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论文发表网(www.lunwenchina.cn),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受“清朗”行动影响,原网站QQ被封,新老作者请联系通过新的QQ:189308598。或者电话微信:15295038855

你的位置:论文发表网 >> 论文库 >> 哲学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赣剧《红珠记》的配乐解析

热度0票  浏览134次 时间:2018年9月07日 14:07
【摘要】采用了电影配乐形式的赣剧《红珠记》,是一出原创型古典爱情悲剧,共分七场戏:《还珠定情》、《惊变选秀》、《迎亲赠珠》、《游龙戏凤》、《贵妃省亲》、《夺情赐婚》、《大梦归天》。贯穿整部《红珠记》的配乐,通过《红珠记》的影配乐形式、《红珠记》中的西洋管弦乐团配乐、《红珠记》中人声合唱配乐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关键词】赣剧;红珠记;电影配乐:交响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注:2016年度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赣剧配乐交响化的研究——以《红珠记》为例》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
  YG2016096)。
  戏曲配乐运用西洋管弦乐队开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江青亲自培育的“八个样板戏”轰动了全国。虽引发了争议,但这种西洋管弦乐队与传统民族乐器组成的中西混合乐队伴奏的模式也随即影响着之后的戏曲编创。“文革”十年期间,《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八部样板戏开始了戏曲音乐交响化的实践,然而,大量运用交响乐配器的是在之后的京剧《霸王别姬》中。作为传统赣剧的《红珠记》虽然依旧是承袭着戏曲交响化配乐,但不乏改良——效仿电影配乐的特点,但曲牌音乐依然以三大件为中心。板鼓是整个配乐的总指挥,掌握着整个乐团的节奏。赣胡为领奏,引领着民乐团与交响乐团、合唱乐团的演奏。赣胡演奏者必须熟练掌握整部剧的音乐发展,熟悉演员的唱腔和表演。根据根据鼓板的指挥对乐曲所需要的节奏、力度变化,用其特有的音色和精确的力度全力配合剧情及演员的情感需要,引领乐队的演奏。
  一、《红珠记》的电影配乐形式
  赣剧《红珠记》采用了电影配乐的配器手法,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戏曲曲牌音乐的同时,加入了合唱以及西洋管弦乐团的配乐形式。通常的电影配乐中,会根据剧目主题、剧情发展等因素,运用交响乐团、人声合唱、电子音乐、以及部分特殊民族乐器等配乐形式。贯穿整部《红珠记》中的配乐中,加入了民乐团、交响乐团、合唱团、以及电子音乐后,既保留了传统曲牌音乐的同时又大大的丰富了其配乐色彩的功能。
  首先,电影产业与电影音乐几乎是同步发展的。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包罗万象,是集合戏剧、表演、摄影、舞美和音乐等多门艺术的综合艺术。同时,电影又是一门集合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特殊的综合性视听艺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电影产业也在飞速发展,电影艺术进步的同时又带动了电影音乐的快速腾飞。早在卢米埃尔兄弟为无声电影现场钢琴配乐开始,到爵士音乐、流行音乐的引用,再到好莱坞式的电影音乐配乐交响化,及电子音乐的运用。由此可见,电影音乐几乎是与电影事业同步发展起来的。为更好地烘托人物心理、渲染背景气氛、推动剧情发展。赣剧《红珠记》虽为传统戏曲,在配乐的视听效果上确与电影极其相似。
