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攻击行为现状和特点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07)
摘 要:目的:了解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攻击行为的现状,分析其攻击特点,探索减少其攻击行为的措施。方法:利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和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对3207名民办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攻击总分为( 16.28±13.84), 身体攻击因子分为( 17.82±17.01) ,言语攻击因子分为(17.93±15.84) ,愤怒因子分为( 18.16±19.29) ,敌意因子分为( 15.38±16.33) ,指向自我的攻击性因子分为(11.45±14.86)。男生的身体攻击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愤怒分和敌意分显著高于男生。童年没有父母陪伴的学生的敌意分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分高于童年有父母陪伴的学生。独生子女的身体攻击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外。有创伤史学生的攻击总分和各项攻击分都显著高于无创伤史学生。经济不困难学生与特殊困难学生攻击总分有显著差异、一般困难学生与特殊困难学生之间的攻击总分有统计学差异。民主型教养方式大学生的攻击总分显著低于其它教养方式。结论:童年缺少父母陪伴、未处理的创伤经历、经济特殊困难和非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易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较高的攻击水平。高职院校可以从加强家校联系做好家长教育、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提供现实支持减少特困学生经济压力等方面减少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民办;高职;大学生;攻击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而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其学业技能和行为习惯表现有时候不尽如人意。仅新闻媒体在2014年就报道了发生在四川、云南、江西、甘肃等省的数起高职学生恶性攻击伤人事件。高职学生打架、斗殴、伤人等事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让人们对高职学生的形象、高职教育的效果产生了担忧。
近年来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发现,攻击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具有强烈攻击性的学生约占到被调查学生的6.02%至24.39%,有中等攻击行为的学生几乎占到51.79%至66.7%。攻击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密切联系,研究发现大学生攻击水平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高度的依恋焦虑存在正相关。 与公办高校的学生相比,有研究发现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民办高职学生与公办高职学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研究显示民办高校的学生在攻击总分等各因子分上的得分都比一般高校的学生更高,即攻击性更强。还有研究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暴力文化,容易形成团体暴力行为。
研究者实际工作接触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攻击现状确实值得重视。民办高职学生通常高考分数较低,在中小学可能因为“唯成绩论”的单一评价标准遭受过较多的挫折;同时民办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行为规范基础较薄弱,部分学生比较自卑,对他人的评价较敏感,容易感受到负面情绪,情绪调控方式单一、调控能力欠佳,可能易于将愤怒等负性情绪外显为攻击行为,成为校园的不安全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攻击行为现状的调查,了解其攻击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索减少其攻击行为的干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成都市某民办高职院校的2017级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调查方法
由经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培训过的班级辅导员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讲明调查目的、保密原则和操作流程后,指导学生自愿在网络上完成调查问卷并提交。
1.2.2研究工具(1)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编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童年是否有父母陪伴成长、是否独生子女、创伤史、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管教方式、家族精神病史等。
(2)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Buss & Perry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AQ-CV)采用李献云、费立鹏等2011年修订的版本,该问卷共30道题目,包括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愤怒、敌意和指向自我的攻击性5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包括5-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1-5分分别对应“不符合”、 “较少符合”、 “一半符合”、 “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各分量表总分为其所含条目得分之和,得分越高则攻击性越强,为了便于理解,可采用数学方法将各分量表得分和量表总分转换为0-100分的得分范围。该量表信效度良好,在各被试样本中的内部一致性在0.60-0.89之间,重测信度在0.57-0.81之间,自评或他评对调查结果无影响。
1.2.3统计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用的统计方法有统计描述、t检验、Kruskal-Wallis H 检验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调查结果
研究共发放问卷3207份,收回问卷3207份,排除不合格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18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9.35%。
