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分析及借鉴
国际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分析及借鉴
卢长利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国际上许多国家在产业技术转化方面形成一定的模式,文章分析了德国的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
会、中国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芬兰的国立技术研究中心(VTT)的运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提
出对我国产业技术转化的几点借鉴。
【关键词】产业技术;弗朗霍夫协会;工业技术研究院;VTT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3)12-0117-03
2006 年1 月9 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始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
划纲要(2006—2020)》。时至今日,我国科技产业技术发展却不尽如人意。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进入
低迷,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台各种措施吸引技术、投资的回流。
我国在过去的近30 年里,支持成立了一大批的研究机构来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发展,并投入了
大量科研经费。但是,这些研究机构相对比较分散,研究能力缺少整合。随着全球科技创新向亚洲集聚,我国的
产学研模式需要不断进行梳理和发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国际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产业技术发展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的产业技术发展提供一定
的借鉴。
一、国际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分析
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对科研转化非常重视,比如,芬兰、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都建立有科研集中转
化机构。这里,我们重点介绍德国的德国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中国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芬兰的国立技
术研究中心(VTT)。
(一)德国的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的运作模式
1.弗朗霍夫协会的基本模式
德国弗朗霍夫协会(Fraunhofer)是欧洲最著名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成立于1949 年,现下设57 个研究所,
80 多个研究机构,拥有约2.2 万名研究人员(包括研究生、博士后),分布于德国的40 个地区,年经费预算约19
亿欧元(2012 年度),在欧洲、美国、亚洲均设有研究中心和代表处。[1]弗朗霍夫协会与德国公司保持着密切合作
的合作伙伴关系,协会通过合同式科研,直接为德国各生产领域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承担技术改造项目和技术创
新任务,解决他们在生产、开发、设计、工艺改造、质量控制等方面碰到的自己难于解决的问题。其最大的优点是
花费低,见效快。一些中小公司也把协会当作其进行R&D 所需要的应用研究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发展,协会形
成了独特的政府资助、研究机构企业化运行的著名的“弗朗霍夫模式”。[2]
弗朗霍夫协会下属的研究所,研究计划、经费使用和人员聘用都由所长负责,选聘人员的范围是世界性的。
各类工作人员的待遇公开透明,加上外部审计制度,有效地保证了经费不被滥用。弗朗霍夫协会的具体运作模
式见图1。
2.弗朗霍夫模式的运行特点
(1)围绕知识产权运作,盈利共享。弗朗霍夫模式集
中了政府、大学和企业机构,但所有研究专利属于弗朗霍
夫研究机构本身(专利战略,也是其运作的核心)。这种
合作形式使得弗朗霍夫协会拥有了更大的主动性,而其
非赢利性质使大学和政府的资金组合获得了合法地位。
其中,弗朗霍夫组织从政府获得的资金只有30%,但这
足以使得弗朗霍夫研究机构保持技术开发与扩散的领先
地位。
(2)政府推动,多元投资。与其他私营研究机构相比,
弗朗霍夫组织构建了一个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三位一
体的投资主体结构。而且,来自于政府基金占其获利的30%,足以确保其正常运作。市场化的投资主体,可以使
弗朗霍夫的研究机构从工业和政府的委托项目中获利,占比达70%。弗朗霍夫研究机构的基金坚持被用于各研
究机构执行其长期战略计划。
(3)制度化管理,全球扩张,强化产学研结合。德国弗朗霍夫作为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科研机构,在其专利
战略管理模式下,积极向全球扩张。通过与大学和产业之间的纽带连接,使弗朗霍夫学会能够在全球高校获得
基础研究成果,并与产业技术需求之间架起一座跨越创新鸿沟的桥梁。
(二)我国台湾省的工业技术研究院
1.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简介。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成立于1973 年,是台湾政府立法设置的
工业技术应用研究机构。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与民间企业。一年的预算规模上百亿元新台币,有时甚至超过
200 亿元新台币,年营业收入超过160 亿元新台币,堪称台湾资源最为雄厚的财团法人组织。[3]
工研院也是台湾最大的应用研究、开发机构,在台湾产业与科技发展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任务是从
事应用科技研究,讲求产业效益,以加速提升工业技术;发展包容性、关键性及前瞻性技术,并配合产业界需求,
提升其竞争力;研究成果秉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适时依适当方式,推广技术至产业界;配合政府措施,辅导
