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探究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13次
时间:2020年12月17日 16:09
刘彩,王海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摘 要:目前,高校已经普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是面对“互联网 +”这一时代背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显现出一些问题,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本文从“互联网 +”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两个方面着手,探究“互联网 +”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求全社会形成合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身处“互联网 +”时代 ,面对新形势,亟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人才。
一、“互联网 +”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自1994年,我国正式全功能联入国际互联网,这25年来,互联网已进入千家万户,深刻影响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9》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职业,成为优化就业结构、稳定就业形势的重要渠道。“互联网 +”时代中,大学生作为中国网民的中坚力量,是接触新鲜事物、接受前沿观念最快的群体,是自主创新的活跃力量,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精神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革故鼎新的继承与发扬,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当前,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等前沿科技迅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能力成为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于国家富强、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自觉主动的投身改革创新,提升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二)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缓解就业严峻形势
2017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 795 万,2018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 820 万,2019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 834 万,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2019 年 6 月,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9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本科就业率持续缓慢下降,2018 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毕业三年后有 6.2% 的大学生在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群月收入优势明显。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培养创新创业技能,逐步成长为创新创业人才,不仅能够解决学生本人的就业问题,还为就业市场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就业严峻形势。
二、“互联网 +”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各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很多高校都成立了众创空间,充分整合校园资源,提供设施齐备的场所,组建全职和兼职创业导师团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虽然硬件设施较为齐全,政策支持较为完善,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多局限性。
(一)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效果不佳
虽然各高校都已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但多是选修课,有些创业课程由辅导员等行政岗教师任课,自身创新创业观念及创新创业经验有所欠缺。创新创业课程更多的是照本宣科普及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对于创新创业政策的解读缺乏专业性。课程缺乏实践基础,浮于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严重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二)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与实践有脱节
高校创新创业专业师资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不仅仅是日常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者,同时也是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者。创新创业教育既需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指导创新创业实践。这对高校创新创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具备创新创业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经验,能够将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符合这些条件的教师资源短缺,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老师与指导创新创业项目的老师往往不是一个人,甚至互不认识、互不沟通,课程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
(三)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
虽然各高校都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众创空间,设立创新创业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但大多高校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使得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缺乏系统性,各项创新创业工作缺乏连贯性,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效性有所欠缺。同时没有相关的制度保障指导教师的工作投入,指导教师忙于岗位工作,投入创新创业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创新创业工作的专业性也有所欠缺。
(四)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业项目同质化
大学生开展的多是租借服装、音响设备,贩卖生活用品、电影票、美食券等较为基础、传统的创业项目,同质化较为严重,满足于赚钱即可,对于创业缺乏整体规划,对市场和项目的认识不全面,缺乏调研。由于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抗风险能力较为缺乏,对市场及创业项目缺乏科学的分析。
三、“互联网 +”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一)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意识
创新创业,首先需要大学生自觉增强创新创业的责任感,敢于打破常规、大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创业的思想观念,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有突破难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