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气象服务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分析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212次
时间:2020年4月16日 11:19
陈丽红
(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武汉 430074)
摘 要:本文对大城市气象服务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进行了探究。当前城市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有:对城市气象灾害缺乏正确认识;城市气象灾害的预警服务不完善;缺乏专职队伍跟专门机构;城市气象灾害的预防工作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城市气象服务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增强创建城市气象灾害探测体系;提高城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完善预警服务;创建多方投入的服务体系;加强专职队伍和专门机构的建设。
关键词:大城市;气象服务;发展目标;工作重点
气象服务主要包括公共气象、安全气象和资源气象的服务。公共气象服务就是面对社会公众的服务,对社会的生产生活、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
安全气象服务是指对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警,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资源气象是指通过气象服务,对风能、太阳能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城市气象服务主要是公共气象和安全气象的服务,即通过气象服务指导社会的生产生活,防灾减灾。随着气象灾害的多发及其对生命财产的严重破坏,大城市气象服务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应是对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防。
一、当前城市公共气象服务中的问题
城市的气象灾害影响社会的生产生活,甚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城市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冰雨、雷击、雾害等。暴雨洪涝中的洪水容易冲毁电线、道路等基础设施,影响城市的供水、供电,造成交通瘫痪。长时间降雨造成的淹积水现象,还会导致物资被浸泡、人员受伤等问题。冰雨灾害是指冰冻雨雪天气,这种天气严重起来,会对城市的交通、供水供电等造成影响,甚至会破坏树木和房屋。雷击天气属于较大的危害,不但会破坏通讯设备和建筑物,还可能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雾害是指大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低,不仅会影响城市交通、航空运输,造成交通事故。还会加重空气污染,干扰卫星通讯。当前城市公共气象服务对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预防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对城市气象灾害缺乏正确认识
主要指的是对暴雨、高温、热岛效应等中小型灾害天气的危害及发展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对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不高,不能满足相应监测预警的需求。此外,综合探测系统软件的研发和应用情况不理想,导致当前探测系统难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二)城市气象灾害的预警服务不完善
当前服务的内容大多是常规天气预报,而没有针对自己的服务对象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服务缺乏针对性。预警服务除了服务范围窄、缺乏针对性外,其所含的科技含量也不高。此外,针对城市灾害性天气的预报,也没有根据灾害天气的类型和服务对象进行进一步划分,且缺乏及时的发布信息渠道,导致服务效果不理想。还有就是对城市环境气象的相关理论和物理机理等缺乏深刻的了解和研究。
(三)缺乏专职队伍跟专门机构
当前,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公共气象的服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要求也相应提高。但当前的服务团队、机构及服务人员还不够专业,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城市公共气象的服务要求。
(四)城市气象灾害的预防工作不到位
造成城市气象灾害的预防工作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部门之间、部门与用户之间的联动机制、互动机制存在问题,需要完善,导致部门之间、部门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不畅。此外,相关部门缺乏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不重视对其的宣传工作,导致公众也缺乏这种防范意识,没有做好针对气象灾害的预防工作。
二、城市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目标与工作重点
(一)增强创建城市气象灾害探测体系
城市气象的探测体系包括卫星遥感、地面观测和高空探测三个体系,要对这三个体系合理布局,完善其功能。首先要完善综合探测体系。要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测,按照灾害分布特征在这些区域增设相应的自动气象观测站,使其能满足气象服务的需求。如高层建筑应该加强对强风的监测,在交通要道上不仅要设置监测路况的站点,还要加强对路面湿度的监测,使公路更加安全。在旅游景点等人群众多的地方,要增设有关环境污染的监测站,以保证大众的健康。
其次,要创建完善城市高空探测体系。这项工作中首先利用的设备是风廓线仪,这种设备不仅能有效测定水平风廓线和垂直风速,还能监测大气及天气的变化。且这种设备的测风成本更低,能使天气预报的分析更加完善、准确。最后要建设卫星遥感监测体系。这一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卫星遥感信息资源的的开发、接收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把全球地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灾害监测系统不断完善,不仅能有效监测火灾、干旱等灾害,还能有效监测城市的生态环境。
(二)提高城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
城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主要依靠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卫星等的资料整合分析产生的预报产品。提高这项服务能力,除了要进一步完善这三项工作外,还要提高城市对灾害气象的应急能力,特别是城市积涝的预警和应急。此外还要完善相关网站体系,使气象信息更广泛、更快速的向外传播、辐射。大众能通过电台、网站、手机短信等及时接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城市电子显示塔的灾害性天气预警标识、城市公交、地铁中的移动电视等都可以将灾害气象信息广泛传播。
(三)完善预警服务
天气预报业务要想提高气象服务效益,就要提高预报的正确率。这就需要通过精细化化的数值模式,对气象发生的时间、地点作出精确的预测。
其次,还要完善预警预报工作。不仅要在第一时间发布灾害天气的预警,还要直接告知相关部门,使他们能在容易受到灾害袭击的区域及时做好防范工作。最后,要加强与用户的互动。通过问卷、网络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建议,有针对性的提升服务质量。
(四)创建多方投入的服务体系
首先,要创建相关预防立法工作。在这项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的气象灾害,明确相应的防灾、抗灾、救灾等工作内容。要完善针对气象灾害的指挥体系,使相关部门和群众能在政府指挥下有序投入到防御工作。各单位要创建并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使其能及时发布气象灾害信息,所有公民能及时开展抗灾工作。
其次,要做好气象灾害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公民普及这方面的知识。通过与教育、新闻等机构的合作,把气象灾害预防活动开展到学校和单位中来。通过培训和指导,不仅要帮助大众掌握有关的预警信息,还要使他们能正确使用服务产品。
最后,城市的建设规划和预防标准都要与时俱进。城市的建设规划对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减小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关部门要做好市政工程创建工作。如为了防治洪涝、积涝灾害,可以扩大绿化范围,使土壤能尽可能多的吸收雨水。为了做好防暑工作,除了科学设计房屋外,还要做好城区喷水工作。为了预防大气污染,设计相应的排污方案,减少工业和机动车的排放量(五)加强专职队伍和专门机构的建设
加强对气象科技服务、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壮大气象服务人才的队伍,使其人员结构合理,实现专业化。除了要增强气象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外,还要加强相关机构和服务系统的建设、完善。如完善防雷技术服务系统,建立完善铁路、养殖等行业的专用气象网站。
结束语:
城市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要围绕预防气象灾害展开。除了要完善灾害气象探测体系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外,还要创建有效防御机制。使相关政府、部门、全社会在气象灾害中都参与到预防灾害、抗灾减灾中,最大限度的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吴正华. 我国城市气象服务的若干进展和未来发展[J]. 气象科技, 2001,29(4):1-5.
[2]吕竺沂, 何明远. 浅议如何做好城市气象服务[J]. 科技与企业, 2012(19):
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