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农村生活,发掘作文素材——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之管见
贴近农村生活,发掘作文素材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之管见
周晓蓓
(滨海县界牌中学,江苏 盐城 224500)
摘 要: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写作文是农村中学生头疼之事,学生总觉得写作文时无话可写,却又非写不可,只好硬着头皮胡乱写几句应付老师。教师怕教作文,面对学生东拼西凑的作文,教师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结果形成了学生不愿写作文、老师不愿讲作文的局面,作文成了“历史性”的问题。如何指导农村中学生写作文,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有了写作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其愿意写作并努力写作。激发起兴趣再施以正确合理的指导、练习,一定会写出好的作文。我在从事十多年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略有收获。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作文素材
一、激发兴趣,指导积累素材,调动写作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的首要任务。尽管兴趣有先天因素,但更多的是后天的培养和引导。我们在教学中可巧妙地加以诱导和激发,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并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表现欲,同时我们要引导、鼓励学生去创造性地写作。
作文没材料就像裁衣无布,做饭无米。因而我们应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家长对孩子的早期启蒙教育几乎空白,学生基本使用方言,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着普通话表达能力低下,阅读量少,词汇积累贫乏的缺陷,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痛,苦于不知写什么才好,往往缺少个性,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别人怎么说,他也怎么说,没有自己的见解;别人怎么写,他也怎么写,缺乏自己的创意。无病呻吟的现象十分严重,吹牛、忽悠、撒谎:写父母就是“冒雨送我上医院看病”、写老师就是“挑灯批改作业”、写同学就是“帮助生病的我补习”……事例虚假、空洞无物。但是,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孩子在实践能力和作文素材积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会干农活,放牛、喂鸡、赶鸭;夏天时常上树捉知了,下河摸小鱼小虾;捉迷藏、翻跟头。有着这么丰富的课余生活,我们应鼓励学生把所见所闻写成日记或作文,并让他们消除各种顾虑,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学生会兴趣大增,写作起来就不愁“无米下锅”了。
二、留心观察,用心体验生活,捕捉事物特征
要想让学生写作时有话可写,阅读固然必不可少。但光靠阅读是不行的,我们还必须教会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的素材。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我们要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写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动物,让他们从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有许多新发现,也产生不少疑问,如“鸭子能下水游泳,公鸡为什么下不了水?老水牛会尿尿,公鸡为什么不撒尿?”对学生的疑问,我不急于回答他们,而是引导他们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从中又积累了更多的习作素材,学生提笔状物时,活灵活现,字里行间就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让他们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还要求他们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三、多写多练,功到自然成
课内外的大量阅读,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知识增加了;仔细体验观察生活,让学生有话想说了。但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某一件事或某一观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设置疑问,启迪学生的智慧,或者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可由其他学生给予解答。要想掌握写作规律,还应多写多练,才能真正写出好的文章。我们可以布置周记,让学生把每天听到、看到、读到和想到的一切用最贴切、最恰当的语句,以最合理的顺序记录下来,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学生自会把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写成文章了。这样,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写、胡乱应付了,因为学生已经愿意把一切诉诸文字、展示心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改写、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其写作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以学生为本,认真处理好“学生学写作文”和“教师指导作文”的之间关系,实现“主体”和“主导”的相互运作,协调统一,学生就一定会打造和经营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写出新颖鲜活、独树一帜、丰富多彩的新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