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钱荒看我国的银行监管
从钱荒看我国的银行监管
李蒸蒸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11金融11班 安徽 233030 )
【摘要】13年6月,金融市场的资金利率全线攀升。不仅三个月国债利率,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也是狂涨,同期固定利率企业债券到期收益率也涨了近两倍。这次的钱荒似乎让大家人心惶惶。可是,一向被认为强有力的后援--央行为什么不出手相救,反而“坐视不管”呢?我将以此次钱荒窥探金融监管,或者说银行监管的漏洞。
【关键词】钱荒 银行监管 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
五月份以来,银行业似乎十分“热闹”。最不该“差钱”的银行面临“钱荒”。所谓的“钱荒”就是指,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反应最明显的就是金融市场的资金利率全线攀升。
虽然说每年六月都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银根收紧,因为6月份是商业银行考核二季度贷存款规模的时点,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银行的各项贷款与存款的比例不得超过75%。短期存款对冲规模导致市场资金更加紧缺,资金成本上升在所难免;加上6月底7月初又恰好是准备金缴款和财政缴款的时点,流动性上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市场的资金紧缺。因此,如果央行近期没有安排大力度的释放流动性措施出台,都会出现钱荒症状。
可是,这次的钱荒来势汹汹,究其原因,专家认为大致四个方面[①]:
第一, 资金外流。
第二, 国家外汇管理局5月5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6月底即将实施,迫于外币纳入贷存比考核的压力[②],一些银行可能已经提前开始买入美元补充外汇头寸,以求达到监管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银行间资金面紧张状况。
第三, 今年以来,随着杠杆率的不断放大,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超额备付金在逐渐下降,3月末超额备付金率从去年年底的3.51%降至2.58%,二季度,超储率继续下降,业内人士估计已经降到1.5%左右,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边际承受力也因此大为下降。
第四, 6月底之前,银监会将针对8号文的落实情况展开检查,迫使银行将表外非标资产转移至表内同业资产,直接挤压同业拆借额度。
上述各种因素都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一定的收缩压力,而6月上旬光大银行对兴业银行的违约门事件产生的蝴蝶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资金紧缺的猜测和预期,放大了“钱荒”的恐慌效应。
当然,比光大银行蝴蝶效应更强烈的市场恐慌心理,来自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紧缺的态度和反应。在金融市场资金利率急速飙升的情况下,央行释放流动性的动作远远低于市场预期,由此透露出强制商业银行去杠杆的政策预期,这导致恐慌情绪越来越浓,市场利率越走越高。
虽说,在记者对于各大商业银行行长围追堵截的采访中,他们表示银行流动性以及资金头寸不存在问题,而且金融业很快就趋于平稳。但是,我觉得从今年的钱荒可以发现银行监管方面的漏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监督,金融监管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行多头分页监管模型,即对银行,证券,保险业实行分业监管模式。
商业银行是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他的经营活动广泛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金融体系的主体,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对于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而谁来对各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呢?法律规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因此,官方监管机构是中国银监会。今后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要做的:一是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护经济金融发展的良好势头。二是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指导,加速其改革进程,按照商业化、股份制和现代化的要求,分步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三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有效银行监管的微观目标是保持银行市场的效率性和竞争性,银行体系的成功主要在于银行能够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并因此而提供流动性服务,这不仅建立在银行的中介化与杠杆化基础之上,而且也是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主要来源。所谓的杠杆化就是以初始的存款为基础,银行能带出几倍的贷款。
这也给社会各界敲响了警钟。第一,对于商业银行,不能一味的房款,几天的流动性不足就会造成如此大的恐慌,如果再长一点实际,势必会造成银行甚至金融危机;同时,商业银行也不能把央行当做保护伞,因为在市场化的时代,尤其是李克强总理要求“市场能做的就全部交给市场来做”可见,市场化是大势所趋,行政的手段会越来越弱。商业银行不能过分依赖央行,自己捅篓子让央行买单。否则,银行一定会失去核心竞争力,难以长久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第二,对于央行,此次的做法就是在给商业银行敲警钟,自行“断奶”,态度和立场都是很坚决的。这也是央行践行市场化改革路线迈出的第一步。第三,是给社会的警示,虽然表面看来,我国银行表面光鲜亮丽,放款很多,经济增长很快,实际上潜伏很大的风险隐患。在银行监管方面,一定存在某些问题使得商业银行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因此,要想避免类似于钱荒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就要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加强内部控制。首先,加强信贷监管,控制信贷规模严格执行巴塞尔协议三规定的存贷款比率,对于违反规定的商业银行给予严厉的处罚,防止商业银行不顾后果地大规模放款使杠杆率过高导致的流动性不足。其次,改善信贷结构。不能只把钱贷给有实力的国有大型企业,应该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以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再次,把表外项目纳入表内,两者都要遵循银监会的规定,限制影子银行规模的快速扩张,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防止表外表内两本账,不仅不利于监督管理也会是商业银行投机取巧,隐瞒实情的手段,一旦真正走市场化道路,必定会被社会所淘汰。最后,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实行健全有效的监督手段。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可以概括为“三条防线,四条原则,五个要素。”“三道防线”是:以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相互制衡的防线;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程序的防线;以内部事后监督部门对各岗位、各项业务全面监督和反馈的防线。“四条原则”是:全面性原则;分级负责原则;重点监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五个要素”是:岗位职责明晰、业务制度操作规程完备、授权分责合理、制度执行严格和内部检查考核高效。
第二,完善外部监督。加强银监会,中央银行的动态实时监督,时刻将商业银行的行动纳入有效监督之下防止违规操作和违约风险。这样就可以避免一道检查的关键节点,银行才慌忙争相到处借钱,以备临时检查。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各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平级的互相监管,加强竞争,提高风险意识并提高竞争力。
第三,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在市场化道路上,我国稳步前行,2005年放开了银行间拆借利率,今年,存款利率也开始自由化,虽然并没有给居民和小企业带来明显的好处。但是随着我国新一届领导人的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坚定的改革决心,我相信在利率市场化道路上一定会越来越深化,稳步有序地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变,从而增强对人民币以及对我国经济的信心。
【参考文献】1.祁敬宇,祁邵斌《金融监管理论与实务》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6
2.陈建华《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