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肿瘤诊疗
【摘要】小肠长度占全消化道总长的70%~75%,小肠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1%~6%,小肠肿瘤多发生于50~70岁老年人,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原发性小肠肿瘤分为小肠良性肿瘤和小肠恶性肿瘤,小肠良性肿瘤较少见,好发于回肠,空肠次之,十二指肠最少见,良性肿瘤根据组织来源,分为间叶性肿瘤和上皮性肿瘤,前者包括间质瘤、脂肪瘤、血管瘤、纤维瘤等,上皮性肿瘤主要是腺瘤;小肠恶性肿瘤占胃肠道全部恶性肿瘤的2%~3%,包括腺癌、类癌、恶性淋巴瘤和间质肉瘤,其中以癌肿居多,癌瘤好发部位是十二指肠壶腹部周围。化学论文发表
【关键词】小肠肿瘤 诊断 治疗
一、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01~2007年间资料完整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共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龄58岁(22~81岁),良性肿瘤病10例,恶性肿瘤病 22例,所有病例均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病4例错病2例,平滑肌瘤4例,癌15例,恶性淋巴6例,平滑肌肉瘤1例。
二、诊断
(一)症状
良性小肠肿瘤多无症状,可一生不被发现。恶性小肠肿瘤80%以卜有症状,但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中以腹痛、出血、梗阻和腹块为主。有以上四大症状体征者,要高度警惕小肠肿瘤。对伴有低热、纳差、乏力、消瘦、贫血者,也需进一步检查。
(二)体征化学论文发表
(1)部分患者无阳性体征。
(2)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口唇有色素斑沉着。
(3)可有呕血和(或)黑便。恶性小肠肿瘤晚期,部分患者有贫血、消瘦的表现。
(4)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包块,良性肿瘤表面光滑,活动度大;恶性肿瘤则形态不规则,表面有结节感,中等硬度,活动度小,多有压痛。
(5)如有肠梗阻,则有腹胀、肠鸣音亢进。恶性肿瘤晚期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腹水及肝、脾肿大的体征。
(三)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伴有反复出血的病例多有明显贫血,血红蛋白甚至下降至60~80 g/L或更低。
(2)便常规:有出血者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3)血生化:恶性肿瘤患者有低蛋白血症;若有肝脏转移,则有胆红素升高、转氨酶等升高。
2.特殊检查化学论文发表
(1)X 线检查: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有液平、肠管扩张等肠梗阻征象;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可使30%~70%的患者得以明确诊断,对位于回肠末端的肿瘤可采用结肠气钡灌注检查;小肠肿瘤的X线表现包括充盈缺损、龛影、肠腔狭窄、黏膜形态改变、肠壁僵硬、蠕动迟缓、软组织阴影、肠曲推移、肠套叠等。若为向腔外生长的肿瘤,其X线改变较少。
(2)内镜:可根据肿瘤可能的所在部位选择十二指肠镜、结肠镜及小肠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和细胞类型。对向腔外生长的肿瘤可行腹腔镜检查,对难以定位的小肠肿瘤可于术中行内镜检查确定病变。
(3)胶囊内镜:是目前诊断小肠疾病比较好的方法,因其无创伤性,患者容易接受,可直视小肠肿瘤,但本检查费用昂贵、不能活检是其不足,肠梗阻患者禁用。
(4)腹部B超、CT:可帮助了解小肠肿瘤大小、位置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可推断肿瘤性质。
(5)选择性腹部动脉血管造影:尤适用于血管性病变和肿瘤伴出血者,可见病变部位血运丰富,血管增粗、增多、扭曲、扩张,甚至造影剂外溢形成团块。
(6)手术探查:临床高度怀疑小肠肿瘤而又不能确诊者,可住院行手术探查明确诊断。
(四)诊断要点
(1)有反复发作或持续性腹痛、呕血和(或)黑便,而食管、胃、结肠等检查未能发现病变;有腹部肿块、成人反复出现肠套叠及原因不明的肠梗阻,应考虑小肠肿瘤可能。化学论文发表
(2)有上述表现,并有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应考虑恶性小肠肿瘤的可能。
(3)相关的辅助检查如X线检查、内镜检查、选择性腹部动脉血管造影、B超和CT结果证实为小肠肿瘤。
(五)鉴别诊断
l.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一般为黏液血便或脓血便,可有里急后重感,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可诊断本病。
