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索
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索
□ 高 洁
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
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能力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是素质教学的核心,它体现了时代精神,也是中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单靠课堂教学是难以胜任的,必须在大量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课堂所学的书本知识加以分析,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高考大纲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知识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现代科技紧密相连。为此,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的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素材的基础上,将具体生动的事例加以分析,既使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
1、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国外有一名人曾说过:“我们有三种主要方法: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它们组合起来;实验则来验证组合的结果。”研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这三种方法的具体体现。
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三大危机之一,加强环保教育,提高人的环保意识,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使人类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地球的一条根本途径。而教材在这方面介绍的很少,且学生因为课业负担重,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了解有很大的局限性,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深不透,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在授课时使用了研究性学习。
首先,我们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察周围环境,查阅资料:全球性的三大危机是什么?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是什么?导致形成这三个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属于环境污染?④怎样治理环境污染?
2、丰富的理论知识是知道实践的依据。
学生对上面四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思索、讨论和总结,但对于怎样治理污染还是很模糊。在课堂上,我们具体介绍了大气污染与防治,水体污染与防治,土壤污染及防治,并介绍了一些震惊世界的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事件,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实践是求知的最终目的,实践可以充实理论、发展理论。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费尔巴哈也曾说:“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让学生带着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深入到工厂、农村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澄清了模糊的认识,解决了学的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既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又培养了它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研究性学习顺利完成的最关键的一步。要完成这一步,需着手以下工作:①制定参观学习考察的内容和路线;②同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商定具体事宜(向他们展示考察提纲,他们则指定技术人员、政工人员做充分的准备,以便引导讲解);③参观之前要进行安全教育。我们先带领学生到环保局观看了VCD《我们的地球》,又参观了以前是重污染企业,现已达到环保要求的莱州化工厂和造纸厂,最后还去游览了朱家村沿海生态保护基地。在化工厂,同学们通过参观工厂制硫酸和制取复合肥,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废水的综合治理,热量的回收等工艺流程,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解决了以下问题:①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原理、原料、流程、尾气及废渣的回收利用。②土壤污染的防治为什么要与综合利用相结合。③防治水污染的根本措施和污水处理的一般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④酸雨的成因、危害和防治。
4、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知过程的质的飞跃。
参观完后,还要组织学生结合参观学习的体会进行讨论、总结,解决参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并指导他们撰写科学小论文,内容涉及对工厂某个方面的建议、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案,城市污水的排放、对地理、化学某个问题的深入探讨等,使认知过程由感性阶段得到了有效的延续。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硅酸盐工业简介、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知识时也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也不一定非要去工厂,我们也可以去实验室、到日常生活中去用实践检验真理,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堂学习,使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提高了大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
作者单位:山东莱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