中小企业技术升级,并培育工业技术人才;提供创新、前
瞻的产业技术。工研院规划了信息与通讯、电子与光电、
先进制造与系统、材料化工与奈米、生技与医药、能源与
环境等六大技术领域。
2.台湾工研院组织结构(见图2)。工研院设有董事会
和监事会,董事会下设院部、研究所(或中心)、研究组三
级行政管理与研究发展机构,是以行政———项目开发研
究为核心、产业技术集成为纽带、前瞻性工业技术发展为
目标的由下而上的具有柔性结构的科研组织,现有员工
约6 000 多名。
3.工研院之学研合作策略。透过学研合作,工研院积
极与国内外知名学术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之合作
关系,善用双方创新资源、研发能量及文化环境,增强技
术竞争优势并激发创意。
透过研发合作、人才交流、设施与仪器设备共同,工研院将持续与国内外学校及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
系,结合双方资源及长处,针对具全球影响力之重大计划项目共同研发创新技术。
4.经费结构。按照《工业技术研究院设置条例》有关规定,工研院由政府出资创立基金成立。历经40 年的发
展,工研院的经费来源逐渐从纯粹依赖政府投入转变为以合约经营为主。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工研院强化了
产业服务,以1∶1 为量化指标,即承接公共部门(含政府相关机构)项目的经费与面向产业服务的企业委托项
目经费比例持平。
(三)芬兰国立技术研究中心(VTT)
1.芬兰国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背景。芬兰国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是欧洲第三大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众多国
际性工程研究工作,约有3 000 名研究人员,每年负
责大约500 个国际项目。VTT 可以结合不同的技
术,创造性的创新和大量的一系列世界级技术的研
究和应用研究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竞争力和能
力。VTT 的研究范围涵盖电子学、信息技术、工业系
统、加工过程、生物工程及建筑运输等多学科领域,
并着重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最为广泛的
技术服务与应用技术研究。在芬兰,VTT 被定位在
一个非牟利研究组织。
2.芬兰VTT 的组织结构(见图3)。
3.合作及推广。芬兰作为一个欧洲小国,市场非常有限。因此,VTT 大量利用国际上的科学研究机构为其提
供技术创新。在我国,已经跟清华、大连理工、湖南理工、中科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或进行联合研究,
或进行产业化。
VTT 在全球推广其技术及专利,并在各地设立办事处,作为常设联系机构。
二、三种模式的特点分析及对我国产业技术转化的借鉴
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荷兰、丹麦、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实践已经证明了,
工业技术研究院不仅在理论上可行,而且在现实中也有效。它能够聚集企业、大学、资本等资源,是支撑区域特
色产业、优势产业培育与发展的有效模式,是引领和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我国产业技术转化研究具有
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三种模式的特点
(1)都是将基础研究和产业联系到一起,将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基础研究的成果,决定了产业成果的竞争
力。(2)都由政府出资,或以政府为主出资。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3)都将大学和研究机
构作为重要的合作对象,,建立开放的系统,吸引人才,充分利用全球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4)追踪科
技热点,注重基础研究和技术的推广应用,致力于将研究成果向产业化推广(当然,这种推广是以自身国家核心
利益为基础)。(5)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各机构都将专利战略作为其核心战略,进而调动和控制研究机构和产
业力量。
(二)对我国产业技术转化的借鉴
值得借鉴的地方有:(1)政府主导,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投入。我国的科研力量比较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合
力,所以需要政府主导将各种科研力量进行整合。建议成立地方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
联系,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2)建立联合研发体制机制,以大项目为抓手进行突破。零散的力量不能完成
大型科研、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实施,通过建立联合研发机制,将相同行业的研究机构力量联合起来进行大项目、
尖端技术的研发,从而带动我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3)打破现有机构之间的僵化格局,整合研究机构的资源。
资源的分散,导致利用率低下,不能体现应有的投资价值。因此需要打破现有机构之间的僵化格局,整合研究机
构的资源。比如,建立行业共同的研发平台,进行机构改革和改制。(4)夯实基础研究,注重市场化的推广和应
用。科技的力量在于其应用,因此需要建立一定的机制积极推广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提升我国产业的竞争
力,扩大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李建强,赵加强,陈鹏.德国弗朗霍夫学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2013(8):54-58.
[2] 马继洲,陈湛匀.德国弗朗霍夫模式的应用研究———一个产学研联合的融资安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6):53-55.
[3] 陈鹏,李建强.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及其启示[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4):124-128.
