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03次
时间:2010年10月25日 15:03
论文摘要:当今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高等教育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关键在于具备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教师。本文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教师的敬业精神出现了淡化、扭曲的现象。目前,只有通过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才能使教师树立起崇高的敬业精神,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高校教师;敬业精神;主要对策
当今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种种挑战和机遇,如何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其关 键在于教师的高素质,教师的高素质,最重要的又是教师必须具有立志从事教育的敬业精神。教师有了一切为了培养人的敬业精神,才能专心致志地从事培养人才的 复杂劳动。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教师的敬业精神出现了淡化、扭曲的现象,有的甚至改行。因此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条件下,树立教师的敬业精神,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教师敬业精神的内涵
“敬业”指的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精神”,在哲学上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因此,“敬业精神”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的意思。即是对某种事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并且在理想、言论和行动上专心致力于自己的理想,达到事业有成的境界,具体讲应有以下含义:
(一)爱业
敬业者首先必须爱业,有“爱”才有“敬”,爱得深才能敬得重。而这种爱是建立在对育人事业意义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是一种主动的、自觉地爱,而不是一种被动的、盲目的爱。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一定始终如一地爱学生、爱学校、爱科学、爱事业、爱祖国。
(二)勘业
敬业者在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基础上,为育人而辛勤耕耘。勤业是敬业的表现,只有勤才能达到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只有勤,才能达到事业有成的目标。勤业要 求教师为育人而主动承担任务、钻研教学业务和提升学问;为育人而不计时间、不辞辛劳、不计名利;为育人而爱学生,并建立良好的的师生关系。
(三)精业
敬业者不仅应勤业,而且会专心致志的从业,对从事其业精益求精,成为精通业务并有开拓创新的事业有成者。教师从事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不仅需要渊博和高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艺术而且要了解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激发学生主动求学的能动性。由于从事培育适应未来需要的人才的劳动是复杂的,更需要教师具有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需要教师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 不断适应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的变革,更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心理素质,专研教学业务和更新教学技术。
(四)创业
敬业重在创业,只有创业才能巩固和发展敬业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表现在教学上,应不满足于现状,不简单模仿和照搬别人的教法,而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善于把有用的知识和学科发展的最新知识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突出思维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风 格;善于掌握最新学科发展动态,善于融通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去创新知识,建立新的学科专业;善于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过艰辛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并 不断探索,开展教学实验,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掌握教育规律,开拓和创新教育理论。
二、当前教师敬业精神下滑的现象及原因分析
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和高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教育将成为各国之间争的21实际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主动权的重要 战略。教师是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依靠力量,因此,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培养面向未来的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不仅事关教育的的改革和发展,而且是 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师是直接面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教育者和引路人。教师要培养出高素质的 人才,首先自己必须为人师表,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素质。
(一)敬业精神是教师立志从事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
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教师选择了从事培养人的事业,这是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反应,是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地位的正确认识和确立有利于国 家、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价值观的结果,教师以育人为己任,立志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把“桃李满天下”和“培养学生超越自己”作为崇高最求和最大乐趣。这种 内在的动力,激发和支撑着教师不管在顺境或逆境中,为培养人才而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所以,牢固地树立敬业精神,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关键。
(二)敬业精神是教币战胜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力量源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由原来的“学校的人”,变为“社会的 人”市场机制及其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其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生活需求等原来封闭的、单一的取向,转变为开放的、多元的取向。他们的择业观也由原来 的“行政服务型”变成“自我选择型”。在人才流动和人才竞争的环境中,多次择业、多次转岗也将成为必然的社会现象。因此,在开放的环境中,教师要选择自己 一生从事教育职业,需要更高的觉悟和勇气,树立敬业精神更需要排除干扰,克服种种矛盾和困惑,具有矢志不移、自取其乐的人格。不从国家和事业利益出发,教 师的敬业精神就难以坚持,也就难以抵御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三)敬业精神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由于利益分配结构的 失衡,由于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和地位偏低,教师队伍出现了显性和隐性的流失现象。有的教师,特别是某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弃教下海;有的教师身在学校,却忙 于创收;相当多的教师旨在应付教学,无心把全部精力投人到教育教学改革当中,不再精心按培养人才目标培养受教育者,不再进一步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修 养。敬业精神在部分教师中开始淡化、弱化、扭曲,甚至逐步消失,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直接影响着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着教育和教师的良 好形象。因此,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均必须从国家大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出发,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把树立教师的敬业精神作为紧迫任务,摆上重 要议事日程。
