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登沙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立标方案设计
摘 要: 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根据水源地所在水域的水环境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划分不同类别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保护区划分既要保护好水源地水质,又要充分考虑水源地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合理利用开发水资源,为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水源保护区;勘界立标;工程测量.
1 概述
饮用水安全关系千百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随着城市饮用水水源地遭到挤用、占用、破坏日益加深,部分地区水源地用地界线不明,以及水源地遭到污染事件、水源地界纠纷事件也屡有发生,迫切需要建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设定和水资源安全保护工作。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的要求,对饮用水源地进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立标。该项目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和环保部制定并下发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的技术规范。
当前,随着大连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饮用水源地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已遭蚕食,水质变化趋势堪忧,为进一步做好大连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确保大连市人民饮水安全,登沙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即将开展。
2 精度要求
(1)坐标系统:基于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 高程基准,高斯克吕格投影按 3 度带划分投影。
(2)坐标测量精度 :按 GPS-E 级精度施测。
3 划分水源保护区的目的
划定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进一步明确保护范围,直观了解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居民分布、土地利用、土地结构、资源结构等,判断水源保护区污染来源,为科学管理水源地,制定水源保护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4 基本原则
4.1 与水功能区相结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应与饮用水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区的水域相结合,即与一级水功能区中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二级水功能区中的饮用水水源区的水域相结合并延伸一定的陆域范围,以保证取水达到水质目标为基本要求。水源保护区水质目标应不低于相应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
4.2 符合水源地特点。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标准和方法应针对河道型、水库型、地下水等不同类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特点。
4.3 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不仅要考虑现状水源水质水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同时还应与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区域的城市发展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保护区的划分不仅要满足现状需求,还要考虑未来发展。
4.4 因地制宜,便于监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根据水源地水质现状、排污状况、水源周边情况、管理实际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种因素,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力求明确简单,既要便于主管部门管理,也要便于公众参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 5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按照《技术规范》中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保护区范围,明确了各级保护区之间的地理界线。具体划分技术方法如下 :
一级保护区 :(1) 水域范围为正常水位线以下的全部水域面积。(2)陆域范围为正常水位线以上 200 米范围内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 :(1)小型水库将上游整个流域(一级保护区陆域外区域)设定为二级保护区。(2)中型水库为水库周边山脊以内(一级保护区以外)及入库河流上溯 3000 米范围内的汇水区域,二级保护区陆域边界不超过相应的流域分水岭范围。
(3)大型水库为一级保护区外径向距离 3000 米范围内的区域,二级保护区陆域边界不超过相应的流域分水岭范围。
准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汇水区域设定为准保护区。
6 工程技术方案
在水源保护区区划图、地形、水文、污染源等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参考其他省市水源保护区勘界立标成熟经验,参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制定大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登沙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立标原则。
原则制定后,利用 1:10000 数字地形图数据,进行界址点、界标点(界碑和界桩)、交通牌、宣传牌的初选址工作,形成选点草图。
初选址后,进行现场踏勘,筛选、调整和定位点位,最终确定各级保护区的界线、界标(界碑和界桩)、界碑、宣传牌、交通牌实地点位置,同时对界桩、宣传牌、交通牌等点位进行编号。交通警示牌点位位置、样式及安全性能由交通路政部门核实确定。
界线测量过程要使用大连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坐标转换模型作控制测量,以保证数据的精度和数据间统一。
在 1 :10000 地形图上对变化的居民点、道路、重点建筑等进行调绘补测,为下一步实地勘测提供准确的基础底图。
进行实地勘测工作。为了避免重复工作,标志设立与实地勘测同步进行。
标志设立同时,在标志下方 5 至 10 厘米深度安装电子标签,用于标志点位信息的储存。一旦标志丢失,可以使用电子标签读写器及时找到标志设立原始点位,避免重复勘界找点。另外,为了有效保护标牌,标志设立后以及每年对标牌维护后都需要对标志及周围环境进行拍照,存储标牌三维全景数据,保存记录标牌实际状态。同时可应用智能定位终端实时显示当前所处保护区位置及自身坐标,并通过及时拍照上传标志与污染源实际状态,实现移动式执法。
标志设立后,使用 GPS-RTK 仪器对已经埋设的界标(界桩、界碑)、宣传牌、交通牌位置进行现场测量。把现场测量的点坐标填入标准的表格中,并整理成册。并以 Excel 文档形式提供所测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和大地坐标测定成果,以 DLG 格式提供点之记电子文档成果,以 CAD 和 GIS 格式提供 1 :10000界址点电子地图、界标点电子地图、交通牌点位电子地图、宣传牌点位电子地图等。
参考文献 :
[1] 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S].2007.
[2] GB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2009.
[3] GB/T 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S].2006[4] CJJ100-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S].2004.
[5] 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S].2007.
[6] HJ/T433-200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S].2008.