2.克罗恩病 常有右下腹痛、腹块、发热、肛门周围病变等,病变位于回肠末段及邻近结肠,节段性分布,病理上无干酪样肉芽肿。
3.肠结核 青壮年患者有肺外结核史,常有结核毒血症状,右下腹痛,血沉增快,结肠镜及活组织检查证实肠结核,抗结核治疗有效。
三、治疗
综合采用各项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应加以化疗。
(一)一般治疗
主要是针对患者症状的对症治疗;如对小肠类癌的哮喘、皮肤潮红等症状予以对症处理;对低蛋白血症予以白蛋白支持;对消化道出血予补液、止血等治疗。
(二)化学治疗
如为恶性肿瘤,临床上可根据手术后的病理结果,确定化学治疗方案;如为腺癌,则可用5-Fu、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等药物化疗;如为小肠恶性淋巴瘤,则可用 MOPP方案(盐酸氮芥、长春花碱、甲基卞肼、泼尼松)等。间质细胞肉瘤术后复发或未能切除的患者可服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Imatinib,Gleevec,格列卫),其最佳剂量为每日400~600mg,分次口服。
(三)其他治疗
放射治疗应用于小肠淋巴瘤的治疗,有一定疗效,肝动脉结扎或栓塞治疗小肠类癌,可减轻类癌的症状及缩小肿瘤。
四、讨论化学论文发表
(1)诊断明确者,应依据患者的肿瘤进一步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如腹部B超、CT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确定可否手术及手术方法;术后依病理结果,予以化学治疗或对症治疗。经治医师应注意观察各种治疗后的病情变化,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2)诊断不明确者,则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予以相关的内镜或影像学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如高度疑诊,但检查难以肯定者,则可在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予剖腹手术探查,以利于明确诊断。
参 考 文 献?
[1]王炳星.小肠平滑肌瘤与下消化道出血.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2):87-88.?
[2]王志南.胃肠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3.
[3]陆巍,李开河,赵志挤.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分析.河北医学,2007,13(5):571-572.?
[4]王强.胃肠外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80-382.
【关键词】小肠肿瘤 诊断 治疗
一、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01~2007年间资料完整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共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龄58岁(22~81岁),良性肿瘤病10例,恶性肿瘤病 22例,所有病例均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病4例错病2例,平滑肌瘤4例,癌15例,恶性淋巴6例,平滑肌肉瘤1例。
二、诊断
(一)症状
良性小肠肿瘤多无症状,可一生不被发现。恶性小肠肿瘤80%以卜有症状,但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中以腹痛、出血、梗阻和腹块为主。有以上四大症状体征者,要高度警惕小肠肿瘤。对伴有低热、纳差、乏力、消瘦、贫血者,也需进一步检查。
(二)体征化学论文发表
(1)部分患者无阳性体征。
(2)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口唇有色素斑沉着。
(3)可有呕血和(或)黑便。恶性小肠肿瘤晚期,部分患者有贫血、消瘦的表现。
(4)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包块,良性肿瘤表面光滑,活动度大;恶性肿瘤则形态不规则,表面有结节感,中等硬度,活动度小,多有压痛。
(5)如有肠梗阻,则有腹胀、肠鸣音亢进。恶性肿瘤晚期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腹水及肝、脾肿大的体征。
(三)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伴有反复出血的病例多有明显贫血,血红蛋白甚至下降至60~80 g/L或更低。
(2)便常规:有出血者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3)血生化:恶性肿瘤患者有低蛋白血症;若有肝脏转移,则有胆红素升高、转氨酶等升高。
2.特殊检查化学论文发表