三、教师敬业精神培养的主要对策
(一)教师树立敬业精神主要依靠教币自身努力
1.立志从教,爱岗敬业。立志是爱岗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理智的岗位表现。只有立志才能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才能实现立志。在市场经济大 氛围中,价值观和利益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教师选择从事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教师既然立志从教,就应爱岗敬业,无悔于自己的职业 选择,把育人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把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定位在“桃李满天下”和学生的成才上。
2.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教师既然立志从教,必然会爱岗敬业,专心致志,而要达到立志从事事业有成的理想目标,必须专心致志,把精力集中在受教育者的培养上。为此,第一,在高等学校职能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要自觉的坚持以育人为本,把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统一和结合起来。第二,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关心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第三,根据社会需求和科学文化发展的新趋势,自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更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以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为核心。第四,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教学相长、为人师表,使自己成为受学生尊重、社会知名的学者专家。
3.矢志不移,默默奉献。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伟大时代,教师立志从教有种种机遇和有利条件,也有种种困难和矛盾。教师要矢志不移,始终从教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需要宽阔的胸怀和良好的 心理素质。为此,一是在各种价值观冲击和利益机制驱动面前,要增强立志从教的坚定性,淡化名利,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二 是,面对由于某些制度不完善和政策欠公正等引发的矛盾和困惑,要增强适应性,不断提高自己的识别、分析、和抗干扰的能力,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反映实际情 况,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善于从国家全局和长远眼光出发正确对待,调整自己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状态。三是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勤业、乐业,提高自己的素质,适应育人的需要,攀登科学文化的新高峰。四是面对人与人之间的网络关系,要坚持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统一。既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和学术风格和水平,又要学习他人的长处,善于与人合作,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师树立敬业精神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撑
1.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一要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从事育人的事业是功垂千秋,造福社会的崇高事业,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是掌握科 技文化的专家学者。全社会要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处处尊敬他们,多为他们服务、多办实事;各级领导要与他们交朋友,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吸收他 们参与社会发展的民主决策和对重大问题的咨询论证,使他们生活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之中。二要使教师安居乐业,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待 遇。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追求较高的物质待遇和丰厚的生活条件是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社会人”的目标和希望。教师从事育人事业需要专心致志、全 力以赴,也需要必要的物质待遇和保证。他们应有丰厚的、令人羡慕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而不应因待遇低下,生活窘迫,住房紧张等影响,丢开育人的天职,去忙于 创收挣钱。教师的物质待遇应与其职业地位和为社会付出的劳动相适应,应足以使教师能安居乐业,把精力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上。
2.创建良好 的学校环境。首先,学校应有良好的、先进的教学和科研设备及门类齐全的图书资料,并具有健全的制度,良好的服务,足以保证教师专心致志、心情舒畅地从事教 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达到事业有成的目标;二是建立起鼓励教师爱岗敬业的激励机制,发挥每个教师的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形成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和优秀人才不 拘一格、脱颖而出的氛围。把教师的实绩与利益分配结合起来,使教师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三是,树立优良的校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要培养二十一世纪 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具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优良的校风。全校的教师、职工、学生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严谨治学,勤奋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则教师的敬业 精神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气氛中,一定会得到树立和巩固。
3.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面向未来,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 的战略性大事,教育历来是国家的事业,国家的责任。因此,在发挥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国家和政府必须担负起对教育的法律责任,保证教育优先 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机制,保证教师敬业精神的确立和教师队伍活力的增强。第一,在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中,为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高等教育要打破政府单一办学的格局,实行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促进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师素质的提高。第二,建立教 师的培训制度。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科学文化知识更新加速和处于信息社会的时代,教师作为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教育者,迫切需要通过在职的,或脱产的,在 国内、或者国外的培训进修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或科学文化水平,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因此,要统筹规 划,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敬业精神和自身的素质。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高校教师;敬业精神;主要对策