卢长利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国际上许多国家在产业技术转化方面形成一定的模式,文章分析了德国的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
会、中国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芬兰的国立技术研究中心(VTT)的运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提
出对我国产业技术转化的几点借鉴。
【关键词】产业技术;弗朗霍夫协会;工业技术研究院;VTT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3)12-0117-03
2006 年1 月9 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始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
划纲要(2006—2020)》。时至今日,我国科技产业技术发展却不尽如人意。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进入
低迷,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台各种措施吸引技术、投资的回流。
我国在过去的近30 年里,支持成立了一大批的研究机构来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发展,并投入了
大量科研经费。但是,这些研究机构相对比较分散,研究能力缺少整合。随着全球科技创新向亚洲集聚,我国的
产学研模式需要不断进行梳理和发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国际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产业技术发展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的产业技术发展提供一定
的借鉴。
一、国际产业技术的发展模式分析
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对科研转化非常重视,比如,芬兰、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都建立有科研集中转
化机构。这里,我们重点介绍德国的德国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中国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芬兰的国立技
术研究中心(VTT)。
(一)德国的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的运作模式
1.弗朗霍夫协会的基本模式
德国弗朗霍夫协会(Fraunhofer)是欧洲最著名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成立于1949 年,现下设57 个研究所,
80 多个研究机构,拥有约2.2 万名研究人员(包括研究生、博士后),分布于德国的40 个地区,年经费预算约19
亿欧元(2012 年度),在欧洲、美国、亚洲均设有研究中心和代表处。[1]弗朗霍夫协会与德国公司保持着密切合作
的合作伙伴关系,协会通过合同式科研,直接为德国各生产领域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承担技术改造项目和技术创
新任务,解决他们在生产、开发、设计、工艺改造、质量控制等方面碰到的自己难于解决的问题。其最大的优点是
花费低,见效快。一些中小公司也把协会当作其进行R&D 所需要的应用研究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发展,协会形
成了独特的政府资助、研究机构企业化运行的著名的“弗朗霍夫模式”。[2]
弗朗霍夫协会下属的研究所,研究计划、经费使用和人员聘用都由所长负责,选聘人员的范围是世界性的。
各类工作人员的待遇公开透明,加上外部审计制度,有效地保证了经费不被滥用。弗朗霍夫协会的具体运作模
式见图1。
2.弗朗霍夫模式的运行特点
(1)围绕知识产权运作,盈利共享。弗朗霍夫模式集
中了政府、大学和企业机构,但所有研究专利属于弗朗霍
夫研究机构本身(专利战略,也是其运作的核心)。这种
合作形式使得弗朗霍夫协会拥有了更大的主动性,而其
非赢利性质使大学和政府的资金组合获得了合法地位。
其中,弗朗霍夫组织从政府获得的资金只有30%,但这
足以使得弗朗霍夫研究机构保持技术开发与扩散的领先
地位。
(2)政府推动,多元投资。与其他私营研究机构相比,
弗朗霍夫组织构建了一个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三位一
体的投资主体结构。而且,来自于政府基金占其获利的30%,足以确保其正常运作。市场化的投资主体,可以使
弗朗霍夫的研究机构从工业和政府的委托项目中获利,占比达70%。弗朗霍夫研究机构的基金坚持被用于各研
究机构执行其长期战略计划。
(3)制度化管理,全球扩张,强化产学研结合。德国弗朗霍夫作为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科研机构,在其专利
战略管理模式下,积极向全球扩张。通过与大学和产业之间的纽带连接,使弗朗霍夫学会能够在全球高校获得
基础研究成果,并与产业技术需求之间架起一座跨越创新鸿沟的桥梁。
(二)我国台湾省的工业技术研究院
1.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简介。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成立于1973 年,是台湾政府立法设置的
工业技术应用研究机构。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与民间企业。一年的预算规模上百亿元新台币,有时甚至超过
200 亿元新台币,年营业收入超过160 亿元新台币,堪称台湾资源最为雄厚的财团法人组织。[3]
工研院也是台湾最大的应用研究、开发机构,在台湾产业与科技发展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任务是从
事应用科技研究,讲求产业效益,以加速提升工业技术;发展包容性、关键性及前瞻性技术,并配合产业界需求,
提升其竞争力;研究成果秉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适时依适当方式,推广技术至产业界;配合政府措施,辅导
中小企业技术升级,并培育工业技术人才;提供创新、前
瞻的产业技术。工研院规划了信息与通讯、电子与光电、
先进制造与系统、材料化工与奈米、生技与医药、能源与
环境等六大技术领域。
