Carl Leiden.Politics in the Middle Eat[M].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85.
[2] Hossein Askari . Recent Economic Growth in Iran [ J ] . Middle Eastern
Studies,1976(3).
[3] Mehrdad Haghayeghi . Agrarian Reform Problems in Post Revolutionary
Iran[J].Middle Eastern Studies,1990,26(1).
[4] The EIU Country Profile[M].Iran,Landon,1993,3rd.
[5] Keith Mclachlan . The Neglected Garden-The Politics and Ecology of
Agriculture in Iran[M].London,1988.
[6] Boserup,Population pressure,intensification of agriculture,and rural -
urban migra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3,40.
[7] 裴小林.论土地生产率极限法则:一个改进的马尔萨斯理论和不同
发展阶段的反向逻辑[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8] Robert Graham.Iran the illusion of power,Croom Helm[M].London,1979.
[9] Easter Boserup.The Condition of Agricultural Growth The Economics of
Agrarian Change Under Population Pressure[M].London,2005.
[10] Eric Roogfund.Thirty Years of Islamic Revolution in Rural Iran [M].
Middle East Report,2009. (责任编辑:X 校对:F)
张超
(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伊朗为摆脱对碳氢经济的依赖和增加财政收入而提出农业自给战略,加大对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增产。
然而伊朗农业仍不能自给。文章对伊朗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归类和梳理,总结农业自给战略的得失,从
而得出农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伊朗;农业;农产品;自给
【中图分类号】F3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3)12-0120-03
一、伊朗农业自给问题
中东地区国家自20 世纪80 年代初以来普遍存在食物缺口,
平均20%的粮食需求靠进口解决。以前的农业出口国如埃及、
摩洛哥、突尼斯、苏丹、叙利亚等国家如今都要进口农产品以满
足国内需求,中东国家平均70%的面粉都来自进口。埃及每年
为此要花去出口创汇的83%进口食物,这类支出约占GDP 的
10%。[1]
伊朗农业同样存在不能自给的问题。自70 年代中期以来
从农业出口国变为农业进口国,农业发展无法满足国内人口日
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约15%~20%的农产品需要进口。伊斯兰共
和国成立后人口加速增长,导致农产品需求的压力逐渐变大,
而进口农产品所需要的外汇由于石油出口减少面临短缺,实行
农业自给已经势在必行。
表1 伊朗1980—2009 年人口及增长率统计表
单位:万,增长率%
国家为摆脱对碳氢经济的依赖、替代进口农产品而提出农
业自给战略。伊朗把发展农业经济摆在首要地位,增加农产品
产量,同时扩大农业出口以增加财政收入。为实现农业自给,伊
朗于80 年代初成立建设农村的革命组织吉哈德,并划拨6.9 亿
专款,投入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其职能有分配种子、化
肥,建设水利,修建农村公路,在农村提供教育和培训。国家还
另外增加农业预算投资、向农业提供财政资助。
由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投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一五
计划年均增长达到6.2%,90 年代农业增长率达到7.4%,1993
年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8%,超过了工业比例。然而农业
