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提高记者采访成功率
浅论如何提高记者采访成功率
陶妍妍 安徽商报
摘要:全媒体时代,媒介竞争尤其激烈,想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提高记者采访成功率。本文从如何在采访过程中提
升记者亲和力、记者在工作中如何积极调整心态两方面,谈一谈提高记者采访成功率的可能性。
关键词:平视;尊重;调整心态;保持激情
无论今时今日对纸媒、新媒体、自媒体、全媒体的讨论有多
火热,不可否认的是,多种媒体形式的产生和竞争,其实更多是
传播方式的此消彼长,甚至可以说,传播渠道从未像今天这样丰
富。而传播本身,也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要更活跃。多渠道的传
播,让新闻传播速度加快,内容竞争也愈加激烈,而网络时代新
闻传播的特点,越来越民生化、细节化、深度化,对记者自身沟
通采访能力、挖掘新闻背后的能力、综合分析新闻事件的能力,
都有了更高要求。本文从记者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提高记者采
访中的亲和力,更好贴近被采访者,从而提高记者采访的成功率。
一、提升自身亲和力,要平视采访对象
新闻记者要有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本领,能与不同层次的采
访对象平等对话,获得被采访者的信任,才能获得最鲜活最深入
的采访内容。
1.采访社会名流,要不卑不亢
我刚进这个行业时,实习老师就教导我: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
在采访中,你和谁都可以平等对话,因为这是职业赋予你的权利。
工作中也曾采访过一些位高权重的领导,或社会地位颇高的
社会贤达,从起初的紧张到后来能平静面对任何采访对象,一是
年龄增长见识增加心态慢慢稳定,另一点,还在于掌握了更多的
采访技巧。
首先,此类采访对象往往是媒体红人,采访前必须做足功课,
可搜寻一些以往他们被采访的资料,了解被采访者大致的思维模
式、语言风格、对哪些话题更有兴趣,记者心中要有预判,如果
能提出些颇有见地的问题,引发被采访者的回答兴趣,此篇采访
已成功一半;其次,记者要增强自身素质,对被采访者的工作领
域要有一定了解,如果采访过程中反复询问一些专业名词,这本
身也是对采访对象的不尊重;再次,此类采访对象往往给出的时
间很紧,采访前记者应该列出采访大纲,在他的回答的中提取感
兴趣的细节追问,这就如同搭好了骨架再填充血肉,整篇采访稿
也会丰满起来。
2.采访社会弱势群体时,要尊重生命的多样性
记者这个职业的确会“上天入地”,也许今天在采访名人,
明天就会对弱势群体做深入报道。但无论面对哪一类采访对象,
记者在心理上都应做到平等看待,这才能促进整个新闻采写过程
的和谐。做此类采访时,我个人有几下几点心得分享:
首先,要在心理上认定,所有生命都值得尊重,被采访者对
生活的选择作为记者要尽力去理解。我曾做过六年的都市情感倾
诉栏目,见过形形色色有情感心理问题的人,这个栏目教会我最
多的就是理解别人。有些采访对象,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采访
无法继续,但作为记者,首先要做到的尊重生命多样性,才能将
一篇隐私类采访稿很好完成;如果和被采访者交流顺畅,他们自
然会像你做一些心理求助,记者这时再将一些“正能量”输出,
“渡人”的效果会更好。
其次,我不认同某些记者采访时的“精英思维”,有些记者
觉得自己见多识广,可以指导社会弱势群体如何生活。我倒觉得,
生活远比书本中呈现出的层次更多。一个人的幸福感,和他世界
观的大小事成正比,即使所谓的“弱势群体”,他的幸福感未必
会比我们少。要尊重被采访者,用平等身份与之交谈,靠近你的
采访对象,而不是窥探,更不是指导,心理上积极沟通,才能收
获精彩素材。
3.采访特殊人群时,记者的采访表现要视情况而定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特殊人群,采访技巧也要做
一些特殊处理。我刚工作时,曾深入一线采访奋战非典的护士,
他们被隔离在医院集中观察,不能回家。采访时我和同事心怀敬