(1)X 线检查: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有液平、肠管扩张等肠梗阻征象;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可使30%~70%的患者得以明确诊断,对位于回肠末端的肿瘤可采用结肠气钡灌注检查;小肠肿瘤的X线表现包括充盈缺损、龛影、肠腔狭窄、黏膜形态改变、肠壁僵硬、蠕动迟缓、软组织阴影、肠曲推移、肠套叠等。若为向腔外生长的肿瘤,其X线改变较少。
(2)内镜:可根据肿瘤可能的所在部位选择十二指肠镜、结肠镜及小肠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和细胞类型。对向腔外生长的肿瘤可行腹腔镜检查,对难以定位的小肠肿瘤可于术中行内镜检查确定病变。
(3)胶囊内镜:是目前诊断小肠疾病比较好的方法,因其无创伤性,患者容易接受,可直视小肠肿瘤,但本检查费用昂贵、不能活检是其不足,肠梗阻患者禁用。
(4)腹部B超、CT:可帮助了解小肠肿瘤大小、位置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可推断肿瘤性质。
(5)选择性腹部动脉血管造影:尤适用于血管性病变和肿瘤伴出血者,可见病变部位血运丰富,血管增粗、增多、扭曲、扩张,甚至造影剂外溢形成团块。
(6)手术探查:临床高度怀疑小肠肿瘤而又不能确诊者,可住院行手术探查明确诊断。
(四)诊断要点
(1)有反复发作或持续性腹痛、呕血和(或)黑便,而食管、胃、结肠等检查未能发现病变;有腹部肿块、成人反复出现肠套叠及原因不明的肠梗阻,应考虑小肠肿瘤可能。化学论文发表
(2)有上述表现,并有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应考虑恶性小肠肿瘤的可能。
(3)相关的辅助检查如X线检查、内镜检查、选择性腹部动脉血管造影、B超和CT结果证实为小肠肿瘤。
(五)鉴别诊断
l.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一般为黏液血便或脓血便,可有里急后重感,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可诊断本病。
2.克罗恩病 常有右下腹痛、腹块、发热、肛门周围病变等,病变位于回肠末段及邻近结肠,节段性分布,病理上无干酪样肉芽肿。
3.肠结核 青壮年患者有肺外结核史,常有结核毒血症状,右下腹痛,血沉增快,结肠镜及活组织检查证实肠结核,抗结核治疗有效。
三、治疗
综合采用各项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应加以化疗。
(一)一般治疗
主要是针对患者症状的对症治疗;如对小肠类癌的哮喘、皮肤潮红等症状予以对症处理;对低蛋白血症予以白蛋白支持;对消化道出血予补液、止血等治疗。
(二)化学治疗
如为恶性肿瘤,临床上可根据手术后的病理结果,确定化学治疗方案;如为腺癌,则可用5-Fu、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等药物化疗;如为小肠恶性淋巴瘤,则可用 MOPP方案(盐酸氮芥、长春花碱、甲基卞肼、泼尼松)等。间质细胞肉瘤术后复发或未能切除的患者可服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Imatinib,Gleevec,格列卫),其最佳剂量为每日400~600mg,分次口服。
(三)其他治疗
放射治疗应用于小肠淋巴瘤的治疗,有一定疗效,肝动脉结扎或栓塞治疗小肠类癌,可减轻类癌的症状及缩小肿瘤。
四、讨论化学论文发表
(1)诊断明确者,应依据患者的肿瘤进一步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如腹部B超、CT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确定可否手术及手术方法;术后依病理结果,予以化学治疗或对症治疗。经治医师应注意观察各种治疗后的病情变化,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2)诊断不明确者,则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予以相关的内镜或影像学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如高度疑诊,但检查难以肯定者,则可在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予剖腹手术探查,以利于明确诊断。
参 考 文 献?
[1]王炳星.小肠平滑肌瘤与下消化道出血.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2):87-88.?
[2]王志南.胃肠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3.
[3]陆巍,李开河,赵志挤.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分析.河北医学,2007,13(5):571-572.?
[4]王强.胃肠外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8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