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摘 要:提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二要建立完善文化投融资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三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护理论文发表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产业; 文化体制改革。
护理论文发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型战略课题。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新的角力场,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有利于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切实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取得积极进展,收到良好成效。当前要切实抓紧抓好以下三个环节:护理论文发表
一、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高中华民族创新力的动力,在世界感受中国力量不断涌动的今天,必须大力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才能使中华民族走在时代前沿,立于不败之地。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必须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培育和谐文化、发扬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全社会的和谐。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国文化价值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中华民族复兴目标的信念和信心。三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胡锦涛同志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础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促进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接应,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风气良好的形成。[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长期任务,一定要坚持常抓不懈,不断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加强调查研究,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深入研究社会变革和利益关系调整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深入研究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不同思想追求和价值追求,深入研究现阶段我国的思想观念结构、价值取向结构、道德追求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深入研究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配套的政策法律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宣传和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融入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融入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融入到中华民族为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过程中。
二、建立完善文化投融资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一是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运作得法的话,效益还相当显著。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影视剧的发行、放映和贴片广告;再比如杂技、魔术、话剧、歌舞等的商业演出;还有图书的出版发行;还有动漫作品的发行上映和品牌运作等等。文化产业属于无烟工业,同样也可以吸纳就业、提供税源,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文化产业所蕴含的商机,也越来越巨大。二是可以更广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对各种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细分和充分挖掘,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今,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日益进入家庭,相关的服务项目开发与生产也日益跟进,就使得更大范围的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了文化权益,精神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扬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传播,才越能够得到弘扬,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从中,文化也得到弘扬、创新、发展。要更好地实现这些,单靠发展文化事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日益广泛地进入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人们的生活中。总之,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作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附加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绿色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拉动性和“溢出效应”,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特别是上个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催生了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促进了全球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卫星电视、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技术、新媒体更是直接拉动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从质量到数量均处于弱势地位。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既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也让我们看到当前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性。我们必须下更大力气,付出更多努力,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去审视、去培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乘势而上,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着力点。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要增加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重点支持发展文化产业园区、重大文化产业工程和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推进文化产业的提升和调整。各级财政也要安排一定资金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当地文化产业发展。要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和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或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书报刊印刷、发行、会展、广告、体育和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要拓宽文化产业利用外资的领域,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以股市融资和境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使经营性文化实体的投融资环境得到根本改善。[3]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是实现文化科学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深化改革中,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抓住关键环节,突出改革重点,以期促进改革目标的有效达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突出强调改革的导向性,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和落实改革的实现路径和目标要求。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是改革的旗帜和灵魂,而价值导向为文化本身所特有,与文化改革方向有内在关联。在深化改革中坚持正确方向,一是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二是要坚持党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在国有文化企业单位改革中,必须建立和健全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党对文化单位的控制力,把党委对文化单位的经营方向、资产配置、重大决策、重要干部配备等领导落到实处。三是要坚持主流价值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坚持不懈地用这一主流价值导向来教育人民、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和引领社会风尚、社会思潮,不断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在四个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重塑文化市场主体。要着力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改企转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壮大实力;对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着力推进文化企业结构调整优化,重点培育大批大型文化企业(企业集团),扶持壮大成长性好的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通过“非禁即入”方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和完善各类文化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文化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有效提供专业化服务。三是改善文化宏观管理。努力提高文化宏观管理能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文化宏观调控体系,实现文化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四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政事、政企、政资关系,明确文化管理职责,做到职能分开、管办分离、财务分离。
这四个关键环节,实质上是两个方面问题,即微观性的文化市场主体和宏观性的文化管理体制问题,前者是整个改革的中心环节,后者是整个改革的核心问题,两者都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难点和着力点。
参考文献:
[1]伊旗旗委办。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与思考[J].鄂尔多斯文化, 2010, (2): 18-19.
[2]董彦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浅论[EB/OL]. 2010-10-10.http://theory. people. com. cn/GB/41038/11617661. html. 2010-05-17.
[3]龚高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J].福建理论学习, 2010,(8): 20-23.
[4]黄南珊,袁北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科学发展[N].湖北日报, 2010-10-29.
