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标准化发展浅析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54次
时间:2020年3月15日 15:41
邱振涛
(山东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 山东省 济南市 250000 )摘 要:在标准化成为各国经济通用语言的今天,经济发展离不开标准化。本文以农业领域标准化改革为对象,研究标准发展历程,农业标准引领带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产品产业链迈向中高端。
关键词:标准化;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引 言
标准化的发展贯穿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历程,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标准应运而生,从秦朝时期的秦砖、度量衡,到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再到近现代工业革命带来机械化大生产的高速发展,在化工、航空、军事、交通,各行各业处处闪耀着标准的光彩。
一、国家标准化改革背景
(一)国际经济发展的动力。 19 世纪 40 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等欧洲国家轰轰烈烈地展开,推动了社会化大生产,各国纷纷认识到标准化对刺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标准化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让标准从单个行业、单一企业的统一部件、统一模型,逐步发展成为国家行为。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发展标准化体系, 1901 年英国成立标准化协会,德国、美国、日本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紧随其后均成立了本国的标准化组织,从而统一本国产品标准,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标准化的发展消弭了国家间产品的巨大差异,使国家间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需求逐步提升,比较优势经济理论得到充分应用,跨国贸易额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 1906 年成立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 1946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标准化相关的操作方法,标准化科学管理理论逐步形成系统,标准化从静态图纸演变成动态管理,其国际影响拓展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发展对外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家庭,就要学习先进的标准化理论体系,建立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标准。标准是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发挥标准化在国民经济中的保障性和引领性作用,是做好新时期经济发展工作的必然要求。
我国标准化工作起步晚,压力大,但是国家标准化发展与改革的决心从未改变。 1957 年我国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 1962 年我国出台第一部标准化管理法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 1988 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2017 年 11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八号主席令,公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标准化改革是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山东标准化改革背景与使命
2013 年 11 月 24 日至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山东提出两个“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 “走在前列”成为山东发展的标杆。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标准化在山东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山西、江苏、山东、广东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复函》
(国办函〔 2018 〕 25 号)要求,山东省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完善标准化体系,改革标准化管理体制,培育新动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企业、投资方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三、山东农业标准化现状
山东是农业大省,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各类、畜产品产量丰富、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基地。
山东农业历史悠久,根据国家标准化发展要求,山东积极着手农业标准化工作,基本建成农业相关粮食、果蔬、肉禽等产品质量监测网,相关质量标准基本确立并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以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为抓手,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山东省 2015 年第四次修正《山东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逐渐形成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辅之以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为一体的标准体系,标准化初步框架已经形成,为山东农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作用。
近年来,山东推广无公害食品,打造“食安山东”品牌,切实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省政府着力优化农业标准供给结构,完善农业标准相关政策。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借此契机,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高质量推进山东农业发展。
四、山东农业标准化发展瓶颈及应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山东省农业相关产业在价值链中位值偏低,中高端产业少。山东省标准体系试验区较少,农业规划标准不高,落后产能占比还需进一步降低,农业标准化供给侧改革任务艰巨。
山东省标准化格局有待进一步协调,地方性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无法提供充分的服务与法制保障。农业相关部门内部管理运行制度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工作流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农业领域技术标准推广应用较少,目前多为科学技术成果,农业生产中实际转化率较低。
(二)应对措施。针对山东省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结合山东省农业实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创新先进标准。结合《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规划》,推动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大力推动“新六产”发展。立足山东,突出山东优势,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系严密、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新型标准体系,在现有农业标准体系基础上,加快标准更新,培育一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标准,建立健全高标准、现代化、满足山东省发展要求的农业农村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覆盖农业发展各板块,以国际标准为引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新型山东标准体系。
2. 明确山东省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建设国家蔬菜标准技术创新基地、推广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将“寿光标准”打造成为全国蔬菜标准。加大新旧动能转换,腾笼换鸟,为农业高新技术实践、应用转换提供条件。
3. 健全体制机制。在全省农业机关开展业务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协调有序、高效运转的标准化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完善覆盖行政管理、服务各部门和岗位职责等全流程、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全面推动全省农业领域治理体系规范化建设。健全体制,打造服务型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服务农业理念深入人心。
4. 增加基础投入。积极争取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对山东省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和小麦、蔬菜等有产业优势的农业领域做为国家重点标准,予以资金倾斜。同时建设标准化实践基地,加强企业技术人才的标准化培训,培育标准化人才队伍。
谁掌握标准,谁具有话语权,谁就在产业竞争方面占领制高点。山东省对农业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着力提升标准化服务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改革实践,将标准作为工具,形成可持续的、全面的农业产业体系与农业治理现代化,为山东省农业迈上新台阶,实现弯道超车提供路径。
结语
试点意义在于经验推广,从而推动农业标准化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以标准提升质量、将农业同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总结经验。标准通用性强,山东省形成的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其他省份农业标准化改革提供借鉴,其产业融合与标准创新的方式同时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途径之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全国标准化改革工作提供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