经济发展仍然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并没有实现农业自给战略,
伊朗仍然需要依靠进口农产品,自20 世纪90 年代至今每年进
口的农产品呈上升趋势。伊朗农业自给战略的得失需要进一步
研究,农业发展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需要梳理。
二、农业自给的不利因素
(一)伊朗农业依靠传统生产方式,技术改进不大
小麦、大麦、大米、棉花和蜂蜜等主要作物的生产属于劳动
密集型,国家增加投资的结果仅是产量提高而农业生产力没有
变化,因此伊朗农业在增长但没有发展。伊朗不少农作物产量
的增长还赶不上其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位面积产量实际在下
降,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退化。
耕地中只有32%为水浇地,其它为旱地农业其收成主要靠
自然降雨的多少而定。伊朗大部分“麦瓦特”土地是革命时期农
民自行强占的无主地,缺乏农业设施和精耕细作,生产效率较
低。从表2 可见大麦产量在增加,这是因为作物对水和劳动力
的需求小、成本较低。
表2 主要作物产量(千吨)
资料来源:世界粮油组织统计年鉴。Web:http:/faostat.fao.org/site/339/default.aspx
伊朗劳动密集型农业由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趋向于零,
劳动力和资金大量流失。伊朗农业生产效率低造成农业劳动力
过剩,存在隐性失业现象,农业人口大量流向其他产业。[2《] 国际
统计年鉴》(1999—2006)显示伊朗农业的从业人口占33%,工
业从业人口占33%,服务业从业人口占31%,女工占从业人口
28%,失业人口13%。
资本密集型农业实际生产效果较差。国家投资的现代大型
农场采用水坝、深井灌溉,推行农业机械化,但由于成本高而产
量低无法继续经营。20 世纪80 年代后半期农机使用率下降了
51.9%,化肥使用下降了15.8%,而传统农具铁犁上升在一五计
划期间年售量翻了五倍。[3]因此伊朗农业技术没有进步,仍然采
用传统生产方式,农业对国家投资吸收能力有限。
(二)农产品需求量增加,缺口正在扩大
伊朗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小麦、大米、糖、
肉的消费快速增长,食谱蛋白质和热量和土耳其相等,糖的消
费是巴基斯坦3 倍和阿富汗的5 倍。90 年代后伊朗农业连年丰
收,1993 年小麦产量达1 030 万吨、大米产250 万吨,蜂糖达
600 万吨,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需要,国家仍然要进口500 万吨小
麦以维持农产品较低的价格水平。[4]
工业发展也需要农业原材料。伊朗食品加工在内的轻工业
占工业投资20%,现代化过程中引进机器设备需要大量原材
料,需求远超过国内农产品供应体系,因此只能依靠进口大宗
农产品。另一方面,伊朗为减轻对碳氢部门的依赖而发展农产
品出口战略,也需要大宗农产品。由于国内需求增长,农产品出
口的成本大大增加。
(三)农业经济收益下降导致农业产量降低
首先,石油繁荣带来工资水平提高和通货膨胀,劳动力成
本也随之提高,农业利润下降,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农业和
手工业受到冲击。其次,国家财政补贴进口食品价格,维持农产
品较低的价格,而国内农业生产得不到补贴,致使农业生产因
低收益而长期受损害。最后,补贴政策的效果不明显,因为政府
定价接近生产成本,基本无利可图。
农业的低回报导致农业资金和劳务大量流失,转入其它经
济活动。一些边远、贫瘠的轮耕地或牧场逐渐被废弃,从业者寻
找更有回报的其它职业。
(四)过度城市化造成农业经济萎缩
伊朗人口城乡分布不平衡,城市人口占省内人口75%以上
的省份5 个,德黑兰、库姆、库尔德斯坦、伊斯法罕、亚兹德,其
中前三个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超过了90%。中等城市化的省份城
市人口比重50%~70%之间,有20 个。农村人口居多的省份有5
个,是格莱斯坦、北呼罗珊、锡斯坦- 俾路支斯坦、霍尔木兹甘、
科吉卢耶- 博耶尔艾哈麦迪。
表3 1976—2009 年伊朗人口、城乡比复合统计(人口:万)
资料来源:http://www.populstat.info
城市经济繁荣吸引了农村劳动力、技术和资金流入到城市
经济的发展中,对农业生产是巨大损失。伊朗人口、资源过度集
中于各省首位城市,过度城市化问题突出。这也没有给农业发
展创造新的机会,大量涌入城市的过剩人口又退居城郊,成为
城乡经济发展的障碍和政府财政的一大负担。
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最终导致农业相对萎缩的不良后果。
这成为农业发展滞后的重大原因,伴随劳动力流失的是农业生
产技术的一起流失,农业无法积累多余的资金因此面临投入严
