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人物故事通过“二引一结合”融入《基础》 课教学方法探究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来源: 中国论文网    发布者:王立云
热度0票  浏览115次 时间:2012年3月06日 14:56
论文关键词:典型案例 “二引一结合” 教学方法 《基础》课
教育论文发表
    论文摘要:《基础》课担负着培养大学生能力,发展个性,学会做人的重要职能。本文通过对“二引一结合” 教学方法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典型案例把《基础》中的理论变成现实,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达到《基础》课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要求。
教育论文发表
  “二引一结合”教学方法,就是在05新方案(2005年,国家教委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进行改革,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并为现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施后,不断探索和总结,集众多教学法之长处为一身的新的教学方法。
教育论文发表
  二引一结合”教学方法中的“二引”是指“引入”和“引出”。“引入”是指把CCTV播放的人物故事通过多媒体或通过讲述CCTV播放的人物故事“引入”教材,然后,通过教师和学生互动,把CCTV播放的人物故事和教材“结合”在一起,把抽象的理论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接着,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解的基础上,进而“引出”教材,把同学们学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达到“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要求。
  一、“二引一结合”教学方法渊源是国家的政策以及《基础》课教学的实际
  “二引一结合”教学法是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基础》课教学实际,在不断探索总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来的教学方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提高大学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这是党和国家对全体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全体思想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充分说明了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们必须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而且强调教学方式和方法要贴近学生实际,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启发教学效果。“二引一结合”教学法就是把《基础》课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CCTV播放的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鲜活的人物故事结合起来,具有贴进实际,从课堂走进学生生活的特点。“二引一结合”教学法是具有开拓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基础》课“绪论”中,谈到了《基础》课学习方法,“理论学习只有联系实际,才会生动而具体。本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真正领会和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要积极主动地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从实际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的理解。”这就为“二引一结合”教学方法的提出提供了政策和理论的支持。
  “二引一结合”教学法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应用。就是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涌现出的一批先进人物故事或走向堕落的违法犯罪分子的故事“引入”课堂。这些先进人物的故事,经过CCTV的宣传,先进人物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已成为大学生心中的偶像,把这些人物的故事和教材完全“结合”起来,以达到让学生真正领会和掌握《基础》课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进而“引出”教材,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主动向先进人物学习,摈弃违法犯罪的行为,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CCTV播放的人物故事为《基础》课教学提供了案例素材库
  CCTV播放的先进人物故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践行者,是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典型的案例素材,而CCTV播放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甚至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也给大学生“吾日三省吾身”提供了反面的素材。
  CCTV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喉舌,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建设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在校大学生非常喜欢的中央媒介,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在校大学生通过电视媒介看到的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人物故事,有的先进人物本身就是当今社会最可爱的人或是当今最令人感动的人,是大学生学习的榜样;而一些走向堕落的违法犯罪分子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如作为CCTV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它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在过去的七年间,《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亿万观众推出了六十多位令人感动的人物。这6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令人钦佩的优秀共产党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更是肩负民族希望、祖国未来的大学生们学习的楷模,这正是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好的素材。 三、“二引一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
  “二引一结合”教学法的应用前期准备是“寻找案源”。就是根据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教学目的等不同情况,查找CCTV播放的相关人物故事,包括正面的人物故事,也包括一些人的不文明现象,甚至一些违法犯罪分子的故事。“二引一结合”教学法应用的第一步是“引入”,即课前入境。在《基础》课每一章节课开始前,教师针对学生每一章节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先进人物的事迹或典型的反面教材的“引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要讲的教学内容当中。“引入”主题后,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让同学们思考、讨论,从这些英雄人物故事当中,他们的什么精神感动了我们?通过和学生的互动,已经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陷入的深深地思考当中。学生认为思考成熟后,大部分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师紧接着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也就把先进人物事迹和教材很巧妙的“结合”起来。通过教材内容和先进人物事迹的“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简单化,进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并且学生的思想心灵也受到很大的触动。先进人物成了学生心中的偶像,学习的楷模,而不文明甚至违法犯罪人物的故事成了反面的典型教材。这样才是真给学生上了一场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四、“二引一结合”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案例——《基础》课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本章节的教学目的是: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背景,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理论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结合近年来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特点,作为改革开放后的青年大学生,对艰苦朴素和吃苦耐劳没有深刻的接触和了解,这一代青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入学前少有同学有集体生活的经历,在家中更是备受呵护和关爱,因此要针对性的对他们经行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的教育,以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立后,就要寻找用以“引入”的案例,青年大学生有激情容易被感动但同时他们又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读能力对社会生活中的案例有着自己的解读,选择案例时要结合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把握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同时把握好青年人对要的兴趣爱好,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要讲的教学内容当中。
  本章节中选择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徐本禹作为引入主体。引入徐本禹作为教学案例的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徐本禹在没有“感动中国”前是一名普通大学生和要授课的同学在心里、年龄、知识层面等有相似之处——引起学生共鸣,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其次,徐本禹放弃上研究生选择下乡支教虽抉择艰难但动机简单;再次,徐本禹是在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最后,徐本禹被评选为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这样,通过教材内容和先进人物事迹的“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简单化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并且学生的思想心灵也受到很大的触动。徐本禹成了学生心中的偶像,学习的楷模。在此基础上,进而“引出”教材,也就是要就学生在课后,要时时以先进人物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达到《基础》课要达到的教育目的——教书育人,育人为本。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15.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TAG: 发表论文 论文发表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