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元素在油画人物创作课程教学中的思考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91次
时间:2020年12月16日 15:49
涂超 / 广西民族大学
摘 要:本文对民族元素在油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展现创作个性等方面,并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与绘画技巧几个方面着手,对民族元素在油画教学中的体现加以阐述。
关键词:民族元素;油画创作;课程教学
引言:
我国是由 56 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国,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沉淀出丰富的文化底蕴,并渗透到油画创作之中,使油画更具地域特征与民族色彩。在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美术学油画专业教学中,存在教学单一性问题,急需开展教学改革,提高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使绘画艺术更具地域性、民族性特点。
一、民族元素在油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油画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油画创作的支持,我国油画发展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元素,形成我国特有的艺术风格,同时民族元素也成为油画创作的重要内容。在油画民族化的背景下,教育内容和形式得以创新,学生的创作思维更加活跃,对油画有着更加深入的认知。
(一)丰富油画教育内容
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西方文化思潮不断涌入,对我国文化产生冲击。在油画发展过程中,始终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作为研究中心,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民族元素的融入为油画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教育内容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以少数民族元素为例,西部地区多为大山和荒漠,交通较为闭塞,使少数民族元素得以良好保存,未受到污染,仍具备原始、淳朴之感,成为油画创作的艺术源泉,加上西方艺术的冲击,促使艺术者从民族生活中挖掘潜在的艺术元素,为本国油画汲取营养,使油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创新油画教育形式
在教育形式方面,各民族在艺术特征方面十分独特,大多通过装饰性图案、平面造型的形式展示出来,有的为抽象,有的为具象,可将艳、俗、土、野等民族气息通过浓烈但不庸俗的色彩形式展现。在油画创作中,通常以黑、红、黄、白、蓝等颜色为主色调,为观赏者营造出厚重、沧桑的民族文化之感。在油画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民族元素逐渐渗透其中,成为油画民族化的精髓所在
[1] 。
(三)展现油画创作个性
我国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艺术符号,主要体现在服饰造型、符号等方面,油画艺术家可通过对不同元素符号的整合,将油画的创作个性充分展现出来,形成自身所需的画面。在油画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民族元素,提高对油画创作的审美与解剖,还可通过油画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达到油画审美与民族元素互通互融的目标。
二、民族元素在油画人物创作教学中的思考
油画创作教学是各院校油画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课程教学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与绘画技巧几个方面着手,同时还应把民族元素融入到油画教学中,使创作既有民族性又符合时代要求。
(一)确定教学目标
在油画教学体系改革中,首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
油画教学是美术学与绘画专业的重要课程,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的油画专业在办学方面应突显自身的特色,将民族色彩与审美元素融入其中,依靠创新思维,突显油画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力求通过油画专业教学将地域性、民族性特点得以充分展现出来。
(二)定位教学理念
根据油画特性,对油画教学目标进行设定,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在以往单一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弊端,为了在油画人物造型中,将民族元素引入其中突显民族特征,应在日常造型训练中使学生更多的接触、了解、研究民族历史、文化、服饰、器皿等,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油画人物写生课,使基础课程从单一造型研究朝着民族元素多元化的方向转变,朝着吸取营养、意识导向、发展素质、统一教学大纲等方面发展,使其受到业内更多认可。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绘画基础、性格、爱好等不尽相同,因此在审美理想与趣味方面也有所区别,无法做到所有人的油画语言相同,这样不但与艺术规律相悖,也不利于艺术发展,应选择某一种语言进行学习和使用,在应用过程中补充所需的技术基础,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应将民族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每种语言均以个性化的面貌呈现出来,以挖掘个性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三)设置教学课程
在当前油画教学中,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会在教室里对模特进行写生,为了学习而学习,教师对整体教学目标的把握不牢,学生的创作意识始终无法得到启发与提升。在新教育改革后,在新思路的指导下在基础造型写生中接触民族元素,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之中,通过对不同地区民族风情、生活习俗、建筑民生等进行体会,探索内在差异,为日后创作课程体现民族性、地域性夯实基础。
(四)民族元素应用
由于地域、生活环境不尽相同,人物特征也存在区别,主要体现在身材、肤色、装扮、衣着等多个方面,而这些特点都是为了适应当地生存环境逐渐形成的生理特征,以藏族为例,人们居住在青藏高原之上,由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人们的面貌特征发生改变,皮肤呈现为褐色、颧骨较高,鼻梁挺拔,与平原人物特征存在显著区别。在服饰方面,民族服饰元素众多,主要受当地宗教、经济、历史等因素影响,例如苗族人喜欢在服饰上镶嵌银饰,在油画创作中,可将银饰元素应用其中,体现出苗族文化的厚重。以油画家张利的作品《苗女》为例,整个画面色彩深沉,给人一种历史凝重感,画面中苗女微笑,头上、颈上与衣服上均有银饰,画面不但将银饰的质感刻画出来,还将苗族的服饰文化加以展现,该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此外,高小华的作品《布拖人》
同样是一副人物肖像作品,画家运用娴熟、独特的绘画技法,通过风吹日晒的肤色、苍白的头发将大凉山里人的那股“彝味”
充分展示出来,并利用这幅肖像作品寄托了画家对彝族传统文化。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油画教学应注重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内容的丰富,将民族元素融入到油画人物创作之中,立足于生活实际,使学生的造型能力得以提升,更加注重油画技术的自由发挥与油画艺术语言的表现,使油画艺术将民族性、地域性特点得到充分展现。
参考文献:
[1] 徐玲 . 油画教学中少数民族元素的应用价值探讨 [J]. 课程教育研究 , 2018(35):215-215,216.
[2] 黄勇刚 . 油画教学中民族元素与创作的互变形式分析 [J].
美术教育研究 , 2018, 184(21):176.
作者简介:涂超(1964.10—),男,壮族,广西柳州,广西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油画、民族民间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