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责任心入手进行有效德育的探索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57次
时间:2020年9月03日 13:42
高振国 / 石家庄市井陉县小作镇库隆峰小学
摘 要:责任心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可以说离开责任心的教育,就谈不上道德教育,而这恰恰是我们道德教育缺少的关键一环。生活中,这样例子并不鲜见,孩子玩完玩具,散落一地;自己的房间永远是杂乱无章;老师交代的事情忘在脑后。而不少父母认为这些都是小事,通通代劳。在学校里,老师们甚至怕学生将作业本损坏或丢失,而替学生保管着作业本。“一片好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责任心;有效德育
可以说,我们今天遭遇到的许多道德问题,无一不和责任心的缺乏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开展道德教育就应从责任心教育入手,更为准确地说,道德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做个有责任心的人,使责任感进入孩子们的头脑、心灵,让责任感伴随其一生,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现将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整理如下:
一、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责任心
作为小学阶段教育,使学生清晰地明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学生,应当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然负责。而这些方面出现在日常的生活情境中,只有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学生实施教育,避免空洞的说教,才能激发学生的责任心。
例如:我们班级卫生管理。当我们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的纸屑,就十分生气,还把相关的学生批评一顿,可能当时起效,但以后未必有效。如果先改变策略,把卫生承包到人,谁擦黑板,谁扫走廊……分的清清楚楚。走进教室,即使有纸改片,不声不响,随手弯腰捡起,扔进纸篓。看到我在捡,这时,会有很多的学生跑过来帮我,一次,两次,三次……你就会发现,班里地上的纸片慢慢变少了,不见了。如果老师们注意自我修身,自我立德,从具体的情境中做起,从一点点小事做起。让孩子在不同的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哪怕只是擦一次桌子,洗一块手帕,忠于职守时应给予表扬与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孩子就会在耳濡目染中得到良好的熏陶,就能从小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超越“以自我为中心”,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从而强化自己对他人负责,对周围环境负责的责任心。
二、在实际的锻炼中,强化学生的责任心
培养责任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知到行的渐进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向学生讲述道理所能奏效的,也不是几次具体的情境感染就会成功的。它需要意志的支持和实际锻炼。发挥班集体优势,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加强班队工作的管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完成任务与执行任务的矛盾,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行动服从集体行动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心、任劳任怨、情绪稳定等性格品质。
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损坏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父亲为了使小里根明白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不惜让他打了半年的工才把赔给邻居玻璃的钱如数还给父亲, 在中国的家长看来,里根父亲的做法似乎对孩子太残酷了,然而后来里根回忆说,正是父亲的这种做法才使得他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就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越俎代庖。
当然也要想到,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手或许很笨,他的动作或许很不麻利,他做事情时或许会经常出错,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要不然他就不是孩子了。因此,在让孩子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沉得住气,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能够容忍孩子的不完美,决不能因为孩子床铺叠的不整齐、收拾书桌不够利落、袜子没有洗干净、清扫地面丢三拉四而越俎代庖,要知道,孩子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这里最重要的是孩子做事的过程,是孩子通过做事所得到的对“责任”的一种宝贵心里体验,只有这样的心里体验多了,孩子的责任意识才能不断地得到强化和提高。如果过于看重结果,势必就会在孩子做的不够快不够好的时候,对孩子进行埋怨和责备,或者忍不住地去取而代之,这一方面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给孩子留下逃避责任的可乘之机,因为有的孩子一旦发现自己事情做的不够快不够好的时候家长会及时出手,他就会故意表现得能力不足,以此来逃避本来该做的事务。
三、在“小小的惩罚”中,提高学生的责任心
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不能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孩子尚处于成长之中,他对一些事情表现出没有责任感也是正常的。因为他许多时候的确不太清楚这样会有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办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而再地受到了自然后果的惩罚,他自然就会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时候自然就不再会马马虎虎、草率了事。
比如,孩子上体育课忘了穿运动鞋,他打电话央求你给他送去,这时家长就可以拒绝孩子的要求,尽管让他去挨老师的批评好了,孩子尝到了苦头之后就会多长点记性;孩子平时东西喜欢乱拿乱放,提醒他多次也不起作用,某天孩子的作业特别多,而且又急需一本参考书,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这时不要顾忌影响孩子的作业而帮他找,尽管让他去费时费力地去找好了,反正作业总归是要完成的,他耽误的时间越长他就只能休息的越晚,给他留的印象也就会越深刻。当学生不小心碰倒了别人的文具盒,我要求学生不仅要真诚地向对方道歉,还要用实际行动来弥补。应马上拣起,要是摔断了笔心还应该帮助把笔削好。
可见,在处理学生的过失时,可通过适当的赔偿性“惩罚”
来强化他们的责任心,让学生以行动来为自己的过失承担必要的责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国 18 岁以下未成年人有近 4 亿,他们是否有责任心决定着将来整个社会成员是否具有责任感。
我们的德育工作就应当从责任心的培养入手,切实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这样,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