重缺乏的困境。[5]博色如认为人口密度增加是农业技术进步的
动因。[6]她提出人口增长推动技术进步,劳动强度加大会导致生
产工具改进。人口越稠密的地方耕种技术就越高,相反人口越
少的地区越处于农业发展的低级阶段。[7]
伊朗农村人口分散性很大,是世界上农村人口“分布碎片”
最多的国家,61%以上的村庄人口不足249 人,95%的村庄在千
人以下。[8]伊朗农村人口的增长没有使人口密度变大,其结果却
是人口不断外迁,这对伊朗农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博色如
认为农村人口外迁的后果是农业集约化变慢,土地耕种强度不
够而质量下降。[9]伊朗农村人口密度过小导致生产经营分散性,
这成为妨碍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要障碍。
(五)土地所有权问题导致农业投资存在风险
土地所有权问题是20 世纪60 年代巴列维国王“白色革命
“中土地改革的遗留问题,最初制定的土地分配的制度由于各
地土地状况差别较大,无法执行而一再修订,三个阶段的土改
政策前后缺乏连续性,导致章法上的混乱,最后土改的效果很
不理想。因土地所有权存在风险,农业投入和生产的积极性受
挫,国家大力提倡的垦荒政策也受到观望情绪的不良影响。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政府最初有进一步进行土改的设想,
但按照伊斯兰教法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并不清晰,土地所有权问
题上分歧较大,一直悬而未决。因此土地所有权不稳定性和风
险性依然存在,大于10 公顷的土地投资不足,生产受到影响。
这导致农业现代化推行缓慢,更多采用传统生产方式。
三、农业自给的有利条件
(一)传统农业仍有很大优势
农业生产中传统人工劳作技术已经成熟,例如农业灌溉人
工斜坡非常精准适合农作物需要,即节约水又免于土壤肥力流
失。相比之下现代农业收效甚微,例如德兹大农业(Dez)无论在
作物种植技术还是农灌方面都存在巨大浪费,成本高、收益低。
现代农业在伊朗高原上并没有留下明显痕迹,而传统农业仍有
生命力。
伊朗农业依地形条件和集约化用水而自然连成一体,形成
“地貌形态的村落文明”。相毗邻的村落连成一片并以高墙圈
起,内部农作物实行花园式灌溉,盛产园圃作物和各类果蔬。高
墙保护作物免受寒冷、强风的和动物破坏,高墙内水可以重复
利用提高效率。高墙农业适合伊朗中部和东部干旱及多沙地
带,因此被广泛应用。水供应主要依靠坎儿井,高墙可减小风
力、减少了高温环境下水分蒸发的损失。犁种的谷地一般分布
于地势低于村落的周围地带,可以得到灌溉。
此外在厄尔布尔什山脉和索格罗斯山脉梯田农业采用传
统的间作和轮作技术,对水和梯田管理的技术改进也有利于改
进生产、提高产量。伊朗传统农业如坎儿井技术、梯田农业、高
墙农业都适合于伊朗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伊
朗农业的特色和优势。
(二)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
伊朗土地改革后,地主和农民分成制成为主要形式,地主
份额占很大部分成为大宗农产品货源。伊朗1984 年法规允许
巴扎商人经营进出口贸易,进出口税率也有利于商人。为追求
利润巴扎商人必须保证大宗货源,因此直接参与了农业生产,
与地主和农民有很紧密的联系。巴扎商人以大量资金贷给大地
产用于扩大农业生产,扩大对农业生产者的影响,收购现有作
物或签订供货合同。商人在农业市场结构中处于有利地位,信
贷利率一般高达100%,在收购产品过程中极力压低价格,致使
农业生产者处于不利地位。但巴扎商人积极作用在于促成农业
商品化,并打通农产品流入城市的渠道,从而加强了农业生产
的商业化和流通性。
(三)吉哈德在农村的建设运动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吉哈德成员多为青年人,40%来自农村移民,与农村联系
紧密,因此积极参与家乡发展。专业技术骨干可以凭借个人关
系动员村民开展农业合作努力改变农村面貌、走向现代农村的
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吉哈德主要提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机构服务、农业
技术辅助等方面的服务。在战后农村重建中为建设农村电力系
统、修筑农村公路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至1999 年建成36 660 英
里农村公路,包含了架设桥梁、开凿隧道等复杂工程,把城乡
间、农村公路和高速公路连接起来。据统计至2008 年仅剩10%
的农村未通现代公路。能源部和吉哈德合作于2001 年实现了
99%的农村通电。[10]农村供水系统也在建设中,1999 年450 万
村民已使用自来水,住房和通讯条件、教育、医疗、农村公共服
务正在改善。
