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媒体时代下媒介的融合之路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发布者:lunwenchina
热度0票 浏览523次
时间:2020年6月16日 11:19
曾晓琳
( 武平县融媒体中心,福建,龙岩 364300 )
摘 要: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媒体将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对传统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而主流媒体如何顺应时代,占领舆论的制高点,新闻工作者又如何借助移动传播,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个课题显得紧迫而重要。本文主要是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媒体工作者在新知识、新领域、新视野的浪潮中,如何跻身其中,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技术革命变革;融和
一、互联网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
人类社会以延绵至今,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传播革命,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的发明;而第四次的传播革命,亦即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推广使用由此带来的新媒体的勃兴。
如今,“公共空间”“自媒体”“微信”“微博”
“抖音”“快闪”等自媒体多渠道延伸了传播的权力,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全民参与,这无疑是新传播革命的本质内涵。
“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在第四次[1]
传播革命中,“自媒体”表达成最大的特征。 信息的即时传播、即时扩散成就了普通公民的“想说就说”的表达权,10年前,笔者还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在报社实习,那个时候流行“读图时代”,图片占领报纸版面的绝对位置,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也随之而来。如今,随着4G、5G时代的到来,读图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要求了。笔者从纸质媒体到了新媒体部,参与了一次重大活动的采访报道,在活动我感受了科技创新的魅力,它正以迅速勃发之势朝我涌来。首先是一个团队只需要3个人两台手机一台手持稳定器就可以完成一次直播任务,当时我作为一个主播身份参与直播的任务,团队的老师告诉我,因为事件本身的时效性,已经来不及过多的准备服装和化妆了,抓紧时间准备素材和解说部分的内容以及直播前与网友的互动才尤为重要。第一次配合直播,在各种尝试中跃跃欲试,不免还有一点小激动。技术的创新与思维的碰撞,感觉又回到了刚参加工作时的那个“小白”。由此也深深感受到,一个短视频传播效果迅速即时深深改变了传统传输格局。
最近央视主播在随习近平主席进行国事访问的时候,主播康辉用视频博客vlog与大家见面,视频一出,便引发网友热议。网友纷纷表示“今后要好好看新闻联播”“粉了央视”“希望央视boys可以官宣出道”……该视频带来的高话题热度与巨额流量,极大地增强了央视新闻的社会影响力与号召力。而央视的屡次爆火,对于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也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我国媒介生态的巨大变革。一方面,新兴的自媒体与短视频平台正在争夺受众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渠道为王”的时代不再,其话语权也逐渐显现。因此,如何转型适应新媒体时代,保持自身主要的话语权,成为当下传统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央视的成功转型,无疑给传统媒体转型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几乎所有有一定实力的传统媒体都开始发展新业务,转移投资重心,走向媒体融合的道路。时代的呼唤,技术的革命创新,使得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互动性上,还是传播手段的多样性上,都远远胜于传统媒体。 由此,报纸、广播、电视引领百年的传媒业态正在经历重大转型。
二、媒介融合大势所趋
新媒体的变革给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的冲击最为明显,首先发行量大跌,广告收入下滑,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大家都看手机客户端了,还看报纸吗?广播、电视的受众被“爱奇艺”“搜狐”“抖音”“快闪”客户端大量分流了,收视率不断下滑,虽然还没有到解体阶段,但是电视、广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是不争的事实。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已有百分之五十的网络视频用户过去半年内未看过电视。新媒体的爆发式增长,激发传统媒体的求生之路。
随着这两年互联网趋势的变化,“新媒体”和“自媒体”这两个名词经常被人们提起。
很多人不知道新媒体和自媒体是指什么,有人认为新媒体就是自媒体。自媒体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产生的。首先,自媒体继承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此外,自媒体还依靠网络Web2.0的支持。其次,自媒体发展了自己的特色。笔者在传统媒体做过记者,如今在新媒体部做公众号的编辑工作,回顾传媒行业的巨变,最大的感受应该就是这两年吧。
往年你拍得了照片、写得了稿子、播得了稿件就可以很牛了,如今,你要学会软件的剪辑,视频的制作,文字的把控,信息的整合,及时的传输等等才能算得上这个行业的行家里手。媒介的转型不单单是传媒行业的转型,其实媒体行业的从事者也要自带流量和闪光点才行。
媒介融合实践也不是总是一帆风顺的,许多融合媒介形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融合的媒介需要市场的认可和需求,产品要让“用户”满意,不然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说明,新鲜事物出来,一定是曲折的、探索的,不过,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只不过需要时间的考验罢了。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1).
作者简介:曾晓琳(1985-),女,福建龙岩人,初级职称,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记者、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