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82次
时间:2021年4月14日 15:16
曹 欣
(甘肃政法大学 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网络民粹主义是现实中的民粹主义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发展,它尤为强调平民的利益与价值,是在互联网浪潮不断推进下产生的一种极端平民化思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网民数量的扩大化以及网络传播的广泛性,使网络民粹主义具备了新的传播途径。网络传播以大学生为主体,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重要传播力量,又由于大学生心智发育不够完善,对网络内容信息的辨识度不高,比较容易受到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而产生极端化行为。因此文章通过对网络民粹主义的含义、特征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之后,探讨网络民捽主义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并从有关方面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民粹主义;社会思潮;消极影响;对策民粹主义的核心就是极端化的平民主义,认为一切的法律规则以及公正公理都要以平民的利益和价值为衡量标准,而将精英阶层视为横行霸道、讲求特权的对立一方。随着互联网和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民粹主义的传播方式也不断发展变更,网络民粹主义在此过程中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与传播效果,成为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之一,其危害性也尤为显著。而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整体信息意识淡薄,对网络民粹主义的整体辨识意识较弱,不能有力地识别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并有效规避,因此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消极影响会更加显著,会导致大学生出现扰乱其正确认知、加剧情感表达的非理性、促使行为表现偏激化以及扭曲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等消极影响。
网络民粹主义的概念及其特点
网络民粹主义的概念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上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络上表达自己对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看法和意见,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和便捷性,人们会在网络中表达出自己内心更真实的想法和诉求,甚至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表达的言论,从而使这些言论更具有强烈的非理性和批判性等特点,而这就为网络民粹主义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可能的土壤。
本文主要是将网络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角度来探讨网络民粹主义。网络民粹主义是指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形成的一种平民利益和价值观至上,并利用网络舆论把矛头指向特权阶层来发泄对社会现象及问题的不满,从而影响政府决策和对事件处理态度为目的的极端平民化思潮。在近几年的“南海争端”事件、“保时捷女车主搧人”事件“澳洲华人女子回国拒绝隔离”以及“肖战人设崩塌”事件等近期网络热点事件中,网络民粹主义在这些事件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事件的发展及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民粹主义的特点
作为民粹主义在网络空间的升级,网络民粹主义除了拥有民粹主义感性化和极端化、非理性和破坏性、鼓动性和偏激性的基本特征外,还受到网络空间的影响,增加了新的特征:
草根性。网络民粹主义的草根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网民的低学历和低社会阶层两个方面。由于中国网民的主增长动力主要是低学历人群,他们能够接触到的知识有限,对网络中的各类信息无法辨别真假,对媒介信息内容的思辨性较差,因此容易依照自己的喜好在网上不加思考地发布信息、评论,转帖跟帖等,网络民粹主义体现出明显的草根性。其在价值追求与利益诉求方面也体现出草根性的特点。网络民粹主义作为一种以平民的名义自称的社会思潮,它事实上企图代表的只是群体中的中下层乃至底层人群,这些大众往往处于利益链的最底端,他们的利益和诉求更容易受到侵害,缺乏表达和维护自己利益的组织和代表,而在传统媒体精英把控话语权力的机制下,这些大众也往往无法借助传统媒体来为自己发声,因此只能依靠互联网和网民的力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群体极化性。群体极化是指在一个社会团体或组织中,一旦有人一开始就对事件的看法抱有某些偏向,随着这种意见慢慢被讨论和扩散,成员们会朝着这种偏见的方向慢慢移动,最后形成关于这一意见的极端主义。网络环境下,一旦某个民粹主义团体的成员已经倾向于某个方向,他们就会在这个方向提供更多的论点来证实他们的观点,甚至是呼朋唤友,四处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使志向相同的人在网络中频繁交谈并扩大这种观点,更多个体在群体言论的刺激下,则会被这种多数意见所感染,进而与群体的意见趋同。但因为这一群体不能吸取到不同的观点,持续在原有的倾向中向前迈进,会混淆人的正确思考,最终走向极端主义。
批判性。网络民粹主义的批判性特征是在政治活动中被统治者对统治者常态化的行为,这种政治行为充分体现出平民阶层的“仇制”意识。网络民粹主义中的部分极端分子把平民的利益视为第一诉求,认为民众是智慧的、美德的,而精英则是社会中腐败的根源,他们打着为平民伸张正义的旗号,反对精英阶层和权威。使用平民阶层喜闻乐见和乐于接受的话语和其他传播方式进行极端化思想的宣传,让民众从内心树立起“平民至上,反对精英”的极端意识,从而在一些涉及到社会权威、精英阶层的冲突事件中,民众不分是非曲折就习惯性地划分阵营,自然而然地用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对精英、权威阶层进行批判与反抗。
