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引领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77次
时间:2019年9月28日 10:05
方耀明
(烟台信息工程学校)
【摘 要】“任务引领型”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核心是:任务为引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提高技能为目的。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自主探究;师生合作;总结拓展;实践运用一、确定“任务引领型”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引领型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蕴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 让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并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掌握。
在“任务引领”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中探究方法、拓宽思路、掌握知识,形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形成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我在专业课教学中设计的“任务引领型”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为:创设情景,出示任务→分析任务,明确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师生合作,交流评价→总结拓展,实践运用。
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任务为引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提高技能为目的。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任务引领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创设情景,出示任务
一个好的任务是成功的一半。 每节课上课前,把教学内容设置成对于学生来说很有“意义”的“任务”。 然后在上课时,将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 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合适的“任务”作为教学目标,为学生提出具体可行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有用武之地,而且任务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通过这些“任务”的创设,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而且能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
(二)分析任务,明确方法
任务展示后,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找出哪些是学过的,自己已经会做了;哪些是新的知识,自己还不懂;哪些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的。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会发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从而找出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法。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启发和引导不但能促成知识的迁移,又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是有限的。 ”
可以说想象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一般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时必须与实际挂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不能只是纸上谈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竭力为学生创造“学做结合”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开拓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样,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使他们愿意去主动探究。
在“任务引领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时前时后走”,为学生点拨引导,指点迷津,甚至有时可以让学生走了弯路,碰了壁后再回过头来,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四)师生合作,交流评价
课堂即时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的课堂教学课题中,通过学生的作品评价法进行作品评价时,尽量给学生对作品进行展示、说明的机会,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互评、自评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记住评价的主体和对象是学生,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的学习,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要避免没有方向和流于形式的评价。 在评价时多加以激励,这样既让学生感到非常的有成就感,增强了其学习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是形成知识迁移、达到活学活用的关键,同时也能达到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五)总结拓展,实践运用
课堂总结拓展是对所讲授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在总结时深化概念、技能要点、反馈信息,是设下伏笔,活跃思维,为后续教学服务的。应该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问号走”,既能使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又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
三、成效与思考
(一)初步成效
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很大变化,“教”与“学”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自我探究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可以自由讨论,互相帮助,加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增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 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带来了的可喜的变化。
(二)思考
1. “任务”要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 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设置特定的情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 “任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任务引领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达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培养了学生专业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