佩之情,又不想给这些白衣卫士太大压力,尽力表现的非常轻松,
让其得到心理安慰,让被采访者能放松下来,才得到了很多鲜活
的采访内容。
汶川大地震时,很多采访案例值得学习推敲。比如从废墟中
刚救出一位伤员,记者是把职业身份放在第一位,急着上前同期
采访呢,还是把人道放在第一位,先让伤员脱离危险呢?在遇到
一些特殊新闻事件、采访特殊人群时,记者的采访表现要视情况
而定。
二、记者要对自身心理积极调整,克服心理波动
采访过程,说白了就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是记者和被采访
者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学会打开被采访者的“话匣
子”,得到有用信息,记者本身也要对自身心理积极调整,避免
心理异变,使新闻采写活动能顺利开展。
1.面对突发事件,记者要能驾驭自身心理波动
新闻类记者,基本都跑过一段时间“突发新闻”,大多是车
祸、火灾、盗窃等新闻。新记者面对此类采访,常会有种紧迫心
理,要学会调试好心态,把它当做工作内容来看,首先让自己镇
定下来,才能更好抓住采访重点。有些记者为追求新闻的冲击力,
拍摄一些血淋淋的画面、或直接将镜头指向灾难中的被采访者,
这既缺乏了人文关怀,在新闻写作中,一味渲染、煽情,也会对
作者造成不良的负作用。
2.面对常规采访,记者要能保持工作激情
新闻就是对正在发生的事进行记录,有些新闻报道每年都会
有,也会变成常规性报道。比如都市报每年都会做情人节专题、
劳动节专题、国庆节专题……如何在常规性报道中策划出新意,
就要看记者编辑的创造力,考验的是工作激情。在本职工作中能
“玩出点新意思”,也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
3.面对采访困难,记者要有强大的意志力
全媒体时代,一个新闻事件往往会有大批媒体蜂聚现场,如
何抢夺到采访资源考验记者的突破能力;另外,现代人对隐私权
普遍看地很重,很多新闻当事人不愿接受采访,这就考验了记者
的贴身采访能力、沟通能力;一些采访非常辛苦,比如下矿、登
雪山报道,记者自己的意志力要非常强大,克服内心恐惧,坚持
到底,才能全面掌握新闻全部素材。
陶妍妍 安徽商报
摘要:全媒体时代,媒介竞争尤其激烈,想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提高记者采访成功率。本文从如何在采访过程中提
升记者亲和力、记者在工作中如何积极调整心态两方面,谈一谈提高记者采访成功率的可能性。
关键词:平视;尊重;调整心态;保持激情
无论今时今日对纸媒、新媒体、自媒体、全媒体的讨论有多
火热,不可否认的是,多种媒体形式的产生和竞争,其实更多是
传播方式的此消彼长,甚至可以说,传播渠道从未像今天这样丰
富。而传播本身,也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要更活跃。多渠道的传
播,让新闻传播速度加快,内容竞争也愈加激烈,而网络时代新
闻传播的特点,越来越民生化、细节化、深度化,对记者自身沟
通采访能力、挖掘新闻背后的能力、综合分析新闻事件的能力,
都有了更高要求。本文从记者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提高记者采
访中的亲和力,更好贴近被采访者,从而提高记者采访的成功率。
一、提升自身亲和力,要平视采访对象
新闻记者要有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本领,能与不同层次的采
访对象平等对话,获得被采访者的信任,才能获得最鲜活最深入
的采访内容。
1.采访社会名流,要不卑不亢
我刚进这个行业时,实习老师就教导我: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
在采访中,你和谁都可以平等对话,因为这是职业赋予你的权利。
工作中也曾采访过一些位高权重的领导,或社会地位颇高的
社会贤达,从起初的紧张到后来能平静面对任何采访对象,一是
年龄增长见识增加心态慢慢稳定,另一点,还在于掌握了更多的
采访技巧。
首先,此类采访对象往往是媒体红人,采访前必须做足功课,
可搜寻一些以往他们被采访的资料,了解被采访者大致的思维模
式、语言风格、对哪些话题更有兴趣,记者心中要有预判,如果
