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思考

热度0票  浏览44次 时间:2022年1月25日 11:10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11)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进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实施标准。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情感丰富,容易形成叛逆心理。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需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推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定位1.1 基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人的多种属性进行有机结合。
  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教育落脚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仅仅传授基础知识,同时更需要树立学生正确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事立足学生的长期发展,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满足传统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是积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整体效应。以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基础,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2 以校园文化为导向,营造健康校园生活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全体师生长期教育生活中所创造,将直接体现高校整体的价值文化氛围。同时校园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关键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将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德育教育效果。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在构件健康校园生活的同时,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高校管理者需把握时代主题,挖掘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从而更好的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2.2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认识因为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偏向于应试教育,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不过多的重视,一味的关心他们平常的考试成绩以及学校最终的升学率问题。这样最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实质性的开展,只是老师在课堂上花几分钟时间带过而已。这样短短的几分钟并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有效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不能得到疏导,他们也就无法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同时,过去的教育理念更加偏重于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教师会认为只有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存在心理问题,下意识觉得成绩优秀的同学都属于内心积极向上的学生。这样高校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工作时,容易产生区别对待,只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进行教育。
  这样的偏见理念下,这些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总是不如其他同学优秀,有着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有的成绩不好的同学所幸自暴自弃,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2.3 师生交流不充分
  不少高校教师有着较长的生涯,他们的教育思维仍然保留着过去老旧的传统观念。他们将课本中的知识摆在第一位,同时认为师生间的关系应该心存敬重,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这样可以使得老师在学生面前具有威信,让学生怀有敬畏感。
  这种氛围中,班级管理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难有效的推进下去。学生自己的内心想法无法及时的被老师知道,高校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过于严厉的批评,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样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3.1 积极开展师生交流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每次仅是教师去寻找学生,这样最终的教育效果并不能很好。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来找老师疏导心理矛盾,以学生年龄特点为基础,与学生保持平等友好的沟通协调。当学生对于当面交流的方式比较害羞,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通讯工具来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真正从本质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充分借助网络通讯设备等与学生沟通的良好渠道,这样没有面对面的压力,学生更能够放开压力畅所欲言。老师应该灵活机动的选择教育工具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乐于处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只有让学生积极的表达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才能更加顺利。通过开展知识问答竞赛等贴近学生的实践活动。既要坚持集中学习,又要安排自主学习;既要组织理论学习,又要开展实践活动;既要大力进行正面宣传,又要深刻剖析反面案例;既要开展传统线下教育活动,又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一味的在课堂内讲述常常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初中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程进行课外实践教育,培养德智体一体的全面性综合素养。学生可以在教育活动中,与同学老师间形成良好的相处关系,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让学生向优秀的榜样学习,让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与理想。
  3.2 转变教师形象,积极引导沟通
  首先教师需改变刻板形象。在师生相处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是这一过程的主体,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是教育的中心。当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需将脱掉自己的权威帽子,努力打开学生的心。如果教师一直是高级形象,并且不愿意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则更容易引起误解,进而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的班会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来找老师疏导心理矛盾,以学生年龄特点为基础,与学生保持平等友好的沟通协调。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自己看作是家里人。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能够相对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给学生的能够发挥自我的空间。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到内容,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达到与实际相结合的效果。教师在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后,需要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关注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需求,同时督促他们及时修正自身的不良之处,加强学习的发展。在班级中学生有了思想的自由,学习气氛就会更加的活跃,从而更加有效管理班级。当学生对于当面交流的方式比较害羞,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通讯工具来开展道德与法治工作,真正从本质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充分借助网络通讯设备等与学生沟通的良好渠道,这样没有面对面的压力,学生更能够放开压力畅所欲言。老师应该灵活机动的选择工具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乐于处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行为思想,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塑造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更加快乐而充实。
  3.3 创建良好氛围,应用第一印象
  教师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中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让班级能够凝聚较好的学习气氛。开展学习教育互动,根本是学习,重点是落实。必须首先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向优秀同学学习。在教育过程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的本节教授的文化内容了解多少。这样的教育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的教育积极性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提高。在等到学生自由讨论结束时,老师再对整个内容一一讲解答案,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带入学习内容。引导通过其他方式如: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向家人询问等获取更多相关知识,这样渐渐的让学生自主的加入到了整个学生管理工作中。
  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心理,应用第一印象效果。在心理学中认为第一印象是指与他人第一见面交流中的内心印象,这种印象将在对方的脑海中形成主导地位。第一印象的形成与许多外在因素有关,如年龄、衣着、谈吐以及姿势等等教师在刚接手班级的开始阶段,需要充分重视第一印象的形成,注重个人的打扮与行为举止,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印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也要注意培养轻松、自由的教育氛围。其中,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习惯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完善的情况下,人们对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模块越发重视。人们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推进,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促进良好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做好在课堂上的教书工作,育人也是一项关键内容。教师应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多方面均衡发展。高校教师需立足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供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盖晓芬 . 现代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M]. 浙江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2] 于留成 . 坚持科学发展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J]. 中国高教研究 ,2004(10):13.
  [3] 杨培燕 . 浅议大学校园文化 [J]. 当代教育论坛 ,2005(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