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外体育活动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体育课外活动 中学生 逆反心理
【论文摘要】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分析了造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以及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并对丰富课外体育活动提出建议。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心理、个性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个性心理的形成,中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得异常突出,外在表现为顶撞老师、破坏公物、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为此,学校加大管理力度:装摄像头、请保安、分派值日老师,可是收效甚微。中学生这种逆反心理的长期存在,不但影响其身心健康,而且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了不少的障碍,特别是给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分析造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以及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并建议通过丰富课外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来促进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
1逆反心理的涵义
逆反心理是指个人为了维护自尊、以显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冷漠、拒绝或反感、讨厌并导致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态度变化,并非个体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并非为某些人所杜撰,也不是青少年的专利,但青少年时期,由于各种特定原因,使其更加具有明显性和阶段性。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逆反心理表现为对道德教育的抵制和抗拒,具体表现为是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者产生厌烦,反感、对立,甚至拒绝教育的情绪体验和与此相应的行为倾向,对社会道德要求的背离,即对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使青少年学生容易对道德教育信息产生曲解,形成抵制道德教育信息的行为意向,不易被与自己原有态度不同的道德教育所说服和固化。当逆反意向倾向越积越多,就会产生逆反行为,即出现不道德行为。道德教育中的逆反心理严重阻碍了道德教育信息的有效接受,是当前学校教育实效性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分析道德教育中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并有效预防逆反心理的产生对于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2. 1心理因素中学阶段正是人们由少年步人青年的过渡阶段,在这人生的特殊阶段,中学生的独立意识日益强烈,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他们特别渴望具备类似成年人的那种能力;为了表现出自己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但另一方面他们毕竟尚未成熟,缺乏自我克制与分辨是非能力,求知欲虽旺但易转移兴趣,明知不可为而偏为之。受教育法的限制,学校除了经济上处于经济上赔偿并无很好的对策。
2. 2学校教育因素①教师原因,教师教育方法的失当,空洞的说教和呆板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则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直接的客观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主要因素。一些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学生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还有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学业分数,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疏远、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②学生原因,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处于迷茫之中,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发泄途径,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或顾及所谓的“面子”跟老师对着干。
2. 3环境因素①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重大,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②学校环境,由于我校刚合并,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学生不免会遇到一些不便之处,又一时又无法解决,学生为表达自己心中的不平,故意向学校挑衅。或顶撞老师、或破坏公物。③社会环境,当代中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多,社会上五光十色的事物和各种社会思潮对中学生思想发展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同伴及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较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逆反心理。青少年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有相近的兴趣爱好,他们之间容易相互认同,相互感染。因而青少年同伴及群体中的不良价值观和行为取向有较强的交叉感染力。
3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
3. 1体育课外活动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会吸引师生的共同参与,从而为师生的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一方面老师可以体察学生的心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学习背后的故事,为日后的谈话积累资料;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老师的平易近人,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直接避免往后意见的分歧而导致的师生冲突。
3. 2体育课外活动可以增加教师的可信度学生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对老师的话持怀疑态度,当教师灌输给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学生会产生很大的疑虑,往往他们的应对方式就是拒绝和反抗。教师在体育课外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性会使学生在心底里产生一种仰慕、崇拜之情。以致教师的可信度增加,不容怀疑,甚至盲从。为教学、德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3. 3体育课外活动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发泄的舞台,找到自己的价值部分学生文化成绩较差,老师不予重视,使学生感觉到被冷落,深觉自己可有可无,适时的课外体育活动能让学生找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信心,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3,4体育课外活动可以培养业余爱好,部分成绩较差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升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受微小挫折而产生逆反倾向,进而演变成逆反行为;通过训练,体育课外活动还可以为部分心理困惑的学生解决升学的压力。
3, 5体育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名誉感良好的集体凝聚力是班级良好班风、学风建立的重要保证,而集体凝聚力的形成需要不断激起每个同学的集体名誉感。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无疑会使几十颗心无数次的碰撞,依靠集体的力量,同龄人的心理特点也势必会减少逆反心理倾向的形成、逆反行为的发生。
3. 6体育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中学生的课外时间较为充裕,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变化较频繁,大部分时间过得单调而乏味,这也是导致逆反行为的一重要原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过得心情舒畅、充实而有意义,从而减少逆反心理倾向的形成。
4结论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普遍存在,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中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体育课外活动为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和消除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作用,不仅对中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也是很好的促进,体育课外活动使得教学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中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5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体育课外活动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作用是积极的,因此,建议通过以下形式来丰富体育课外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①开展学校传统的体育课外活动,并根据各年龄层学生的特点设计体育课外活动;②开设体育课外活动课程选修课并记录学分;③定期开展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及拓展运动(师生均可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