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视角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探析
(江汉大学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摘 要:“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使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速。在教育活动中,新的技术环境下传统教育师生关系有创新的趋势。为高校教育环境赋能,加速了教育资源信息化改革与创新的迭代。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议题与高校为教书育人工作基础,在新的视角下思考探索。本文从高校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及“互联网+”视角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策略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 +;传统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 ;策略一、高校传统师生关系的特点
从我国高校传统师生关系所呈现出结构来看,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从有限的渠道获取教育资源。教师掌握着学校学科教育资源,包括专业知识学习框架,以及专业技能养成方法。对于认知差异的产生,是由教师和学生在专业知识储备等多个方面存在的差距所决定的 [1]。以此为背景,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法有效的发挥作用,学生则无法充分的学习到所需要的掌握的内容,甚至对知识无法层层递进的获取。由此可见,传统高等教育师生关系中,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与学生接受程度等对人才的养成作为基石作用。
二、“互联网 +”视角下对高校传统师生的影响
互联网的兴起,新生代的学生群体能快速融入高校知识体系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有了极大提高。互联网中的信息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特征,在“互联网 +”的赋能下,相比于传统学生学生,可以使用互联网先一步获得教育资源。
与此同时,新型的公共教育平台以及网络课程也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的获取途径,从而完成知识建构 [2]。
其次,在“互联网 +”环境中,学生能更加主动有效的获取自身所需,特别是对于刚刚踏入高校校门的新生。在互联网中开展教学活动使得教育的成本进一步的节省,比如网课可以重复观看,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上学到的知识,教师需要做的则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检索能力、对学生的知识成长起到指导和建议做到保驾护航。另外,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师生带来了新的沟通平台,在平台上记录学生经常提出的问题而老师则不必每一次都分开解答,节省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成本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效率,对于老师则可以将节省的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领域,同时也构建自由的师生交互关系,减弱了由于师生距离所导致隔阂问题 [3]。
最后,在学生达到一定的积累后可以让教师成为资源来主导自己的成长。而在传统的师生关系环境中,普遍意义上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起到了总体协调规划的重要作用。通过“互联网 +”改革创新赋能,共建新型的关系模型,相互推动教育活动成为了新的思路。
三、“互联网 +”视角下新型高校师生关系的构建原则在“互联网 +”环境下,新型高校师生关系遵循尊重真诚热爱、沟通互动、理解包容等原则构建,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基础,为高校创建优秀的人文社会环境 [3]。
1、尊重与平等的师生关系
尊师是中国传统美德,如今依然是重要的品质,高校关系中尊敬师长是师生间关系的必要条件,作为高资质的教育者对学生起到重要引导作用,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情;在知识层面,随着“互联网 +”知识信息有更加广泛的传播,学生之间的认知潜力被增加,教师和学生更有机会平等的探讨知识,而丰富经验的教师需要及时回应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自己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从而获得学生认可度。
2、真诚与热爱的师生关系
从真诚热爱原则来看,更多对于教师对于学生的真心对待。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在心中的地位比较高,会更高的对教师的言行、能力、品质进行期待,双方心中的目标是同一个方向,教师希望学生更好的成长,学生希望自己得到足够的资源和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以真诚的心对待学生来来获取学生的期待与认同,使学生慢慢的向社会转变。“尊其师,信其道”
学生踏入成年后保持这真诚和热心的心态来向学校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对方,从而为二者关系的和谐奠定基础。
3、沟通与互动的师生关系
师生沟通,对于学生来说人生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小型社会,教师在中间起到了过度引导的作用。首先,在沟通中的原则是对事不对人。特别是引导学生在沟通过程需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在言语中展现高等学校高等学历教师风采,起到表率和模范作用。遇到问题时,更多的关注于对事情处理的流程方法,敢于当责。在教育活动中,通过“互联网 +”,高校师生通过更加高效方式布置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接受率。
建立新兴的沟通渠道。好的工具就是拿来用的,沟通本质上时信息的正确传递,教师与学生在新的工具平台下沟通交流更加频繁与时效,师生沟通会产生新的默认规则与平衡,新的平衡建立在沟通和谐有效的基础上。
四、“互联网 +”视角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策略
1、高校构建信息资源平台
高校中所构建的校园环境、各项工作制度以及教师培训等制度对构建高校和谐新型师生关系起着引导性作用 [4]。
首先,高校需要为此提供相对应的机制建设。如引导专业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与学生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微信、QQ 等,按期与学生进行腾讯会议等线上视频交流,促进广大师生平时的沟通与交流和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其次,高校需采取教师绩效考核等制度方式来加强师生交流。在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中,如可采取教师工作测评制度,在教师所带班级抽取 30% 学生填写《高校教师日常工作满意度测评表》,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测评。以此基础上,高校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班级日常建设工作中,与班级学生经常沟通学习生活及未来发展情况,加强教师服务学生意识,提升教师政策水平,促进师生和谐。
2、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定位,促进专业能力发展
在“互联网 +”新兴教育的浪潮下,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互联网 +”环境下对传统教育以及传统师生关系所带来的影响,意识到“互联网 +”趋势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新兴技术的出现如多媒体等,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与激发学生思考能力。“课堂创新”时代的来临,是高校教师从教导者、监督员换身为学生的引导者与学习伙伴,将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由老师转变为学生,改变学生的传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模式,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成长,唤醒教师个人教学创新意识与个人魅力,促进学生个性能力发展[5]。
如今,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媒体技术下的大环境,数字媒体技术如同鱼,而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渔,如何处理好鱼与渔的关系是打破传统课堂刻板教学局限性的关键,而授予渔的关键则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尤其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老师不再扮演“独角戏”的角色,而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将课堂主动权交予学生。高校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知识的复制者,而应是课堂知识的传输者。因此,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教育资源平台,结合新媒体技术,颠覆传统教学路径,创新性的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与辅助,协助学生学习,使得学生高效获取有效知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3、学生提升创新与探究学习能力
因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性,新型师生关系间的教学互动应趋向于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网络上的教育资源“慕课”、“腾讯课堂”等多种教育平台,利用课下的第二课堂学习各类业知识,提高知识储备量并主动将学习权利掌握在自己手里,加强自身自律性,通过自主调研分析、团队协作等方式加强与任课老师沟通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
为顺应“互联网 +”环境的发展,高校与师生都应把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当做重要议题。高校师生之间应构建尊重与平等、沟通与互助的师生关系,此外,高校也应建立信息化的资源网络平台与相关政策制度,教师应转变自身角色定位,促进专业能力发展,学生应提升创新与探究学习能力,为促进高校育才育人的目标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徐晶晶,张虹 .“互联网 + 教育”视域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内涵、嬗变及形成机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2] 李海峰,王炜 .“互联网 + ”时代的师生关系构建探析 [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
[3] 解继丽 .“互联网 +” 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 [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
[4] 曹砚辉 .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J]. 教育探索 ,2012.
[5] 肖晓芬 . 高校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 [D]. 江西理工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