  其次,赣剧借鉴电影音乐的配乐形式。赣剧是江西省的古典大剧种,历史悠久,它的前身为弋阳腔,伴奏为传统的曲牌音乐。在新世纪的科技发展下,带动了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的发展,也推动了电影、电视行业的飞速发展下,传统戏曲受到了巨大冲击。传统戏曲赣剧也在为适应新世纪的环境逐步转型,在剧目创新,音乐唱腔、灯光背景上,都进行了改良与创新。在配乐上,早在赣剧《牡丹亭》的剧中就采用了电影配乐的形式,庞大的交响乐团与电声乐队的加入。到了赣剧《红珠记》更为重视视听效果,进一步丰富灯光、舞美、道具以及配乐。
  最后,从赣剧《红珠记》的配乐中可以看出,这种电影配乐的形式已经成熟。保留传统曲牌音乐的同时,加入了西洋管弦乐团以及合唱团的配乐形式,大大增强了《红珠记》的视听效果。烘托剧中人物的情感、渲染剧中故事氛围、推动着剧情发展。整场《红珠记》中,在配乐的衬托下,演员哀怨的表情、悲伤的故事发展、也有恢宏大气的场景都表达的淋漓尽致。
  总之,赣剧《红珠记》配乐中运用了电影配乐的创作手法,以交响乐配器创作为主体,以戏曲曲牌音乐为核心,进行配乐创作。
  既保留了戏曲的原汁原味,又丰富了配乐元素。使得原本的传统戏曲,在保留了戏曲本质的同时,增加了观赏性与娱乐性。
  二、《红珠记》中西洋管弦配乐
  赣剧《红珠记》中的配器手法是效仿电影音乐创作而编配的。
  为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加入了西洋管弦乐团的配备。其编制管乐:
  双簧管、单簧管、长笛、圆号,弦乐: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低音提琴、西洋打击乐器等。除此之外,还有电子合成器的加入,用以钢片琴、竖琴、编钟等乐器以及一些功能性和弦的替代。
  作为配乐来讲,交响乐团的加入丰富了整个配乐的音乐层次,可以将各种主题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开场音乐中加入了交响乐团的主题旋律演奏震撼人心,但从整部《红珠记》的配乐角度,交响乐团都在配合着曲牌音乐进行着伴奏任务。交响乐团中乐器表现力丰富,整个配乐中,都在充分利用这些乐器的优势。
  首先,管乐组乐器分别担当旋律演奏与场景描写的任务。双簧管,作为旋律性乐器在《红珠记》的配乐中,主要负责旋律声部的演奏的音乐。如在第一场《还珠定情》中,小王爷首次出场,准备与佳姝会面的场景音乐中。此时音乐响起,由双簧管主奏,旋律悠扬清爽,舒缓的节奏结合跳跃的旋律,好似歌颂着这对日夜相思之情的情侣终于相遇,描述着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对方的心情。
  每句末尾中被加长的尾音,都像是对小王爷与佳姝挚爱的歌颂;单簧管、长笛与圆号则是应用在了大量的场景描写上。如:剧情中的皇家仪仗队出行时的场景音乐中,单簧管与长笛负责复调音乐的演奏,圆号用很强的力度奏响主题旋律,加上中国大鼓强有力的端庄、稳重的节奏。结合画面,成功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仪仗队出行的威严、肃穆、恢弘、大气的场景。
  其次,弦乐类则用以主题旋律的和声肢体和描写主要人物心理的独奏。弦乐组的和声功能,在每段主题旋律响起时都有充分体现。如:如:在第一场《还珠定情》中,小王爷与佳姝二人相遇时,整个弦乐声部代表着佳姝主题旋律的奏响。先由扬琴欢快跳跃的音型铺垫,引出由双簧管主奏的主题旋律,与此同时弦乐组的和声肢体在下方铺垫,为旋律做好了基础支撑;小提琴的独奏音乐,其音色阴郁、暗淡在《红珠记》中主要负责描绘女主角内心语境。
  如:第七场《大梦归天》中,小王爷深夜与佳姝会面,被皇上发现端倪后,将小王爷贬去偏云南边陲,临行前得到夏公公相助,与佳姝偷偷相见。由小提琴所演奏出的,放慢速度的佳姝主题音乐,给人种伴随着回忆的忧伤。长音部分的揉弦,像是人在极度悲伤中哭泣,向上天哭诉皇权的霸道无情。
  总之,管弦乐团的融入极大渲染了《红珠记》中表情功能,其配乐手法对西洋管弦乐团中每一样乐器的优势都极致地展现出来,并在戏曲叙事上起到了很好地辅佐作用。
  三、《红珠记》中人声合唱配乐
  在赣剧《红珠记》中的合唱团通过一小段言简意赅的人声合唱,渲染故事情节、烘托人物感情或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通过合唱的表现形式来丰富整个戏曲的结构,衬托出更精彩丰富的故事情节。人声合唱团分部由:女声领唱、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和男低音加上合唱队指挥所组成。从唱词上分析,对剧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缓解了观众情绪以及描述女主心理等特殊功能。
