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的思考
【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学生不断提高的英语水平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明确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教学目的,积极调整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并对其进行管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介绍了大学英语选修课的问题和现状并了解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希望能使大学英语选修课在英语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学英语 选修课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一、引言
教育部于2007 年正式颁布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对中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这一目标和要求既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新的目标与方式,也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但很长一段时间,大学英语课程单一的设置很难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制约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规定,“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的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空间;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要求 ”。《课程要求》同时对选修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将选修课分为三类,即语言技能类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和专业文化类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体现了英语的个性化教学,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供了机会。因此,在必修课基础上开设校选修课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既能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又能满足学生学习外语的需求。为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外语的平台。
二、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的现实要求
1.社会需求。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用人单位不仅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还要求他们将英语与应聘岗位的业务能力相结合,将英语作为有效工作语言,承担起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工作,以更好地服务国际化的市场。据相关专家预测:未来的人才需求,既要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又要掌握熟练的语言能力。在与国际接轨的时代,语言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将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人才。如今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程主要以课本教材为学习内容,相对较为传统,缺少与社会实际工作的联系,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相对较弱,不能满足社会与市场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更重视理论内容,忽略了实践经验的积累,所有通过改善英语课程结构,增添大学英语选修课的种类,尤其是应用型课程的的种类,是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2.个人需求。现如今,随着英语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提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一些教育发达地区,学生在大一期间即可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
如果再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中学时代的基础英语训练,无疑会使这些同学丧失学习兴趣,英语水平止步不前。较之于必修课统一的课程要求,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设立可以更好地满足同学们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不同的选修课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不同的学科特色和学校特色。有些选修课依据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设置,如针对各种专门用途的英语培训,职业英语培训、考试培训,很多学生积极地选修此类课程,旨在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大学英语选修课既可以深度培养学生某项技能,也可以拓宽视野、提高跨文化素养,还可以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由于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修课程,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将会被激发。选修课的最终任务为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全面发展。教师需通过选修课引导学生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其成为适应新时代特点的复合型人才。
3.教改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实现此目标,必须提高英语的专业化程度和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鉴于目前学生英语水平总体提高的形势,大学英语教学要与时俱进的改变现有的英语课程体系,在通用英语基础上开设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选修课程。大学英语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结合与渗透,更加丰富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结构。一直以来,不少教师和相关学者都关注着教学动态,呼吁大学英语教学转型。章振邦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在中学阶段进行普通英语的教学任务,高等院校阶段应该更注重专业英语的学习。
三、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学英语选修课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尝试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方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问 题,这些问题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1.选修课程课时较少。较之于必修课,英语选修课课时偏少,教学难以呈现专业课程应有的梯度和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教材选用问题。
2.教材选用问题。现阶段,很少有专门针对全校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类配套选修教材。有的教材难度较大,适合专业英语课程,有的比较宽泛,偏重于学科概述。如相关教材部门推出一系列难度适中的英语类选修教材,这既能力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又能推介专业知识。
3.教师队伍建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体系和培养目标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所处的情况大多是教学任务繁重,他们需要时间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开设新课程的要求。
4.学生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选修课程的设置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选修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和学习基础选择最能满足其个性发展的学习内容、方法和途径,并在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中得到成熟和成长,从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四、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解决方法
1.提升对英语选修课重要性的认识。许多老师没有意识到大学英语选修课的重要性,只是把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辅助课程,认为完成了必修课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大学英语选修课是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专业、发展方向所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相辅相成,既要重视人才的培养质量,又要根据人才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虽然从课程性质上看,选修课不是所有学生必须选择的课程,但是对学生自身而言,也许某门选修课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必修课。二者相互联系、协同作用,共同致力于培育具有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2.加大对选修课的宏观管理力度。首先,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课程需求分析,对社会进行人才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制定选修课种类,平衡各类选修课比例,鼓励教师开设专业英语类和技能应用类课程,并对同一课程细分难度级别。而且,学校要依据课程需求和学生水平重新确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学有所获。在对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地分析后,要把所形成的决议制度化,把选修课管理纳入到学校日常的管理中来,确保课程设置的连贯性、系统性、多样性、专业性、梯度性。
其次,学校要根据学生情况和课程性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做一个宏观的把握。教师则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先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修养、创新等层面的全面提高。
再次,学校应对课堂教学加强监管。一方面,学校应引导学生基于学习需求、学习目标科学地选课,加强对学生纪律教育的力度;另一方面,学校应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并定期组织学科专家走进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观摩与评估。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3.优化教材资源。在充分考量本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课程需求的基础上,选取高质量、难度适中的系列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交际性和时代性,使选修课的内容兼具目的性、实用性、趣味性。有条件学校也可组织专家、一线教师进行教材整合、教材编写,开发出既满足学生需求、便于教师课堂教学,又能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推介专业知识的教材。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首先,学校要鼓励英语教师发展研究特长,拓宽知识领域,改变知识结构。学校要积极展开专业英语知识培训,拓宽进修渠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撑平台。其次,学校要鼓励教师就自己的特长、兴趣开设特色选修课,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如:加大课程系数、提高课时费、优先评岗等。再次,选修课程要想真正实现层次化、差异化教学,关键在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要制定详细的师资培养方案,有计划的培训复合型教师,完善团队职称和年龄结构,形成层次化、梯度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应积极鼓励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总结经验,勇于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科研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统一,开设丰富多样,种类不同的选修课,从而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和延伸,但从实际需求角度来看,它既是催化剂,又是调味剂,不仅为学生们开辟了新的学习渠道,还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的专业需求、兴趣爱好选择喜爱的课型。因此,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应不断完善选修课程建设,规范课程制度,以帮助学生们全面提高综合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J].外国语文,2007.
[3]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 协作化、 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4]邓笛.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作用[J].大学教育,2014.
[5]吕海彬.财经院校英语选修课程设置状况及优化策略[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