被调查大学生的年龄为16~23岁,平均18.66±0.88岁;男性1990例(62.5%),女 生1196例(37.5%);童 年 有 父 母 陪 伴 成 长 的1829例(57.41%),无父母陪伴的1357例(42.59%);独生子女1071例(33.6%),非独生子女2115例(66.4%);自评有创伤史的302例(9.48%),无创伤史的2884例(90.52%);经济不困难的503例(15.79%),经济一般困难的2310例(72.50%),经济特殊困难的373例(11.71%);家庭教养方式为冷淡放任的有367例(11.52%),溺爱的167例(5.24%),粗暴209例(6.56%),民主2443例(76.68%)。
2.2 大学生攻击行为问卷结果及不同一般资料个体的攻击行为差异3186名大学生攻击行为问卷结果见表1。考虑到不同性别、童年是否有父母陪伴、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创伤经历大学生攻击行为可能存在差异,研究从以上方面对大学生攻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大学生攻击问卷结果差异
注:*:P<0.05,**:P <0.01,***:P <0.001 下同由表2可见, 男生和女生的攻击总分、言语攻击分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分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男生的身体攻击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愤怒分和敌意分显著高于男生。童年没有父母陪伴的学生的敌意分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分高于童年有父母陪伴的学生(P<0.05),其它问卷分无统计学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相比较,除了独生子女的身体攻击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外,其它攻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有创伤史学生的攻击总分和各项攻击分都显著高于无创伤史学生。
使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对不同经济状况大学生的攻击总分进行比较,发现经济不困难学生的攻击总分与一般困难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 经济不困难学生与特殊困难学生攻击总分有显著差异(P<0.01)、一般困难学生与特殊困难学生之间的攻击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同经济状况大学生的Kruskal-Wallis H 检验结果结果(一):秩
结果(二):检验统计量
结果(三):攻击总分—经济的成对比较
使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对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大学生的攻击总分进行类似比较,发现 民主型教养方式大学生的攻击总分显著低于其它教养方式(P<0.01)学生的攻击总分,而其它教养方式之间学生的攻击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男生和女生的攻击总分、言语攻击分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分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男生的身体攻击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愤怒分和敌意分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刘耀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过去人们常认为男性攻击行为更多,而一些研究发现,在不同场景中,男女的内在攻击性不存在差异,而是存在不同的攻击模式,采用身体攻击的方式更容易被外界关注到。男性更多采用身体攻击的方式来表达攻击,可能与社会文化更接纳男性表达身体攻击有关,因为男性的攻击在一些文化中更可以显示男性的强大力量,而女性则被期待是更温和贤淑的,女性不那么被接纳进行身体攻击,所以女性更倾向于采用情感攻击,如愤怒和敌意来表达攻击。
童年没有父母陪伴的学生的敌意分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分高于童年有父母陪伴的学生,其它问卷分无统计学差异。在本研究中, “童年没有父母陪伴”项目由学生自评,指0-6岁阶段中是否起码有父亲或者母亲一方的陪伴。童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童年期缺乏父母陪伴的影响具有持久性和延续性,对个体成年之后的生活有影响。
如果孩子不能得到父母足够的联系,容易缺乏安全感,产生被抛弃、被忽视的感受,引发孩子的敏感、敌意、愤怒、自卑等情绪,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产生人际困扰,发生攻击行为和自杀行为的风险更高。研究发现有亲子分离经历的大学生的攻击总分、愤怒、敌意分均显著高于无分离经历的大学生,而且开始分离的年龄越小、分离时间越长、父母与孩子的联系频率越少,个体成年后的自杀意念和攻击性水平越高。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注意亲子陪伴,尤其是童年期的父母陪伴,因为如果确实无法避免亲子分离,建议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保持亲子沟通的频率,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了解孩子的情感情绪,让孩子从与父母的沟通中感受到关心和呵护,增强安全感,增加彼此的亲密感,提高自尊水平,减少攻击行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相比较,除了独生子女的身体攻击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外,其它攻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这与一些研究的发现不完全一致。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攻击行为差异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有创伤史学生的攻击总分和各项攻击分都显著高于无创伤史学生。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童年心理虐待和忽视普遍存在,童年心理虐待和忽视与个体的攻击行为各维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创伤对个体的许多行为有持续性的潜在影响,个体会不断地与创伤经历进行抗争,在不同的应对策略或者支持调节下,创伤对个体的影响会不断演化。未处理好的创伤容易让个体长期反复回忆创伤事件,导致个体反复产生无力绝望感、抑郁无能感,让个体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不信任感和敌意,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建议应当通过创伤处理和情绪管理教育,帮助学生寻回安全感,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宣泄愤怒痛苦情绪,恰当管理自己的消极情绪,最终减轻个体焦虑,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相关研究也有类似结论。
