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对中国古代帝陵制度的创设性贡献及影响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267次
时间:2020年12月01日 14:54
康本彪 / 六盘水师范学院
摘 要:秦始皇是中国古代“千古一帝”,其创立的许多制度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秦始皇陵对后世君主的陵墓也产生了创设性的贡献和影响。秦始皇陵的建立,是对先秦陵园制度的继承其发展,其中体现出来的许多创新思想,都是对中国古代陵园制度的一大突破。其陪葬制度和陵园设计的布局风格,都对中国古代建筑产生了巨大贡献。因此本文就研究了秦始皇陵对中国古代帝陵制度的创设性贡献及影响,探究秦始皇陵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秦始皇陵;中国古代帝陵制度;创设性贡献;影响引言
关于秦始皇陵,很多人其实了解不少,例如秦始皇陵规模宏大,秦始皇在世时就开始修建,历时39年,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终于修建完成,是中国古代陵园建筑的代表性作品,体现出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体现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盛国力。秦始皇陵修建在骊山,其修建对中国古代帝陵制度发展历史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例如孔子曾说:“始作俑者”,这个词语就是形容秦始皇陵中开创使用人俑,在秦始皇陵中就出土了大量的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对先秦陵墓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秦国统一六国以后,在文化和科技方面吸收各国的优秀内容,在陵墓制度上也是汇集六国之精华,集合了先秦各个国家地区陵墓制度的优势,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
秦始皇陵对先秦陵墓制度的发展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突出帝陵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秦国的陵墓主要体现出“集体公墓”的特征,多位秦王的陵墓可以聚集在一座陵园之中,而且秦皇与王后会建立两座并列的陵墓,以示“合葬”之意,这都体现出一种集体墓葬的意识。到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墓葬中开始有意识地突出君王陵墓的重要性,例如壕沟、防护设置都开始呈现出明显地中心趋势,将君王的陵墓设置在陵园上下左右对称的中心地区。虽然秦始皇陵也是一座陵园,但是帝陵在陵园之中地位十分突出,是一个明显以国君陵墓为中心的陵园,这对后世帝陵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秦始皇陵中,秦始皇的陵墓所占面积、所处地域,都体现出秦始皇陵独一无二的地位,这体现出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雄伟气势与君王气魄,秦始皇陵堆砌的封土非常高,因此被后人称为山,即“骊山陵”。这都体现出我国作为中央集权制国家,国家实力集中在一起所能展示出的巨大力量,因此后世的帝陵也不仅仅是皇帝长眠之地,还成为了国家实力是否强盛的代表。
(二)加强皇陵的防御保护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陵已经出现保护皇陵的设施,例如围墙、壕沟等等,秦始皇陵继承和发展了这一防御保护措施,在皇陵外同时修建双层围墙、壕沟,并加入角楼等防御设施,将壕沟与双层围墙结合在一起,再加入角楼,可以将皇陵外的防御保护更加系统化、整体化,进一步提高皇陵的安全性。
这一制度是对先秦皇陵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被后世皇陵逐渐继承并流传下来。
(三) 发展封土制度与建造地下宫殿
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的陵墓都没有封土,但是战国后期秦国的陵墓出现了封土制度,即在陵墓上堆积厚厚的黄土,将陵墓堆成一座小土丘。在土丘上有些秦王陵会进一步修建一些大型建筑,秦始皇陵就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这一封土制度,在皇陵上堆积类似金字塔形的土丘,并且在土丘上建立高台与规模宏大的陵寝,建造多层台阶。这一制度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王陵制度的继承,也进一步显示出秦朝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盛国力。 [1]
除了地面上建立封土与陵寝,秦始皇陵还在地下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关于秦始皇的宫殿,无数人曾经展开想象,例如《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的地下陵寝中用水银制造了江河、大海,秦始皇的石棺就飘游在这水银的江海之中,两旁还点燃了无数人鱼脂膏制成的长明灯,地宫中还储藏了无数金银玉器、机械宝物,藏满了一整座宫殿。目前经过探测考察,秦始皇陵下的地宫的确存在,而且继承了前代秦国王陵的“亚”字结构规模,但是规模和辉煌程度远远超过前代,从地宫的深度和面积上来看,前代秦国王陵一般都埋在地下20 米左右深,面积大的约 2000 平方米左右,而秦始皇陵地宫深度在 30 米左右,已经发现的几个地宫面积都在 3000 和4000 平方米左右。地宫中经过探测也确实发现了大量的水银和大量珍宝。在外葬坑中还发现了大量的兵马俑。 [2]
二、秦始皇陵对中国古代帝陵制度的创设性贡献及影响秦始皇陵对中国古代帝陵制度的创设性贡献及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封土制度
过去帝王陵墓的传统是建造陵园,但是自秦始皇之后,在陵园中堆积封土已经成为传统。到了汉代,这一陵墓制度已经被视为传统流传了下来。例如汉文帝死后要求不给自己的陵墓封土,被后世视为勤俭节约、爱惜民力的典范。其原因就在于秦汉以来,帝王陵墓上封土建山已经成为一项惯例,甚至对陵墓的称呼也从战国时期的“陵”转变为秦始皇陵的“骊山陵”,再到汉朝时期已经完全称呼为“山”。这一转变突出了皇陵的等级比前代得到了提高,修建的规模更大。但是规模过于宏大的皇陵会进一步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封建统治者每次修建皇陵都需要征调大批百姓,这实际上加剧了封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3]
(二)规范后世陵园制度
在我国古代帝陵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秦始皇陵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一方面,秦始皇陵继承了先秦许多重要的陵墓制度,另一方面,又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选择的发展和创新。
例如秦始皇陵选择了突出帝王陵墓这一方向,将其建立为一个独立陵园,后世的陵园也模仿这一制度,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帝陵传统。 [4] 帝王的陵墓开始各自独立,拥有完成的陵墓建筑与设施,拥有独立的名称与陪葬物品。帝王陵墓的规模和面积进一步地扩大,哪怕历史上再不起眼的一位帝王,其陵墓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内容布局完整健全。这一制度显示出皇帝地位的高高在上与皇帝独尊、皇帝权力不可侵犯的特点。秦始皇陵在很多方面为后世帝陵制度树立了规模与典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