当今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种种挑战和机遇,如何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其关 键在于教师的高素质,教师的高素质,最重要的又是教师必须具有立志从事教育的敬业精神。教师有了一切为了培养人的敬业精神,才能专心致志地从事培养人才的 复杂劳动。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教师的敬业精神出现了淡化、扭曲的现象,有的甚至改行。因此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条件下,树立教师的敬业精神,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教师敬业精神的内涵
“敬业”指的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精神”,在哲学上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因此,“敬业精神”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的意思。即是对某种事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并且在理想、言论和行动上专心致力于自己的理想,达到事业有成的境界,具体讲应有以下含义:
(一)爱业
敬业者首先必须爱业,有“爱”才有“敬”,爱得深才能敬得重。而这种爱是建立在对育人事业意义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是一种主动的、自觉地爱,而不是一种被动的、盲目的爱。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一定始终如一地爱学生、爱学校、爱科学、爱事业、爱祖国。
(二)勘业
敬业者在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基础上,为育人而辛勤耕耘。勤业是敬业的表现,只有勤才能达到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只有勤,才能达到事业有成的目标。勤业要 求教师为育人而主动承担任务、钻研教学业务和提升学问;为育人而不计时间、不辞辛劳、不计名利;为育人而爱学生,并建立良好的的师生关系。
(三)精业
敬业者不仅应勤业,而且会专心致志的从业,对从事其业精益求精,成为精通业务并有开拓创新的事业有成者。教师从事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不仅需要渊博和高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艺术而且要了解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激发学生主动求学的能动性。由于从事培育适应未来需要的人才的劳动是复杂的,更需要教师具有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需要教师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 不断适应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的变革,更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心理素质,专研教学业务和更新教学技术。
(四)创业
敬业重在创业,只有创业才能巩固和发展敬业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表现在教学上,应不满足于现状,不简单模仿和照搬别人的教法,而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善于把有用的知识和学科发展的最新知识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突出思维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风 格;善于掌握最新学科发展动态,善于融通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去创新知识,建立新的学科专业;善于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过艰辛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并 不断探索,开展教学实验,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掌握教育规律,开拓和创新教育理论。
二、当前教师敬业精神下滑的现象及原因分析
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和高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教育将成为各国之间争的21实际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主动权的重要 战略。教师是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依靠力量,因此,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培养面向未来的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不仅事关教育的的改革和发展,而且是 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师是直接面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教育者和引路人。教师要培养出高素质的 人才,首先自己必须为人师表,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素质。
(一)敬业精神是教师立志从事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
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教师选择了从事培养人的事业,这是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反应,是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地位的正确认识和确立有利于国 家、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价值观的结果,教师以育人为己任,立志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把“桃李满天下”和“培养学生超越自己”作为崇高最求和最大乐趣。这种 内在的动力,激发和支撑着教师不管在顺境或逆境中,为培养人才而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所以,牢固地树立敬业精神,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关键。
(二)敬业精神是教币战胜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力量源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由原来的“学校的人”,变为“社会的 人”市场机制及其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其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生活需求等原来封闭的、单一的取向,转变为开放的、多元的取向。他们的择业观也由原来 的“行政服务型”变成“自我选择型”。在人才流动和人才竞争的环境中,多次择业、多次转岗也将成为必然的社会现象。因此,在开放的环境中,教师要选择自己 一生从事教育职业,需要更高的觉悟和勇气,树立敬业精神更需要排除干扰,克服种种矛盾和困惑,具有矢志不移、自取其乐的人格。不从国家和事业利益出发,教 师的敬业精神就难以坚持,也就难以抵御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三)敬业精神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由于利益分配结构的 失衡,由于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和地位偏低,教师队伍出现了显性和隐性的流失现象。有的教师,特别是某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弃教下海;有的教师身在学校,却忙 于创收;相当多的教师旨在应付教学,无心把全部精力投人到教育教学改革当中,不再精心按培养人才目标培养受教育者,不再进一步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修 养。敬业精神在部分教师中开始淡化、弱化、扭曲,甚至逐步消失,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直接影响着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着教育和教师的良 好形象。因此,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均必须从国家大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出发,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把树立教师的敬业精神作为紧迫任务,摆上重 要议事日程。