2.台湾工研院组织结构(见图2)。工研院设有董事会
和监事会,董事会下设院部、研究所(或中心)、研究组三
级行政管理与研究发展机构,是以行政———项目开发研
究为核心、产业技术集成为纽带、前瞻性工业技术发展为
目标的由下而上的具有柔性结构的科研组织,现有员工
约6 000 多名。
3.工研院之学研合作策略。透过学研合作,工研院积
极与国内外知名学术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之合作
关系,善用双方创新资源、研发能量及文化环境,增强技
术竞争优势并激发创意。
透过研发合作、人才交流、设施与仪器设备共同,工研院将持续与国内外学校及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
系,结合双方资源及长处,针对具全球影响力之重大计划项目共同研发创新技术。
4.经费结构。按照《工业技术研究院设置条例》有关规定,工研院由政府出资创立基金成立。历经40 年的发
展,工研院的经费来源逐渐从纯粹依赖政府投入转变为以合约经营为主。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工研院强化了
产业服务,以1∶1 为量化指标,即承接公共部门(含政府相关机构)项目的经费与面向产业服务的企业委托项
目经费比例持平。
(三)芬兰国立技术研究中心(VTT)
1.芬兰国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背景。芬兰国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是欧洲第三大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众多国
际性工程研究工作,约有3 000 名研究人员,每年负
责大约500 个国际项目。VTT 可以结合不同的技
术,创造性的创新和大量的一系列世界级技术的研
究和应用研究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竞争力和能
力。VTT 的研究范围涵盖电子学、信息技术、工业系
统、加工过程、生物工程及建筑运输等多学科领域,
并着重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最为广泛的
技术服务与应用技术研究。在芬兰,VTT 被定位在
一个非牟利研究组织。
2.芬兰VTT 的组织结构(见图3)。
3.合作及推广。芬兰作为一个欧洲小国,市场非常有限。因此,VTT 大量利用国际上的科学研究机构为其提
供技术创新。在我国,已经跟清华、大连理工、湖南理工、中科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或进行联合研究,
或进行产业化。
VTT 在全球推广其技术及专利,并在各地设立办事处,作为常设联系机构。
二、三种模式的特点分析及对我国产业技术转化的借鉴
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荷兰、丹麦、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实践已经证明了,
工业技术研究院不仅在理论上可行,而且在现实中也有效。它能够聚集企业、大学、资本等资源,是支撑区域特
色产业、优势产业培育与发展的有效模式,是引领和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我国产业技术转化研究具有
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三种模式的特点
(1)都是将基础研究和产业联系到一起,将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基础研究的成果,决定了产业成果的竞争
力。(2)都由政府出资,或以政府为主出资。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3)都将大学和研究机
构作为重要的合作对象,,建立开放的系统,吸引人才,充分利用全球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4)追踪科
技热点,注重基础研究和技术的推广应用,致力于将研究成果向产业化推广(当然,这种推广是以自身国家核心
利益为基础)。(5)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各机构都将专利战略作为其核心战略,进而调动和控制研究机构和产
业力量。
(二)对我国产业技术转化的借鉴
值得借鉴的地方有:(1)政府主导,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投入。我国的科研力量比较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合
力,所以需要政府主导将各种科研力量进行整合。建议成立地方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
联系,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2)建立联合研发体制机制,以大项目为抓手进行突破。零散的力量不能完成
大型科研、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实施,通过建立联合研发机制,将相同行业的研究机构力量联合起来进行大项目、
尖端技术的研发,从而带动我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3)打破现有机构之间的僵化格局,整合研究机构的资源。
资源的分散,导致利用率低下,不能体现应有的投资价值。因此需要打破现有机构之间的僵化格局,整合研究机
构的资源。比如,建立行业共同的研发平台,进行机构改革和改制。(4)夯实基础研究,注重市场化的推广和应
用。科技的力量在于其应用,因此需要建立一定的机制积极推广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提升我国产业的竞争
力,扩大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李建强,赵加强,陈鹏.德国弗朗霍夫学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2013(8):54-58.
[2] 马继洲,陈湛匀.德国弗朗霍夫模式的应用研究———一个产学研联合的融资安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6):53-55.
[3] 陈鹏,李建强.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模式及其启示[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4):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