虚拟和现实相互交叉。网络民粹主义与现实中的民粹主义存在着相互交叉的部分,网民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大众,他们的对社会的认知和看法、意见也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会与感悟,其后逐渐蔓延到网络中。他们在网络中讨论的社会热点舆论事件也是从现实生活中发端,因此网络民粹主义具有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联合互动的特征,在众多网民的推动下,线上的网络民粹主义很容易转化为现实中的民粹主义,虚拟现实互动机制频发。
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民粹主义加剧了大学生情感表达的非理性。由于网络民粹主义具有草根性、群体极化性以及批判性的特征,这导致网络民粹主义在情感表达中趋于偏激化和情绪化。大学生由于社会历练不足,心智思想和价值观都尚不完善,在面对一些带有冲突性色彩的事件时容易任性冲动,甚至是被一些社会思潮的引领者所操纵,容易以感性化的方式不加思考就发表极端言论或行为。再加上大学校园学术文化氛围较为宽松,大学生思想也比较活跃,对于新思潮、新事物的接受度和包容性较强,很容易被打着为平民伸张正义的网络民粹主义而影响,从而使大学生在网络偏激化的言论氛围中被同化,对网络舆论热点事件进行极端化的评论、转发以及跟帖。
其次,网络民粹主义促使大学生行为表现偏激化。网络民粹主义的发动者利用一切手段和机会,针对一些公共事件不断进行情感呼吁和社会动员,在一些别有用心者的操纵下,网络民粹主义存在着线上线下相互转化的特征,他们不满足于在线上激起民众的仇恨和不满情绪,同时也会将线上的网络运动发展为线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大学生抵制网络不良言论的能力和媒介素养较低,很容易被一些激昂亢奋的言辞所蛊惑,陷入传播极端言论以及参加政治运动的陷阱之中,甚至是被网络民粹主义背后的始作俑者所利用而做出违法行为。当大学生长期接触这些仇官、仇富、反精英的不良言论之后,这些非理性的情感也会印刻在大学生的价值观之中,长此以往不加指正便容易走入极端主义的误区之中,促使大学生行为表现偏激化。
再次,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随着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广泛传播,西方一些民粹主义思想和鼓吹“人权”的观念逐渐渗透到中国,网络民粹主义者利用微信、微博大V和网络意见领袖等身份积极进行议程设置,鼓吹反对国内精英、学者以及政治人物的言论,甚至用颠倒是非的恶语或编篡历史进行猛烈抨击,对于还未坚定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大学生来说,这些极具冲击力的言论更容易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动摇了他们对共产主义国家的信仰和向往,由此,“美国优于中国论”、“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论”、“中国缺少人权”等观点甚嚣尘上,不少大学生开始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具有优越性,开始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怀疑,甚至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失去信心。
应对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对策
加强各高校舆情监管
高校对于校园信息的监督和管理,首要任务是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制度。“谣言止于公开”,学校只有畅通对学生传播信息的渠道,使事件真相公开、透明,才能尽量避免学生信谣、传谣,才能对校园舆论的传播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
当学生进入大学后,对网络的需求较为急速和迫切,这使得他们以较低的网络媒介素养面对多元态势的网络呈现出普遍的茫然,对于网上一些片面的言论或观点不加思索便轻易相信或传播,对于媒介以及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因此,各个高校更应该对网络舆论热点事件或学校突发事件进行严格把关,对于一些虚假的消息,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信息传播的根源,还原事件真相,对舆论进行反驳,积极应对而不是单方面掩盖和组织信息的传播。
同时,高校也可以在校园网上举办一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比如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评选年度网络十大假新闻等活动,一方面能够补齐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短板,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网络文化活动。
除此以外,高校内校园网络秩序的规范和建设对大学生的健康和成长也至关重要。为了避免大学生受到网络民粹主义的威胁与侵蚀,进而产生非理性、极端性思想和行为等消极影响,高校可以借助司法建设来巩固校园网络秩序规范。针对高校学生一些不规范的网络信息传播活动,高校应及时制止和限制,规范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内的言论行为。同时也要经常定期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宣讲,增强学生在网络空间内的自我规范意识和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发挥舆论领袖的引导作用
高校大学生在网络民粹主义倾向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卡里斯马型权威的盲目崇拜。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中基本上对国家重点新闻或者宣传的主流意识思想没有加以关注,却对专家、权威或者明星进行疯狂的崇拜,对他们的每个观点或行为都要点赞,无理性地信奉他们的任何意见。在大学生们看来,自己所追求的明星或者精英的言论行为和价值观就是社会的标准,其他人的行为或者观念的对错都要以这个标准为判断依据。久而久之,这种对卡里斯马型权威一元化的认同感在大学生心里潜移默化地演变为自己内心的态度和意见,再加上他们较为保守的网络互动行为,较少地在网络空间中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就更不会使这种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碰撞中得到辨证地看待。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舆论领袖在微博、微信等空间内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力,各高校要树立好网络舆论领袖的榜样,自觉规范和引导校内舆论领袖的网络言行,将网络舆论朝着主流化、积极化的方向发展,一旦舆论领袖明确了自身观点倾向和立场,就会有大部分学生纷纷效仿,从而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引导高校大学生对事件的观点和认知。