三、教师敬业精神培养的主要对策
(一)教师树立敬业精神主要依靠教币自身努力
1.立志从教,爱岗敬业。立志是爱岗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理智的岗位表现。只有立志才能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才能实现立志。在市场经济大 氛围中,价值观和利益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教师选择从事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教师既然立志从教,就应爱岗敬业,无悔于自己的职业 选择,把育人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把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定位在“桃李满天下”和学生的成才上。
2.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教师既然立志从教,必然会爱岗敬业,专心致志,而要达到立志从事事业有成的理想目标,必须专心致志,把精力集中在受教育者的培养上。为此,第一,在高等学校职能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要自觉的坚持以育人为本,把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统一和结合起来。第二,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关心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第三,根据社会需求和科学文化发展的新趋势,自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更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以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为核心。第四,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教学相长、为人师表,使自己成为受学生尊重、社会知名的学者专家。
3.矢志不移,默默奉献。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伟大时代,教师立志从教有种种机遇和有利条件,也有种种困难和矛盾。教师要矢志不移,始终从教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需要宽阔的胸怀和良好的 心理素质。为此,一是在各种价值观冲击和利益机制驱动面前,要增强立志从教的坚定性,淡化名利,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二 是,面对由于某些制度不完善和政策欠公正等引发的矛盾和困惑,要增强适应性,不断提高自己的识别、分析、和抗干扰的能力,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反映实际情 况,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善于从国家全局和长远眼光出发正确对待,调整自己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状态。三是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勤业、乐业,提高自己的素质,适应育人的需要,攀登科学文化的新高峰。四是面对人与人之间的网络关系,要坚持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统一。既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和学术风格和水平,又要学习他人的长处,善于与人合作,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师树立敬业精神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撑
1.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一要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从事育人的事业是功垂千秋,造福社会的崇高事业,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是掌握科 技文化的专家学者。全社会要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处处尊敬他们,多为他们服务、多办实事;各级领导要与他们交朋友,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吸收他 们参与社会发展的民主决策和对重大问题的咨询论证,使他们生活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之中。二要使教师安居乐业,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待 遇。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追求较高的物质待遇和丰厚的生活条件是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社会人”的目标和希望。教师从事育人事业需要专心致志、全 力以赴,也需要必要的物质待遇和保证。他们应有丰厚的、令人羡慕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而不应因待遇低下,生活窘迫,住房紧张等影响,丢开育人的天职,去忙于 创收挣钱。教师的物质待遇应与其职业地位和为社会付出的劳动相适应,应足以使教师能安居乐业,把精力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上。
2.创建良好 的学校环境。首先,学校应有良好的、先进的教学和科研设备及门类齐全的图书资料,并具有健全的制度,良好的服务,足以保证教师专心致志、心情舒畅地从事教 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达到事业有成的目标;二是建立起鼓励教师爱岗敬业的激励机制,发挥每个教师的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形成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和优秀人才不 拘一格、脱颖而出的氛围。把教师的实绩与利益分配结合起来,使教师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三是,树立优良的校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要培养二十一世纪 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具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优良的校风。全校的教师、职工、学生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严谨治学,勤奋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则教师的敬业 精神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气氛中,一定会得到树立和巩固。
3.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面向未来,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 的战略性大事,教育历来是国家的事业,国家的责任。因此,在发挥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国家和政府必须担负起对教育的法律责任,保证教育优先 发展的战略地位。对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机制,保证教师敬业精神的确立和教师队伍活力的增强。第一,在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中,为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高等教育要打破政府单一办学的格局,实行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促进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师素质的提高。第二,建立教 师的培训制度。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科学文化知识更新加速和处于信息社会的时代,教师作为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教育者,迫切需要通过在职的,或脱产的,在 国内、或者国外的培训进修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或科学文化水平,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因此,要统筹规 划,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敬业精神和自身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