吉哈德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辅助与当地作物、气候和地域
特点相结合,因此取得好的效果。吉哈德主要发展农村集体项
目,在谷仓储藏、水利系统、厩内保暖方面提供技术辅助。帮助
农户申请无息贷款、购置牧场和畜种、农机、水泵,获得有价格
补贴的种子、化肥、农药。吉哈德发展农业合作,打开生产销路。
四、伊朗农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国家通过统购和订购农产品保证产量实行农业自给战略,
为保护农业发展实行了免征农业税的正保护政策,以国家财政
补贴来鼓励农业生产。伊朗政府的政策在恢复农业生产和提高
产量上是必要的。然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调整政策,对比农
业有利和不利条件,采用最优选择,使农业发展避免陷入困境。
伊朗农业自给战略带有国家介入经济的计划特征,为非市
场经济形态,其价格杠杆不能反映农业生产的供需关系及价值
规律。由于石油繁荣导致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工资水平得到
提高,农业生产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由于国家食品补贴维持
低价的政策附加成本无法追加到农产品价格上,农业利润下
降,影响到生产者利益。资源的配置会因边际生产率的作用将
劳务和资金从农业配给其它生产领域,这会导致农业发展面临
资源不断流失的危险。
伊朗国家虽然以社会再分配的形式投入资金对农业生产
补贴,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低收益。切实保护农业生
产者利益,减少食品价格补贴对农产品价格的限制和竞争,自
然会刺激农业生产的私人投资扩大,农业自给问题便可缓解。
国家投资应多投向农业技术改进。伊朗农业生产主要采用
传统生产方式,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具有劳动密集型农业的特
征。劳动密集型农业的弊端由于生产率低而导致劳动力流失,
不利于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伊朗农业应当从劳动密集型逐渐走
向技术改进道路,只有不断改进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
产量,才能提高利润,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 James A.Bill,Carl Leiden.Politics in the Middle Eat[M].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85.
[2] Hossein Askari . Recent Economic Growth in Iran [ J ] . Middle Eastern
Studies,1976(3).
[3] Mehrdad Haghayeghi . Agrarian Reform Problems in Post Revolutionary
Iran[J].Middle Eastern Studies,1990,26(1).
[4] The EIU Country Profile[M].Iran,Landon,1993,3rd.
[5] Keith Mclachlan . The Neglected Garden-The Politics and Ecology of
Agriculture in Iran[M].London,1988.
[6] Boserup,Population pressure,intensification of agriculture,and rural -
urban migra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3,40.
[7] 裴小林.论土地生产率极限法则:一个改进的马尔萨斯理论和不同
发展阶段的反向逻辑[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8] Robert Graham.Iran the illusion of power,Croom Helm[M].London,1979.
[9] Easter Boserup.The Condition of Agricultural Growth The Economics of
Agrarian Change Under Population Pressure[M].London,2005.
[10] Eric Roogfund.Thirty Years of Islamic Revolution in Rural Iran [M].
Middle East Report,2009. (责任编辑:X 校对: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