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摘 要:初中历史内涵丰富,其涵盖了我国从古到今的时代变迁,也涵盖了国际历史的演变,是学生了解中国时代更迭、国际历史形成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开阔学生们的视野范围,让学生真正达到博古通今、博学多闻的渊博知识成都,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历史观,培养学生浓烈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现状
(一)教师课前备课不充足
现在初中学生大多新生代学生,由于其出生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知识面非常宽阔,对于很多历史知识已经在课堂之前就有所了解,这就给教师的备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当前教师的备课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对知识面的扩展方面还不够充分。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比较倾向于运用多媒体进行备课,造成过多依赖多媒体的情况发生,使知识点变得更加繁杂冗长。
(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历史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采用的“教师讲,学生听”
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较少,学生和教师之间处于“脱离”状态,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因为历史的客观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提问较少,授课内容较多,导致学生自己主动思考的时间较少,举手发言的时间不多。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的主动性逐渐减少。
(三)缺少学习方法的有效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历史教师的教学思想依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思想教学中,因此,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偏向于对知识的传授,对学习方法传授较少,新课标所希望建立的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实施困难。教师的授课压力、学生的学习压力都让课堂方法教学的希望成为“竹篮打水”。
(四)课后作业对于学生的知识补充不足
初中历史的学习更多依靠的是课堂教学,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大多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作业量较少,甚至一部分作业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性。这使学生在课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对于历史的学习产生疏忽,课后巩固不够,对于历史的学习缺少主动性和被动的推动性,这都造成学生的历史知识在“课上学的好,课下忘得快”。
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活跃课堂气氛
当前的教学工作已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更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做好备课工作,保证授课质量。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渐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研究,活跃历史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标对于教学已经提出了新的标准,其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式,不断发挥学生的整体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尽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再让学生形成对老师的依赖和依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少讲课,其应当是地位的转变,由从前的主导地位发展为现在的辅助地位,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功课历史学习中的难点。
(三)活用提问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我常会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某个事件进行思考,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独立分析事物的能力。提问式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学习好教材知识,分析教材要求。
(四)适当的作业设置,有利于知识点有效补充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也要对课后作业予以重视,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做好课后知识的复习工作,巩固知识点的学习。课后作业的布置要灵活,不要局限于书面作业中,而应当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作业学习。比如,在进行“二次革命”学习的时候,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进行小组讨论,自行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进行展览设计,学习准备博览会,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如工具书、参考书、互联网等等。在学生进行博览会设计的时候能够有机会接触课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吸取各种知识的意识。
通过对博览会的设计,一方面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意识;另一方面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博览会的设计中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
三、结语
历史是我国文化传统的精粹,其不仅包含着我国整体的发展历程,更包含着我国文化的进步和融合。学生学习好历史不仅是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任务,也是其作为一名中国人,所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养和文化沉淀。因此,教师应当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历史文化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开拓教育新思路,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到我国历史的更迭,通过对历史的了解,达到对祖国的了解,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制定更加宏伟远大的目标,为祖国的进步和建设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