能提出些颇有见地的问题,引发被采访者的回答兴趣,此篇采访
已成功一半;其次,记者要增强自身素质,对被采访者的工作领
域要有一定了解,如果采访过程中反复询问一些专业名词,这本
身也是对采访对象的不尊重;再次,此类采访对象往往给出的时
间很紧,采访前记者应该列出采访大纲,在他的回答的中提取感
兴趣的细节追问,这就如同搭好了骨架再填充血肉,整篇采访稿
也会丰满起来。
2.采访社会弱势群体时,要尊重生命的多样性
记者这个职业的确会“上天入地”,也许今天在采访名人,
明天就会对弱势群体做深入报道。但无论面对哪一类采访对象,
记者在心理上都应做到平等看待,这才能促进整个新闻采写过程
的和谐。做此类采访时,我个人有几下几点心得分享:
首先,要在心理上认定,所有生命都值得尊重,被采访者对
生活的选择作为记者要尽力去理解。我曾做过六年的都市情感倾
诉栏目,见过形形色色有情感心理问题的人,这个栏目教会我最
多的就是理解别人。有些采访对象,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采访
无法继续,但作为记者,首先要做到的尊重生命多样性,才能将
一篇隐私类采访稿很好完成;如果和被采访者交流顺畅,他们自
然会像你做一些心理求助,记者这时再将一些“正能量”输出,
“渡人”的效果会更好。
其次,我不认同某些记者采访时的“精英思维”,有些记者
觉得自己见多识广,可以指导社会弱势群体如何生活。我倒觉得,
生活远比书本中呈现出的层次更多。一个人的幸福感,和他世界
观的大小事成正比,即使所谓的“弱势群体”,他的幸福感未必
会比我们少。要尊重被采访者,用平等身份与之交谈,靠近你的
采访对象,而不是窥探,更不是指导,心理上积极沟通,才能收
获精彩素材。
3.采访特殊人群时,记者的采访表现要视情况而定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特殊人群,采访技巧也要做
一些特殊处理。我刚工作时,曾深入一线采访奋战非典的护士,
他们被隔离在医院集中观察,不能回家。采访时我和同事心怀敬
佩之情,又不想给这些白衣卫士太大压力,尽力表现的非常轻松,
让其得到心理安慰,让被采访者能放松下来,才得到了很多鲜活
的采访内容。
汶川大地震时,很多采访案例值得学习推敲。比如从废墟中
刚救出一位伤员,记者是把职业身份放在第一位,急着上前同期
采访呢,还是把人道放在第一位,先让伤员脱离危险呢?在遇到
一些特殊新闻事件、采访特殊人群时,记者的采访表现要视情况
而定。
二、记者要对自身心理积极调整,克服心理波动
采访过程,说白了就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是记者和被采访
者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学会打开被采访者的“话匣
子”,得到有用信息,记者本身也要对自身心理积极调整,避免
心理异变,使新闻采写活动能顺利开展。
1.面对突发事件,记者要能驾驭自身心理波动
新闻类记者,基本都跑过一段时间“突发新闻”,大多是车
祸、火灾、盗窃等新闻。新记者面对此类采访,常会有种紧迫心
理,要学会调试好心态,把它当做工作内容来看,首先让自己镇
定下来,才能更好抓住采访重点。有些记者为追求新闻的冲击力,
拍摄一些血淋淋的画面、或直接将镜头指向灾难中的被采访者,
这既缺乏了人文关怀,在新闻写作中,一味渲染、煽情,也会对
作者造成不良的负作用。
2.面对常规采访,记者要能保持工作激情
新闻就是对正在发生的事进行记录,有些新闻报道每年都会
有,也会变成常规性报道。比如都市报每年都会做情人节专题、
劳动节专题、国庆节专题……如何在常规性报道中策划出新意,
就要看记者编辑的创造力,考验的是工作激情。在本职工作中能
“玩出点新意思”,也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
3.面对采访困难,记者要有强大的意志力
全媒体时代,一个新闻事件往往会有大批媒体蜂聚现场,如
何抢夺到采访资源考验记者的突破能力;另外,现代人对隐私权
普遍看地很重,很多新闻当事人不愿接受采访,这就考验了记者
的贴身采访能力、沟通能力;一些采访非常辛苦,比如下矿、登
雪山报道,记者自己的意志力要非常强大,克服内心恐惧,坚持
到底,才能全面掌握新闻全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