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迁移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初级中学 孙云 223002
摘要:迁移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普遍现象,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起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中的一些规律,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学习迁移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习迁移理论 初中 数学教学
一、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国外关于迁移的思想可追溯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时代,英国的教育家约翰.洛克(John Lock(1632-1704))最早提出学习中“迁移”的概念。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回也, 闻一以知十”。人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由此及彼”“ “触类旁通”等等都是关于学习迁移的说法。很多著名心理教育学家认为迁移指的是先前学习的知识对新学习的技能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为:加法的学习会影响乘法的学习,平面几何的学习会影响立体几何的学习,等比数列的公式会影响求和公式的学习等等。迁移理论在作用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时候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迁移作为基本的学习现象和教育目标之一,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课题。迁移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有关迁移的研究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改变,从关心迁移结果到关心迁移的本质,从注重迁移的抽象到关注迁移的具体情境。迁移,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它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迁移教育观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各种数学规律,加深理论理解程度,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学习了反函数的知识,有助于学习对数概念的内容;学习了基本不等式的知识,有助于有关函数的值域的求解;学习了锐角三角比的内容,有助于任意角的三角比的学习。通过数学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知识联系体系,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体系,对于新知识拥有更强的接受能力。迁移理论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扩散,容易将抽象的理论结构变成具体而实际的,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随着学生迁移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助于其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迁移学习模式的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虽然看到教师组织的课堂讨论活动是非常激烈和热闹的,但是只要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这种热闹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可见,迁移学习过于形式化,没有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之中。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教学问题,教师必须通过精心设计迁移学习,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例如,某校中学在进行数学课堂迁移性学习的时候,老师为了使学生自己研究出抛物线的基本定理,让学生自己向空中抛出个物体,然后用快频数码相机拍出其下落的轨迹,这种迁移性教学方法固然实用,但是老师太过重于形式化的授课实验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将其与实际课本理论相结合的讲解方法,从而对学生理解公式定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迁移学习时,首先要创设出一种比较新颖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进行质疑和迁移的意愿,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学习到新的知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在探讨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自助地开展迁移学习。
三、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学习的措施
1.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趣味迁移
教师在提问时,应选择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学生就会有很大的满足感,这样能够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层次地迁移。有疑之处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学生知道的疑点,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示,给予学生一些鼓励让他们大胆地进行质疑,然后将问题慢慢地解决;第二种是学生没有察觉的疑点,这时教师可借助实验或者演示等方法设置疑点。这些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会特别留心,就会激发学生的迁移热情。例如,在自然科学中,很多定律和原理的内容都是学生日常观察的一些内容有一些冲突,如果能借助这些知识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许多疑点,然后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不论是对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提高,还是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使迁移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教师要使提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问题必须具备一下几点特征:(1)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迁移兴趣。如果教师提问的问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迁移兴趣,那么就能够使学生保持一种情绪高昂的状态,提高学生迁移问题答案的体积性。为了激发学生的迁移兴趣,教师提问的问题尽量和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问题或者是社会的热点问题。(2)问题可启发学生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提问的问题不可以不清不楚,模棱两可,必须要严密、明确以及具体,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思路。(3)能使学生的认识出现矛盾。这类问题主要有有三类: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之处,新老知识的联系之处以及高难度知识和低难度知识的联系之处。教师注重在这三个方面提问问题便可激发学生进行积极地迁移。(4)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类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具有多个答案的数学题,这类问题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极大提高可学生的兴趣;二类是解答问题时用到的理论综合性比较强。这类问题对注重考察学生联系知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陈静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教学上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3)
[2]李玉龙.简论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J].红河学院学报.2008(02)
[3]蒋荣萍,覃晓.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抛锚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J].大众科技.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