护理论文发表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产业; 文化体制改革。
护理论文发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型战略课题。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新的角力场,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有利于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切实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取得积极进展,收到良好成效。当前要切实抓紧抓好以下三个环节:护理论文发表
一、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高中华民族创新力的动力,在世界感受中国力量不断涌动的今天,必须大力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才能使中华民族走在时代前沿,立于不败之地。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必须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培育和谐文化、发扬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全社会的和谐。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国文化价值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中华民族复兴目标的信念和信心。三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胡锦涛同志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础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促进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接应,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风气良好的形成。[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长期任务,一定要坚持常抓不懈,不断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加强调查研究,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深入研究社会变革和利益关系调整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深入研究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不同思想追求和价值追求,深入研究现阶段我国的思想观念结构、价值取向结构、道德追求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深入研究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配套的政策法律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宣传和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融入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融入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融入到中华民族为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过程中。
二、建立完善文化投融资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一是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运作得法的话,效益还相当显著。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影视剧的发行、放映和贴片广告;再比如杂技、魔术、话剧、歌舞等的商业演出;还有图书的出版发行;还有动漫作品的发行上映和品牌运作等等。文化产业属于无烟工业,同样也可以吸纳就业、提供税源,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文化产业所蕴含的商机,也越来越巨大。二是可以更广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对各种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细分和充分挖掘,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今,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日益进入家庭,相关的服务项目开发与生产也日益跟进,就使得更大范围的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了文化权益,精神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扬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传播,才越能够得到弘扬,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从中,文化也得到弘扬、创新、发展。要更好地实现这些,单靠发展文化事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日益广泛地进入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人们的生活中。总之,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作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附加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绿色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拉动性和“溢出效应”,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特别是上个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催生了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促进了全球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卫星电视、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技术、新媒体更是直接拉动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从质量到数量均处于弱势地位。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既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也让我们看到当前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性。我们必须下更大力气,付出更多努力,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去审视、去培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乘势而上,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着力点。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要增加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重点支持发展文化产业园区、重大文化产业工程和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推进文化产业的提升和调整。各级财政也要安排一定资金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当地文化产业发展。要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和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或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书报刊印刷、发行、会展、广告、体育和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要拓宽文化产业利用外资的领域,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以股市融资和境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使经营性文化实体的投融资环境得到根本改善。[3]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是实现文化科学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深化改革中,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抓住关键环节,突出改革重点,以期促进改革目标的有效达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突出强调改革的导向性,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和落实改革的实现路径和目标要求。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是改革的旗帜和灵魂,而价值导向为文化本身所特有,与文化改革方向有内在关联。在深化改革中坚持正确方向,一是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二是要坚持党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在国有文化企业单位改革中,必须建立和健全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党对文化单位的控制力,把党委对文化单位的经营方向、资产配置、重大决策、重要干部配备等领导落到实处。三是要坚持主流价值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坚持不懈地用这一主流价值导向来教育人民、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和引领社会风尚、社会思潮,不断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在四个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重塑文化市场主体。要着力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改企转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壮大实力;对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着力推进文化企业结构调整优化,重点培育大批大型文化企业(企业集团),扶持壮大成长性好的中小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通过“非禁即入”方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和完善各类文化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文化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有效提供专业化服务。三是改善文化宏观管理。努力提高文化宏观管理能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文化宏观调控体系,实现文化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四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政事、政企、政资关系,明确文化管理职责,做到职能分开、管办分离、财务分离。
这四个关键环节,实质上是两个方面问题,即微观性的文化市场主体和宏观性的文化管理体制问题,前者是整个改革的中心环节,后者是整个改革的核心问题,两者都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难点和着力点。
参考文献:
[1]伊旗旗委办。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与思考[J].鄂尔多斯文化, 2010, (2): 18-19.
[2]董彦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浅论[EB/OL]. 2010-10-10.http://theory. people. com. cn/GB/41038/11617661. html. 2010-05-17.
[3]龚高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J].福建理论学习, 2010,(8): 20-23.
[4]黄南珊,袁北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科学发展[N].湖北日报, 201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