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拥有一颗爱心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110次
时间:2019年10月25日 10:54
叶 华
(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垓上小学)
在二胎时代来临之前,绝大多数独生子女是在独享家庭资源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他们的物质需要——吃、穿、玩、睡、用,总是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他们的情感表达——喜、怒、哀、恨、怕,总是最优先地得到关注。 他们常常是家庭中的“小 太阳”“小公主”。 他们要求别人为他们服务,不懂得主动去关心、爱护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
有这样一则案例:豆豆是家里的独女,很多时候她一张口总是能得到她想要的东西。 每天粘着妈妈,有时候妈妈去朋友家坐坐,还不到两分钟,豆豆就说要妈妈回家,如果不依她就哭闹,豆豆妈的朋友说没事,小孩都这样,朋友各种哄都搞不定,最后豆妈只能走了,几次下来,豆豆妈都有些尴尬,但就是拿不了孩子办法。邻居家孩子去到豆豆家里,豆豆对他们拿她的玩具也很抗拒,不想分享自己的东西。 面对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也经常语言毫无忌讳的说,不知在哪学的“老不死的”逗乐几位之后,就没再停过,有时候听着刺耳却也盖不住对孩子的溺爱。 等孩子上了幼儿园,老师一反馈孩子的问题就开始教育,结果孩子就像炸了锅一样,怀疑爸妈不爱我了。家里的长辈还是疼爱孩子,给父母压力,一面支援孩子。 管教成了问题,青春期的叛逆提前发展,最终成了问题少年,对他人缺乏爱心和计较心重。
这是教育的失误吗?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心中有爱更重要的了,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 ,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孩子求知 、求美的动力和源泉,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在孩子幼小心灵上播撒爱的种子。 如何去做呢?
! ! ! ! 1.要善于用自己真挚的感情去启发孩子的感情,比如父母在对待爸妈时体现的孝敬或者对路边乞讨的老人家或残疾人给与帮助,通过父母的一些行为方式去和孩子沟通,善良对待身边的人2.让孩子在实践中加深感 受他人的情感体验,加深理解关心他人行 为的意义。 家长作为榜样是肯定的, 但有时候需要孩子也动动手,比如种植一棵小树并起个名字,让孩子每天去浇水。
3.教给孩子关心他人的一些做法,幼儿终究年龄小、经验少,有时想 不到别人需要什 么。 比如让孩子去给外出回来的奶奶揉揉肩,或者和其他小朋友玩,先拿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给他玩并询问他分享自己的玩具,鼓励那个小朋友真棒会分享自己的东西给宝宝玩,之后孩子会比较愉快的分享自己的东西。
4.及时向孩子反馈其关心他人行 为的后果,肯定其进步。 父母也要对孩子进行一些无偿奉献,不能一做好事就物质奖励。
5.通过睡前读小故事给孩子听,或者有爱心的动画漫画给孩子灌输这样一个概念。
在教孩子拥有一颗爱心的时候,也要给与安全知识的掌握。 如遇到怀孕的阿姨或者老奶奶需要帮忙让孩子牵扶去他住处时,应和孩子说你要找个大哥哥或者阿姨姐姐帮忙,要帮助人,你可以找更能帮助他们的哥哥姐姐, 同时也要小心坏人带你去其他地方。有的家长也会觉得:有爱心有道德是不是傻呢?现在这个社会要精明啊!有爱心不是吃亏吗?社会现状如此,但对于道德和爱的追求没有放弃,每一次报道都可以看到社会对没有道德和爱心事件批判,只是有待批判,还是得过小心生活。 爱心是一个人的核心,很多品质都是它的延伸。 有了爱,才能感受生活的乐趣,积极地面对生活。
在这里郑重强调一件事情,0-6 岁孩子可以说是很聪明,他们对于家长的摸索和试探需求的时候都是悄然进行的,他们知道怎么取悦父母,知道怎样的表演(如哭泣倒地)能打动家长拿到自己想要的,比如关于逗乐的词语“老不死的”,相信豆豆就会去多学一些,尽管有时候父母生气了, 但是他们能用另外的一个词重新逗乐或者转移你的视线。 不要再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前提是你得教他“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