开展高校新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尚处在一个较低水平,对于媒介中的负面情绪和观点不能够及时消解和辨证地思考,容易被这些负面情绪所误导和影响。针对这一现状,高校更应该加强新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介素养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对公众提出的新要求,它的内容具体包括:图像处理能力、导航能力、信息的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等,新媒介素养更强调公众作为传播者的角色,互联网为公众成为传播者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公众要想成为传播者,需要具备基本的图像与文字处理能力、多任务处理能力等。新媒介素养不仅仅注重技术上的素养,也更加注重道德上的素养。公众可以利用网络自由地发表自己的信息、言论和作品,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利用网络为所欲为,比如进行人肉搜索中的暴力行为。
为此,各高校也应该大力加强新媒介素养教育,积极引进网络素养教育方面的师资人才,更加广泛地普及什么是媒介素养教育并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专项媒介教育课程,设立媒介心理咨询室,对于部分大学生的不良媒介行为或是对媒介内容产生不良影响的大学生进行及时沟通与疏导。除了在课上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活动之外,班主任老师及高校思政工作者更要注重网络民粹主义造成大学生极端化行为的出现。高校思政工作者也要时时关注学生在线下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在网络热点事件名声大噪之时,学校不能对于学生的随意谈论和批评置之不理,更不能禁言,学院或班级应该定期组织座谈会,师生共同探讨该类热点事件,对于同学的不同看法和极端思想老师应该用平等沟通、引导、聊天的方式进行疏导和讨论,避免用说教和灌输的方法进行交谈。只有在线下也同步将网络民粹主义控制住,才能把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善用技术手段降低危害
相关网络监督管理机构应该善于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不符合道德规范和涉及黄赌毒的言论、图片、视频等进行严格筛查与管控,情节严重者将被封号禁言甚至是量刑。同时,学校的网络管理人员也可以借助大数据以及远程网络监控等技术手段对高校大学生的不良上网行为进行及时整顿,运用智能拦截技术为校园网的浏览器设置“安全上网”接口,尽量降低网络中的不良内容信息、恶俗图片以及视频等的传播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随着5G“万物皆媒”时代的到来,多元化的媒体中会充斥着更多难辨真假、非健康性的内容信息,但同时也会研发出更多的新兴技术手段以确保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因此高校管理者也要善于抓住5G、大数据的新技术风口,善于运用新技术手段来减轻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危害性。
当前网络舆论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大学生也是极易被“感染”
的群体,网络民粹主义尤其展现出对富人、官员、精英阶层等特权阶层的不满与仇视,导致大学生出现情感表达偏激化、行为表现极端性、社会认知非理性等消极影响,因此急需针对此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各个高校是减轻和避免大学生受到网络民粹主义消极影响的重要“守门人”,这就需要学校健全完善的信息制度,巩固校园网络秩序规范,从信息源头上进行筛选把关。其次,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网络互动行为,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健康的多元意见中进行思想交锋和碰撞,破除固化思维带来的极端化危害;最后,大学生也要加强自身网络自律,规范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争取在多元繁杂的网络内容信息中避免受到网络民粹主义的侵蚀和蛊惑。随着5G、AI智能技术等科技浪潮的不断推进,网络民粹主义又会借助新的传播技术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我们仍需不断探索并时刻警惕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与时俱进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M].新华出版社,2012:
10-18.
[2]彭少健.2016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报告[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101-156.
[3]马立诚.当代中国的八种社会思潮[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61-175.
[4]高洪亮.高校网络空间民粹主义思潮的传播及其治理[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报,2019,32(2)
[5]钱周伟.民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回应[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3(6)
[6]郭建磊.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注释
[1]杨宇.网络民粹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