  首先,加入合唱团也避免了传统戏曲在每一场之间的过场太过于单调或突兀。唱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第一场《还珠定情》,讲述虞佳姝与小王爷李舜卿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结尾时合唱团齐唱:“莲花湖畔旧梦,遗珠还珠情更浓,黄蕊绿荷彩虹,麝珠石榴相映红”。歌词中,在见证了小王爷与佳姝二人之间,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的同时,又随着紧张的音乐情绪,预示着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这段场景音乐通过人声合唱的形式,来进一步解读二人的爱情故事,又启示着下面的故事发展。
  其次,缓解观众紧张的情绪。在《红珠记》中有些剧情过于苦闷、压抑。在合唱团的歌声中观众能得到一丝慰藉。如:第七场《大梦归天》虞佳姝因经历了家道中落且心上人被发配边疆后,内心极度悲伤后重病不起。合唱团音乐响起:“此生一别他生逢,香珠一串贴心胸,颗颗散落人间去,化作年年石榴红。”从唱词中可以得到安慰,来生再续今生缘,他们二人定能双宿双飞。“化作年年石榴红”,也象征着小王爷与佳姝之间的爱是永恒不变的。
  最后,描述女主心理,通过合唱团的唱词完善了对女主角的心理历程,升华了作品的主题。如:第二场《惊变选秀》中,带着定情信物“红麝香珠”前来提亲的小王爷,听到夏公公宣读虞佳姝入宫选当选秀女的圣旨。迫于皇权压力与名利的欲望,佳姝父亲隐瞒与小王爷定亲之事接过圣旨,并邀请小王爷为佳姝送亲。合唱音乐响起:“从今后,相约魂里梦中,从今后,不计春夏秋冬,从今后,但饮药酒苦酒,从今后,怕看花红朱红。”唱词中尽显出女主苦闷抑郁的心理。第四场《游龙戏凤》中,佳姝入宫被皇上冷落,看到象征着她和小王爷爱情的石榴花开,望着手中的红麝香珠心理感概万分。此时,合唱音乐再次响起:“月明霜重淡花枝,又是石榴花开红,花心结子血泪染,化成麝珠寄相思”。表达了虞佳姝对小王爷的相思之情,相思之苦。
  总而言之,合唱团的加入,丰富了《红珠记》整部戏曲的表现形式,为整部剧情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解读了女主不可诉说的心理历程,缓解了悲伤剧情给观众带来的苦闷心理,衔接了剧情发展,更加细致地解读了剧情的发展,为观众带来了一个生动形象,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参考文献
  [1]杨宣华.中外经典影片音乐赏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台出版社,2007.
  [ 2 ] 吴金凤. 论戏曲的配乐与伴奏关系[ J ] . 戏剧之家( 理论版),2012(03).
  [3][挪威]彼得·拉森,聂新兰,王文斌.电影音乐[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4][法]皮埃尔·贝托米厄,杨围春,马琳.电影音乐赏析[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 5]王云阶.电影音乐与管弦乐配器法[M].上海:上海教育书店,1950.
  作者简介:宋长亮(1991—),黑龙江佳木斯,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5级音乐与舞蹈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china.cn),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写作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一体化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lunwenchina@126.com

在线咨询:189308598(QQ) 

联系电话:15295038855(徐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0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