经济不困难学生与一般困难学生的攻击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济不困难学生与特殊困难学生攻击总分有显著差异、一般困难学生与特殊困难学生之间的攻击总分有统计学差异。原因可能在于经济特殊困难的学生除了经济压力大之外,其它社会压力也较大,比如家庭特殊困难可能会伴随家人重病、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对个体关注较少,支持不足,家庭面对各方面挫折多,可以利用的支持资源较少,缺乏实际解决困难的能力,带来个体焦虑不安、敏感多疑,可能导致个体攻击行为增多。建议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充分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对特困学生不仅在思想和心理上给予关心,还可以从解决现实困难的角度,按照相关政策给学生提供助学金、奖学金和勤工助学等机会,帮助学生减轻经济压力,降低焦虑水平,以此减少其攻击行为,帮助他更有效地专注于提升自己的学业、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发展。
民主型教养方式大学生的攻击总分显著低于其它教养方式学生的攻击总分,而其它教养方式之间学生的攻击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父母的粗暴严厉容易使子女产生挫败感,伤害子女的自尊和自信;溺爱和过度保护容易使子女发展出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这些都可能提高个体的攻击水平。而民主型教养方式的个体的成长环境中,首先父母为个体成长营造了相对安全温暖的氛围,与个体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即便家庭中发生了分歧,父母足够成熟的人际交往技能和情绪调节方法也能够成为个体的学习榜样,从而帮助个体学会处理矛盾、调节压力和调节情绪,从而减少攻击行为的表现。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童年缺少父母陪伴、未处理的创伤经历、经济特殊困难和非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易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较高的攻击水平。为了培养德才兼备、技术过硬、身心健康的职业人才,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从加强家校联系入手,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现在的孩子、与孩子保持积极沟通,增强家庭亲密和谐程度;另一方面从学生入手,利用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团体辅导活动或者个别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调节亲子关系、化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创伤经历、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和情绪调节技能等来减少学生的攻击行为,同时,对经济特殊困难的学生还可以采取一些实际的社会支持措施减少学生的经济压力,从而在多方面综合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攻击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 倪林英 . 大学生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D].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 赵科,陈春莲 . 西南地区大学生攻击行为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 [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6):67-72.
[3]陈蒂丝,胡峻梅.大学生攻击行为与成人依恋及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14(4):602-604.
[4] 王赛男,张清霞 . 民办与公办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J]. 卫生职业教育,2013(14):111-112.
[5] 肖甜,周若愚,赵建新 . 五年制高职学生内隐攻击性现状综述 [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42-143.
[6] 李献云,费立鹏,张亚利,等 .Buss 和 Perry 攻击问卷中文版的修订和信效度 [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10):607-613.
[7] 刘耀,况利,艾明,等 . 重庆市大学生自杀冲动及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 [J]. 中国学校卫生,2015(3):333-336.
[8]Robert F., Marcus and Bruce Swett. Multiple-Precursor Scenarios:
Predicting and Reducing Campus Violence[J].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2003,18,553.
[9]Jennifer Lento-Zwolinski. College students’self-report of psychosocialfactors in reactive forms of relational and physical aggression[J]. Journal of Social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2007(3):407-421.
[10] 李艳兰 . 儿童期亲子分离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攻击性影响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4):67-68.
[11] 张春阳,徐慰 . 大学生留守经历与攻击性:安全感与自卑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1):173-177.
[12] 哈丽娜,王灵灵,戴秀英,等 . 宁夏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J]. 中国学校卫生,2016(2):233.
[13] 杨玲,郭瑾瑾,曹华,等 . 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童年创伤与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作用机制 [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9 (10):614-619.
[14] 张曼,陈雁如,郭宏达,等 . 情绪管理在农村中学生攻击行为与自伤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J]. 中国学校卫生 2019(7):980-983.
基金项目: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科研课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攻击行为的现状调查和实证干预研究”(项目编号:KTKYC2016003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